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留下的历史遗存——古村走访笔记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3-05-25 访问量:

古村留下的历史遗存——古村走访笔记    

汪日海

走访古村落,寻找古遗存,有着太多的故事。虽然,世事与沧桑在历史云烟中流逝而去,但仍沉淀下来些许展示一方水土一方文明的遗迹与遗物。有的物存、物景看似平常得很,它可是不可复制不会再生的历史记忆哟!因此,走访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怀旧的情感与一腔笔记的冲动,让悠远的历史情景,让厚重的村落文化,化为一种读物,走入方格世界,这不正是一种极有意义的事情吗?

这是古村名口许氏宗祠屋门前的荷塘,满池叶碧,映日花红。顶着七月骄阳、耐住酷暑炎热而

造访古村的我,但见满目清新绿、一派古建景,竞心境舒展,悠闲自得,尽情地物色、欣赏古村的这一处自然之美丽、祠堂之壮观。

许氏祠堂里的千年风情,又是一本可以品读的历史教科书。它的故事里面,那风尘不再风尘了的人文景色,重现出名口读书人的那股执着不舍的勤奋精神,千百年后,依然可以感人心灵。

山野深处是森林的老家,而名口平民百姓门前屋后的千年古樟,仍旧是枝壮叶茂,杆儿挺挺展雄姿,叶儿青青有朝气,象那立足在古村的一位时光老人,永远诉说着古村的地老天荒……

沿乐安江而下行之于虎山脚下。享千年香火的饶娥孝女,哀叹着祠庙老旧了,但故事还是会一代又一代地说了下去,不会丢失的。

一座千年未了的古庙,一段千秋传承的故事。说忠孝之道,讲孝女饶娥那种心品,为父乞灵追魂三昼夜,泪尽力竭,父女同命相依又回落到天堂的悲壮。饶娥孝节道义,体现出她对家父去世的极度悲伤,凸显出来的是一种人性忠孝本性,所以,既感动了一方百姓人家,也触及了天下文人墨客,令柳河东动以至情,言之以文,立碑褒奖而广扬。而千年守望忠孝节义的厚道,更使得泪滩当地人对孝女的敬仰代代赓续……

再往下行,到了钟家村,说得好动听的是钟氏宗祠和蛟湖来历。

也许,访古村,察人文,据史而论,道法自然罢。其实,乐平乡村宗祠,大都是村里出过相当地位的人物才兴建。而围绕钟氏宗祠,却有着一段关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口传故事。应该说,或口口相传的述说,或方志谱牒的记载,在史学界不应是一概否定吧?在一方百姓历代传承的口述里,总有一些合于情由、关乎史实的事情存在。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便就有了不同的解说,如朱皇帝之与钟氏宗祠。

乐安江接竹渡段,河道的变故,也就同朱元璋与陈友谅战事搭上了线。早先,江南洲与李洪村、毕家村同田共畈,相近为邻。那时,乐安江接渡段水域,不像现在这么宽,是用竹筏过河的。当年朱元璋在鄱湖康山一带与陈友谅决斗争天下,败阵而溯江而逃,途经乐安江接竹渡,上岸路过了钟家村。元末,尚未成气候的朱元璋,雄心勃勃,誓与敌手陈友谅一决雌雄。江西当地人都传这么个说法:朱元璋的老婆是个大脚婆,而陈友谅的妻子,是有七分天子夫人的命,可在陈友谅看来,妇道人家也,其话不听也罢。唯朱元璋他事事都听信大脚婆的指点,就像听刘伯温安邦定国大计一样的,才使朱元璋反败为胜。当时朱败入乐安河,就是在接竹渡过江登岸驻入钟家村休整,得到乐平钟家人的善待。后又溯江而上至石里往龙亭石灰塘,又有蜘蛛布网迷阵,让朱元璋兵马躲过一劫。

故而钟家村宗祠,称之“屋檐三点雨,九步上金阶”。须知依据古代“九步上金阶”的诠释,只有皇帝的口喻或旨意授予,才可以在登入祠堂台阶,拾九级而上,非同一般祠堂能比。在古代,凡涉皇家忌讳禁止的字词术语,是不可随便使用的,否则会遭罪丢去性命。而钟家祠堂“九步上金阶”之说,自明初始,流传了至少六百年了……

离钟家村不远的甑皮山上,有一个叫南窑的千年古村,这里可是中唐时期青瓷窑之遗址啊!美哉壮也,南窑考古发现,将景德镇制瓷史向前推进200年哟!  

文化的传承,自然而然的是历史上有其人其事,曾展示出属于一方水土的文明征象,但千百年来,战乱兵燹,多少文化现象沉寂烟灭埋没了。依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考古学家在这里,使一处唐代青瓷龙窑古遗址“活起来”了,从南窑土里走出来许许多多的瓷碗瓷罐,引得了包括国宝级学者耿宝昌先生等的青睐,使得多少人叹为观止。

兴许,南窑这块土地,和在南窑山洼地生存了的千年人家,有了一个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环山苍苍木,近溪涓涓水,山上碧树万亩,山下田园千顷,南窑村宁静致远,南窑人悠然自得以千年安居之……

在李洪村,寻着了一幢古老的旧屋,这屋主很有来头,也非一般的人物。想当年,读书人是经受十年苦读,要头悬梁针刺股的耐劲儿,才能把圣贤春秋四书

五经学好,才可博识古今,名成功就的。

此桥不知有过多少人走过?一个古村,尚存这古桥,乃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村里可以环水川贯,村外便是金山银山、良田庄园,满目所望,家乡的风光在桥边一目了然,看上去,是旧貌换新颜的今天。

寻常百姓家,到底走出了多少人物?在古村走访时,问老一辈人,他们说:历代都有人物,古村的人文历史,就在百姓们的口传中向我们诉说;翻阅谱牒,钻故纸堆,历史遗存、人文佚事、风景名胜等,都在刻版书籍上向我们展示……

古村千年,往事浮云,时聚时散,渐行渐远!然而,记忆应在,历史难忘。或落入于人们的口述中诉说那往事,或汇集于谱牒内记载其史实。或述说事的、或听述说的,都是在有山有水的村里说开古村的事儿。村坊环水而伴,人家依托山林,寻找着一处宁静,才使乡土里的人文景观,日积月累地丰满起来,也使乡土里的历史风情越来越令人寻味。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