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随笔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3-12-06 访问量:

桃园随笔

汪日海

乐安河畔的桃园村,建于何时?迄今尚未弄清其确切的年代。但这个多姓聚居的古老村庄,是有不少口传佚闻和坊间拾趣的。于此,要寻找一些乡间里的人文佚事、遗迹物景,走进桃园去看看,是蛮有意义的。

好些年前,桃园村叫桃园街,它靠河边,有码头,有店铺,是一个类似集镇的地方,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汇集在此的生意人安身落脚经商谋生的场所。附近的杨溪和张家,再往浯口方向去的程家墩,以及往鸬鹚那地去的西桥、枧头村,都没有桃园村有人居住得早。而那四周邻村的各种姓氏宗族,都有谱牒或其村人口传的来龙去脉,知其是从何地迁居于此的迁徙脉络。而桃园村,究竟是哪个姓氏、哪个年头开始在此安村立户呢?

1984编印的《江西省乐平县地名志》述,“宋末,曾有马、胡、韩三姓从婺源迁此建村,并结为兄弟,自诩桃园结义,故名”。此说未知出自何种史料,我在走访中,未有所闻,了解不到确切的源头流向,查阅不到明确的文字记述。

据桃园村的老一辈人说,不知何年自有了桃园渡口码头起,桃园街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是有街有店有市有人居的。如早年间,有洺口的许氏经商做生意来到桃园,因而有好几家许氏店铺。除了许氏店面,来自药都樟树的药店也在桃园街经营多年。另外,还有多家靠手艺营生的店铺,如金银店、铁匠铺,弹棉絮的、穿簑衣的、打小炉的,等等。以及精神生活方面如民间唱串堂、吹笛弹评,在桃园街上也很作兴。当问起这个村到底从何时开始,又是哪一个姓氏人家首先迁居此地?有的人讲最早是曹氏,又有人说是朱姓。而当下居住桃园村的,只有许氏因其许姓根源知是洺口迁来,还有汪姓由鄱阳迁来落户,粗略了解,目前有七八十来种不同姓氏的人家居住在桃园村,颇具街市聚众而居的特点。因此特点,桃园村因多姓聚居,就有别于附近乃至乐平大多数有一主要姓氏的村落,去建祠堂、修宗谱,因而,桃园村的历史,就不及他村每一姓氏都有着序昭穆、别长幼、明世系的谱谍文字记载传承下来。

为什么称为桃园村呢?仅有乐平《地名志》所述马、胡、韩三姓结拜一说,并无其他史料佐证。而桃园三结义,这古时所讲刘关张的故事,也似乎和桃园村还有点缘由吧。桃园街上生意人虽有多个姓氏,但各做各的行当与生意,不互相排挤争斗,不沾山水田地纠纷。在旧时的乐平乡间械斗冲冲杀杀大斗大闹时,各姓氏村落因山林而争,于水源而夺。而桃园街上的人,从不介入其是非之争端。桃园街上的人讲,他们做生意,也就是做人面,和气才生财,仁义行天下。

桃园街人忠信守义,体现的是一个商埠人涉世处事的经商传统。在桃园村,旧时还有客店和典当行,由洺口、鸬鹚等上游地方来的客商,乘船下乐平、去饶州,必经之道中,多半是要停靠桃园渡的。上岸来的商人,欢喜在桃园街上打一站,歇一脚,也可以谈点生意;生意落泊时,穿戴软器可当些钱财以克时艰。当时的浯口街,并不如桃园街的生意顺风景气,其原因是在水上运输为主的时代,桃园街占了地缘优势而处上风,桃园渡口码头是乐安河的一个重要码头,且桃园村的地势蛮高,老早时虽然没有堤坝,汛期时,乐安江水流直下接竹渡而西入鄱阳湖,一般水患对桃园村危害尚小。而浯口街处于偏僻低洼之地段,仅程家墩的一条小河涨水,浯口就水漫街市了。一旦乐安河涨洪水时,加之从临港过来的山洪激流,两水相夹猛侵泽地浯口,低洼地与狭小河道连成一片汪洋。故老人口传,浯口的得名,就是四周水系围绕,而定为浯口也。

据老辈人说,早年的桃园街,生意行当甚多,有卖南北杂货的、行医卖药的、弄典当行的、开染布店的、当盐商的,以及打铁、磨剪刀等手工行当,直至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一条古街的生意景象仍呈现在人们眼前。忠信守义桃园街人,无论是手工艺作坊的业主,还是经营小本铺面的店主,对生意上的操作,都有着厚道做人、诚信为本的传统习性。桃园人讲,为什么这村里各色姓氏的人都合得来,邻里争是论非者少,欺小贪利者少,靠的就是仁信厚道。桃园街的大号名片,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浯口本地乃至旧乐平大半县人的记忆之中。

我的桃园村好友银河老师,与我讲过一桩往事。说是在很早以前,由洺口沿河而下有条古道通达桃园,是一条铺满青石板块供人马行走的古道。这条古道约50余里,沿龙口、庄泉的村畈,过院前、到枧头,下西桥、入张家。这一段古道的投资,全都是桃园街上的生意人捐款的,但没有留下谁的名字,自愿花钱修建的一

条青石马路,这一义善之举,于今人们还津津乐道地讲述着。还有,桃园古渡码头,以及对岸的茶亭码头,也都是桃园街人出钱修建的。

桃园村,现今还是有着五花八门姓氏的村庄。而老街人出资修建的古道,只存在于后人的口传之中,古码头的石块也所剩无几了,只是在杨溪的河边,还有方古门坊,在那里孤独地守望着。前几年过河上船下渡走在岸边,我看到两根长约5米的花岗岩石柱静静地卧在那里,据说是明代的佛教子弟所立,这几百年了的灰石柱,还刻着一行令今人不懂的佛教术语,未落款留名,也没有注明时间。

写到这里,笔者感到,在我们乐平这样一个文化厚重的千年古县,走寻一个个乡间的村落,都有一串串散落于坊间的故事,若去耐心地寻访、用心地倾听、细心地寻觅,那些沉睡在大地上的古迹文物,那些走进了历史里的众生百态,哪些失落于村落间的文化信息,在中华民族进入新时代的盛世当下,它必将苏醒、复活,再现…… 我亦企盼着它,在我们一篇篇文稿中烁耀着一闪闪赣东北明珠之光,这不正是我们这些文化人为着传承、阐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吗!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