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工业倍增的几点浅见
曹涛勇
▲来源于《乐平市志》资料
馆藏钩沉:
乐平是江西主要工业生产基地之一。境内设有多家部省属大中型工矿企业,依托这些企业,形成了煤炭、电力、医药、化工、建材、食品、机械、包装等八大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1985—2000年,乐平工业发展的总趋势是省属工业朝着做强做大的方向发展,其生产规模有了进一步扩大;市属国有、集体工业经不住市场竞争,日趋下滑;民营工业日趋兴旺,呈蓬勃发展之势。由于工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乐平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靠前,顶峰达全省县(市、区)前五。
总结当时工业经济发展,其成功因素在于“四大方面”:一是形成了“做强工业经济”的强烈大共识;二是建立了“做强工业经济”的完善大机制;三是健全了“做强工业经济”的目标大考核;四是建立了“做强工业经济”的推进大平台。
工业是乐平的立市之本,是被称为赣东北明珠的根基所在。我市工业发展有基础、有传统、有优势。实现工业三年倍增是上级党委对乐平的殷切期望,也是加快乐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七届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承诺。经过近一年来的工业发展实践,全市上下不仅有了实现三年倍增、五年双倍增的信心决心,更有三年倍增、五年双倍增的底气豪气,不仅明确了三年倍增、五年双倍增的主攻方向、主要举措,更形成了三年倍增、五年双倍增的激励机制。全市上下心劲正高、势头正起,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以往为鉴,可更好向未来。特此,我们建议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再下细工夫,以利如期实现三年倍增、五年双倍增目标,真正成为景德镇乃至江西工业发展的“领头雁”。
一、要加速筑强载体平台
一要加速推进扩区调区,扩大园区规模,拓展产业集聚空间;二要加速推进基础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加大国资公司资本运作,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三要加速创新功能品牌,按照园中园,一园多制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基地建设,按照功能和产业定位,借鉴汽摩配成功做法,采取企业自主开发和对外招商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建设园中园步伐,走出一条借园区造势、互动式招商、功能化建设特色园区发展之路。
二、要加速推进集群发展
一要继续招引大项目,培强发展支撑力。抓住“双一号工程”和“两个比照范围”的历史性机遇,把招商引资的主攻点、兴奋点放在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质量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和世界500强、全国100强上;围绕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五大链条”以及“1+2+1”产业体系,瞄准重点地区、重点集团重点招商,加速延链补链强链优链。二要继续培育大项目,培优发展原动力。重点大力扶持世龙、天新、宏柏、同宇、赛复乐、汽摩配机电工业小镇和新科技产业园等产业龙头做大做强,并发展中下游合成药、中成药、生物制药等系列新产品,不断扩大企业、产品品种、规模。三要继续推进大项目,培大发展牵引力。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进一步优化项目服务管理和组织策划,健全项目建设协调保障机制,完善督建促建工作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产。
三、要加速推进品牌打造
一要鼓励企业研发。要大力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加快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技术创新。重点引导天新药业、同宇新材、赛复乐等一批实力强的骨干企业建立省级、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二要实施品牌战略。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设立科技创新奖,选择发展潜力大的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对企业当年获得国家级、省级以上优秀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给予奖励,对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给予奖励。三要培育创新文化。积极营造“精品兴企、诚信立企”的园区文化氛围,努力把创新文化寓于企业发展全过程。紧紧围绕省、市产业扶持重点,着力引进风险投资公司、技术认证、规划设计、专利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产业提供更加周全的服务,为科技研发和成果的转化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四要强化智力支撑。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科研人才,注重高科技公司或企业的加盟;融合市职业中专、再就业培训学校等资源,采取订单培训和职业培训的办法,确保企业各类用工需要。
工业强则乐平强,工业兴则乐平兴。我们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主战略,聚焦“1+2+1”产业体系,锚定“工业三年倍增、五年双倍增”目标,全力以赴“树标杆、勇争先”,狠抓项目落地,力抓产业做强,全力做实产业之城,共同携手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