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刍议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5-03-21 访问量:

实施立市战略刍议

胡继华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功能是城市的主体功能之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乐平作为历史上的“江右名区”丰富地域文化内涵,是一笔宝贵的人文资源和无形资产,是乐平借以升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提高内外知名度,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和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极好素材,也是乐平经济与文化联姻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最佳结合点。

乐平市委提出“文化立市、工业强市、贸易兴市”三手发力战略,对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等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实施“文立市战略就是要把握乐平地域文化特质推动文化立城、文化立业、文化立人,传承和创新乐平文化。从而,培育精神内核、激发赋能活性、释放时代张力,将乐平建设成为高品位文化城市、书香城市。

“文化立市”战略的“文化”基本内涵

地域文化是个体文化理念生成的本源,也是群体文化自省建构的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乐平自古就是一个人文荟萃、钟灵毓秀的文化高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滋养乐平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源泉。实施“文立市战略实质就是要把文化作为支撑、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支柱,让文化带动整个

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文化”,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要义

一是要有内生动力也就是有文化力,即通过具有凝聚力的乐平地域文化激发出来的人的内在力量。可以说,文化力即精神的作用是无边的、无形的、无限的、永恒的。乐平地域文化的特色非常鲜明。这其中,“忠毅爱国、坚韧不拔,执着进取、自强不息”的“洪马精神”,“坚定信念、勇于革命,艰苦奋斗、甘于牺牲,实事求是、善于斗争”的“红十军精神”,“忠诚为民、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共库精神”等,即是是乐平文化力的集中表现。

二是要有丰富资源。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直接对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古人类遗址文化、南窑陶瓷文化、古戏台文化、红十军革命文化以及洪马文化、赣剧文化、乡贤文化、民俗文化……等等,乐平境内文化积淀深厚,这些文化资源都是财富宝贝,是我们“文立市的宝贵资源。其具有丰富性、独特性、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一种引发新质生产力,可转化为有形价值的无形资产。

三是要有多元形态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要传递精神内核,还要创新表现形式,从而产生最广泛的传播。这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外在特征,包括文化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如我们乐平的古宗祠建筑等有形的文化遗产、古戏台营造技艺等无形的文化遗产。如果说文化力、文化资源是“文立市”的软件,文化形态则是“文立市”的硬件,如文物景观、文化设施、文化市场载体等通过强化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相互赋能,积极创造具备广泛影响力的地域文化符号不断丰富文化形态。

四是要有价值取向。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价值取向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多精华部分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为此,“文立市建立在高度的精神文明的基础之上,要求当地民众具有高度的现代文明都市意识。这就要求提高群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城市生活的社会化水平,培养群众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树立文明礼貌的新形象在全社会营造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文化立市”战略的“立市”方向举措

所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贴近实际、生活和群众的地域文化,更易在传承上建立血脉联结,在传播中激荡情感共鸣,在发展中凝聚广泛力量。地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共生性是文化自强与自信的关键载体。“文立市”如何“立”?就是要在乐平地域文化的特质上做文章依托地域文化形塑文化自强与自信,为创造新时代乐平第一等的工作注入最持久、最深沉的力。

一是要弘扬从乐平历史文化中折射出来的人文精神,努力形成对外开放的特色。作为“洪马文化”的发祥地乐平历史名人洪皓、马端临等史谱写了壮丽的篇章洪马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面对激烈的地域竞争,特别是城市之间的竞争,乐平必须营造一种开放、开发、开明,又不失去个性的人文环境。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解放思想传承和创新以洪马精神为主的乐平精神。

二是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的各种优势,把地域文化特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作为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中国赣剧之乡,乐平完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把握地域文化特色,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努力增加城市的文化含量,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气息,真正全方位展示乐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崭新形象。

三是要注重统筹和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结合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恢复重建慈湖书院、儒学里等古代教育学宫。依托洎阳楼、洪皓森林公园、马端临文化公园等,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服务的新型文化业态。同时,发挥乡村文化站、古戏台等作用,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

是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乐平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来抓,以文生财,以文富民。近年来,乐平赣剧团公司”“乐平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等独具乐平地域特色文化团体异军突起的实践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直接促进了社会的精神文明,也直接创造了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文化需要产业作支撑,产业需要文化赋予内涵。“文化立市”略要真正落地,文化产业就必须立起来、大起来。

是要通过文化的交融与渗透,努力提高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促进经济的增长。文化除了本身可以作为产品外,可以附着在其他产品上,有效提高其附加值和品质。乐平许多农副产品旅游景点由于缺乏包装,其文化品位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导致市场青睐度不够要充分认识文化的功能,加大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力度,促使文化融入经济,为经济服务,真正形成大文化与大经济共生互动的局面。

三、“文化立市”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文化就是软实力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很多,但文化是基础,更关键。“文化立市”战略不仅是文化自身发展的战略问题,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问题,是与环境、经济、社会、科教、文化、政治等领域,政府、社会、企业、单位、个人各层次都相关的战略问题。因此,乐平“文立市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

立市有利于塑造具有个性的乐平城市形象。各类文化在城市时空交汇点冲突碰撞,才铸就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个性。乐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人文故事是物质的精神化,古老的人文景观是文化精神的物化。无论是人文故事还是人文景观都是一个城市历史的凝结,是城市外在个性形象的内核。实施“文立市战略,就是乐平独特的地域文化填进城市的躯壳,使之富于个性的魅力令人记忆深刻

立市有利于以文化遗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乐平地域文化色彩斑斓洪岩洞、怪石林自然风光古人类遗址南窑遗址等地下遗存,军山摩崖、九林墓画等文化遗迹,浒崦戏台、名口许氏宗祠等精美古建,方志敏石凌鹤等近现代名人旧居故居以及赣东北特委旧址、红十军建军旧址革命旧址,汇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宝库。实施“文立市战略,合理地保护并利用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乐平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效应。

立市有利于推动乐平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乐平的综合经济实力曾长期保持在江西全省十强前列。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乐平全省综合排名靠后竞争的形势推动着找准定位、实施开放战略。乐平鲜明的富有个性的文化现象,是乐平走向全省乃至全国通行证实施“文立市战略,将乐平优秀的地域文化融入改革开放职中,对城市文化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乐平也可以凭借古戏台文化赣剧文化等的独特魅力,走出江西,走向全国

立市有利于促进乐平产业结构快速调整。虽然乐平文化多元独特,但总体来看,城市文化档次不够高,文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科技、制度的渗透和融合不够强。实施“文立市战略,将充分发挥乐平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文化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抓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经济分工处于产业大调整、大重组时期的有利时机,着重发展大文化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经济结构的大优化化,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新趋势,把握文化发展新机遇,全面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相互融合,全面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为乐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文化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