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乐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3-12-06 访问量:

赓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乐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的,回答是肯定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文化自信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了一个文化传承固本开新的宏大格局,走出了一条开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结合”必由之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后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的:“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这“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尤其表明我们党对自己的道路、制度、理论的认识,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的自信,以及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等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今天,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号召,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可以说,以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国家大局、发展全局来说,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历史升华;而从某一地域、某一局部而言,例如对于我们乐平,则是这座千年古邑、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担当、崇高使命。因为,“底蕴深厚”的“乐平历史人文”,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些小基因与微量元素。

悠悠洎水长流,巍巍翥山高耸,她承载着千年古邑的人文渊薮,也企盼着当代新市的文脉赓续,更呼唤着百万斯民的文化自觉。

翻开乐平的历史长卷,君不见:

――沉睡数十万年的古人类洞穴凸现史前文明,

――可称景瓷源头的唐青瓷龙窑震惊学术大伽,

――沿袭七百年的元曲高腔铙调赣韵接续辉煌,

――明清以降的四百多座古戏台持续异彩纷呈,

――千百年传承的洪公气节马氏文章声名远播,

――范仲淹朱熹杨万里左宗棠留足迹令人缅怀,

――西后街老北街何家台周家巷迄今格局依旧,

――红十军界首创建的一抹红色百年光彩夺目,

――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共库精神在弘扬,

……

一方文化古邑,堪称文脉流长!

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在我们乐平,有远古人类遗迹、有商周文化遗址、有唐代青瓷龙窑遗存、有宋元青白瓷青花釉瓷遗物、有明清古戏台古宅古桥等古建筑身影、有近现代红色革命故地……,千百年来一脉相承,历史的连续性有迹可循,有史可寻。

因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乐平,在中华民族“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历史责任中,更应有担当、有作为,努力建设一个新的文化乐平,从而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乐平力量。

本着“文以化人,文以载道”之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乐平力量,就在于赓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乐平,就是要在“两个结合”过程中,在乐平形成一种绵延文化传统的、覆盖社会立体各面的、渗入市民群体生活方式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的文化形态。于此,窃以为:

赓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乐平,首要的就是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理解并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充分认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只有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赓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乐平,必须使全体乐平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知我乐平、爱我乐平,为兴我乐平而奋斗。要加强对“乐平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戏曲文化繁荣,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遗存保留较丰富,赣东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的对内对外宣介。通过挖掘、研究、阐发,让乐平厚重的历史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促进人们对乐平文化的知晓度、认同感。

赓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乐平,必须让乐平的传统文化,如总书记说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

文字都活起来。要充分利用乐平所有的器物文化,如博物馆图书馆的馆藏文物、古籍图书,各历史年代的文化遗址,古戏台古建筑等不可移动的文物,通过组织参观、研学等形式,让

更多的人们了解乐平文化,领悟文化内涵的厚重,提振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赓续历史文脉,建设文化乐平,必须与当下乐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结合起来。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纽带,利用乐平特有的精神文化或曰观念文化,去影响、教育广大民众。例如如何发挥包含有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因的乐平地方文化三大精神标识——洪马精神、红十军精神、共库精神的作用,使之在人民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于人、文明于城。

易经《彖辞》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或曰,文化就是人化、就是化人。让新时代的乐平人,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出更高形态的现代文明而努力吧!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