乐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乐平市2024年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该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要求、进度要求、保障措施等六个部分对我市农田建设项目做出了详细规划。
一、政策背景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暨秋冬 “三农” 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现代化农业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乐平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1.建设任务量:省发展改革委下达乐平市 2024 年农田改造提升建设任务 1.37 万亩。
2.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 4110 万元。
3.任务分配:落实到高家镇 2000 亩、塔前镇 3000 亩、临港镇 3700 亩、众埠镇 5000 亩。
三、基本原则
1.资金保障:落实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2.高质量推进:按要求加快项目实施,提高施工质量,防范廉政风险。
3.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运用清查评估成果,推进改造提升工作,科学规划,倾向永久基本农田,区域内综合开发,完善设施,确保长期效益,打造粮食主产区。
4.强化监管: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处理问题,把项目建设成民心、优质、廉洁工程,发挥积极作用。
四、农田建设带来的好处:
1、农业生产能力提升
(1)保障粮食安全
通过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提高了农田的抗灾能力,减少了因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稳定了粮食产量。例如,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统可以确保在干旱时及时供水,洪涝时有效排水,为粮食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乐平市粮食主产区地位。
(2)优化农田基础设施
新建或修复灌排渠道,畅通了农田水系,使水资源能够更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满足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要求,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同时,完善田间道路的通达率,方便了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和农产品的销售,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例如在土地平整方面,使农田更加规整,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在土壤改良方面,采取科学的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条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
(1)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为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产业提供了条件。可以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高效农业等,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比如,有了完善的灌溉和道路设施后,一些乡镇可以尝试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蔬菜等作物,或者发展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增加农民收入。
(2)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田建设项目中的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例如,统一设计、施工的农田输配电设施,为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提供了电力保障,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3、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
(1)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通过提高农田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农田建设过程中需要劳动力参与,为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增加了农民的务工收入。
如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雇佣当地农民参与施工,监理单位也可能需要一些当地人员协助工作,这些都能为农民带来额外的收入。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合理的农田规划和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例如,完善的田间道路和灌排渠道布局,避免了过度开垦和无序灌溉对土壤的破坏,同时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些农田防护设施的建设还可以起到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作用,改善农村的整体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从而减少了农村社会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农民的参与和配合,增强了农民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4、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保障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金的统一筹措和合理分配,确保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亩均投入标准的统一设定,使资金能够更科学地用于农田建设的各个方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例如,在规划布局时,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资金用于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项目,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学规划和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注重农田工程设施的长期运行效益,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农田建设项目成为优质工程、廉洁工程,能够长期为农业生产服务,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后期管护阶段的严格执行,落实了管护主体和经费,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保证了农田设施的持续良好运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例如,每年入冬后的水利设施排查及检修,确保了灌溉排水系统等设施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良好状态,持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