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历史文脉 弘扬洪马文化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点体会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3-12-07 访问量:

赓续历史文脉弘扬洪马文化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点体会

宇文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表述了“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做到的“七个着力”的重要思想。笔者感到,这一“七个着力”的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乐平之一员的笔者,在初步学习中,尤其对“七个着力”之一的“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要求,感触颇深。

乐平历史悠久,山川钟秀,人文渊薮。早在宋元时期,洪氏父子、马

氏父子就因其“气节”“文章”为朝

野称誉、传颂。自兹以降,洪马父子

影响、激励着历代乐平人,形成积极效应。从而,乐平以“洪公气节,马氏文章”著称于世,呈现“洪马文化”代际相传、交相辉映、流芳千古之盛景。我们认为,这一洪马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的一条地方支脉,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乐平地域元素

1.洪马文化是一种赓续千年的地域性文化形态赓续五千年之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是多元化、多样化的统一,它是不同地域性、各具特色性文化的融合。洪马文化就是作为历史上“江右名区”――乐平地区的一种独具特色、世代传承且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种特定历史阶段形成且赓续千年的地域性文化形态。

洪马文化有其鲜明的特色性。洪马文化源于宋元时期同一地域的两位历史名人。一是以“气节”著称的南宋初年风节名臣洪皓,执节使金被扣,流放他乡15年,备受磨难,始终坚贞不屈,全节而归,被宋高宗赵构赞之“虽苏武不能过”;二是以“文章”著称的宋元之际著名历史学家马端临,积数十年辛劳撰辑《文献通考》这一470余万字的史学煌煌巨制,该书被史家称为“三通”之首。“气节”“文章”就是洪马文化的两大鲜明特色。

洪马文化有其特定的地域性。乐平是一个置县历史迄今达1840余年的千年古县。历史上被评价为“诗书文物,甲于他郡”的“江右名区”;古人谓之“饶(州)之属七(县),而洎(乐平旧称)地形胜居最。然俗厚民庞,物蕃土沃,往往以文章、忠、孝、节、烈称,是洎之为饶最者”。洪皓、马端临皆是乐平人,正是在这一灵秀所萃的沃壤之地――乐平,以其“气节”“文章”衍生出延续于今的洪马文化。

洪马文化有其历史的延续性。洪马文化,源于其突出代表人物洪皓、马端临。然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态,自南宋初以来的近千年,乐平人对洪公的“气节”、马氏的“文章”,传承、赓续、弘扬,使得乐平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忠毅爱国、视死如归、以身殉难的杰出乡贤,出现了许多执著进取、种学绩文、著书立说的成功人士。以至近现代以来的近百年而于今,省级名校乐平中学的莘莘学子仍高唱“马公著作洪公节”“吾侪共发扬”的校歌,踔厉前行。

2.洪马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洪马精神”千百年来,洪马文化在代际传承中丰富、完善、发展,形成为一种地方文化传统、一种地域文化形态、一种独具特质的人文风气。洪马文化蕴涵的“气节”“文章”,就其实质来说,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所谓“气节”,彰显的是人的志气、节操,一种在非常境遇下表现出来的人格骨气、道德品质。如洪皓被扣后所表现出的那种不受威胁利诱而保持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与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谓“文章”,这里既是指古籍这种物质形态承载的理念、观点和学术思想,更是特指如马端临那种积30余年之初心不改、痴心不懈、潜心治史的执著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说,洪马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精神,是自洪皓、马端临以来,许许多多乐平人身上展示的“洪马精神”。

就气节而言,诸如:得中榜眼后,拒不拜见权奸秦桧的王刚中;以七品知县身份上疏“乞斩蔡京以谢天下”,而被罢官的金极;随徽钦二帝被掳金国,坚贞不屈而殉国的吏部侍郎程振;死守城池无援,被俘拒降、慷慨就义的陇州功曹石昉;率兵抗金历20余战,死于金兵屠刀之下的亳州通判张文之;夜袭金营后死守固始县城,孤立无援,而在城破之前抱印投井自尽的县令王迸等等。

就文章而言,诸如:文章为苏轼推崇,一篇赠序体文曾入选当代高中教材的文学家马存;著作《容斋随笔》为伟人毛泽东终身喜爱的文学家洪迈;任《永乐大典》纂修副总裁、国子监祭酒的徐旭;在中国方志史上占一席之地,主修南安、大庾、饶州府县志的钦点翰林石景芬;被黄宗羲在《宋元学案》立传,留下十多部著作的理学家程时登;“左联”时期剧作家,誉称“石西厢”“赣剧之父”的石凌鹤;曾任江西诗词学会长,主编《江西诗词》的诗人石天行等等。

正如学者、原北师大教授刘乃和先生在对洪马精神内涵的阐述中所说,他们有着“对民族的忠诚,对事业的执著”这一“忠毅爱国、坚韧不拔,执著进取、自强不息”的洪马精神,是洪马文化的两大核心内涵。

3.洪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平元素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洪马文化的理论发掘与研究阐发,教育部主管的国家一级学术社团中国实学研究会下属二级组织――洪马文化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源于乐平地域的洪马文化,得到了国家级学术组织的高度重视与京城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

可以说,依托“气节”“文章”,即古代先贤崇尚的“道德文章”这一乐平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大亮点而形成的“洪马文化”,因其作为本土核心精神,不仅体现的是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乐平本土文化,展示的是古代乐平人民精气神的精神标识,而更是包含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乐平元素与内在因子,从而进入了国家级学术研究层面,进入了更多高层次学者的研究视野。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詹启敏先生所讲,“不仅仅是探讨我们乐平层面上的洪马精神、洪马文化,而是要把我们乐平洪马文化的研究提升到国家层面国家水平去研究”。

无论是“气节”所展现的乐平人民精气神这种精神动力;抑或是“文章”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学术价值,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宋史专家赵冬梅女士说得好,“‘洪马文化’真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一个重要的史料宝库,是我们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料库,更是一个精神的来源。”

作为“洪马文化”源头的乐平,要充分认识到,洪马文化“是乐平的,也是江西的,更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洪马文化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是地方的也是世界的”;要深刻理解,传承洪马文化,弘扬洪马精神,是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逻辑必然和现实必须。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传承乐平文化,不断提升新时代乐平文化自信和精神认同,坚持“文化立市、工业强市、贸易兴市”同向发力,建设文化强市,奋力用实干创造新时代乐平第一等的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