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炳生平考略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3-12-07 访问量:

何元炳生平考略

对于黄梅戏起源是湖北黄梅还是安徽安庆的问题,鄂皖两省各执一端。在争论中,两地戏剧学术界都提到一个清代的乐平人----何元炳,并对其采茶曲(八首)中“拣得新茶倚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何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的诗作出了不同的解读。

这位在乐平鲜为人知、而网上频频显名的“乐平人何元炳”,是一个什么人物?其生平功业何如?笔者查了有关史料,包括同治九年(1870)《乐平县志》、同治十一年(1872)版《饶州府志》、1987版《乐平县志》、2002版《乐平市志》等,为搜集原始资料,有关热心人士如接渡学校的汪老师,也对何氏人家进行了寻访,并查阅何氏有关宗谱,如《葛藤窠何氏宗谱》、《庐江何氏宗谱》(1927年版),经汇拢、捋顺,何元炳生平有了一个基本线索。

1.名、字、号及生卒时间。何元炳,字朝先(一作翘选),号南琴。“生于嘉庆丙子年四月初七日辰时(1816,嘉庆二十一年),卒于光绪壬午正月十一日巳时(1882,光绪八年),享年六十有七”,“葬于十五都大塘坞庙下”(今东方红水库西南山东坞)。

2.乡籍旧县志载何元炳为六都聚源村人(其墓志铭载乐平东南乡西源”)”,六都为古长城乡属,今浯口塘头、枧头、院前一带,聚源村应为今桥林()水库淹没地(一说在东方红水库),何姓村民分迁周边村落,现浯口大院前村有户何元炳后裔人家。

3.科举功名。有资料述何元炳“道光己酉年(1849,道光廿九年)拔贡”,“选拔京中朝考一等第二名。时曾滌翁(曾国藩)阅卷极赏器之”。即何元炳34岁时获中清代实行的十二年一次(逄酉岁)的选拔考试(清制,入选者可入官)。后又于辛亥(1851,咸丰元年)壬戌(1862,同治元年)副贡中试”,饶州府志云何元炳,两中副车(副车即乡试考举人中副榜),同治甲子举人”,即何元炳于甲子年(1864,同治三年)正式成为“四十九名举人”。

4.历任官职及主要治绩。何元炳中试后历任石埭(今安徽石台)知县,委办六安(今属安徽)茶釐、保举蓝翎,东流(今安徽东至)知县,繁昌(今属安徽)知县。据有关资料记载,知石埭县时,该地“兵荒重困,残黎穷苦”,何元炳“刻苦加倍,勤俭终胜”。知东流县时,“值大水潦”,何元炳“请停征三次”,“散赈施粥,分给芦席,且捐廉以补赈之未及者”。知繁昌县时,“剔清旧弊”,“捐廉兴建”倾塌的城南门垣,且“变动家产之财”“挪归县用”,“以是尽瘁,以仕应酬”。仅从《焦桐别墅诗稿》中的《采茶曲》八首中,对“清明”“谷雨”到“芒种”前后这段江南采制春茶的季节里,乡间茶农尤其是村妇、村姑们勤劳、辛苦的生活,以及他(她)们愉快、乐观态度生动而形象地描述,可见何元炳作为县官深入民间百姓之中,深入皖南山区实践的务实作风,以及其热爱田园生活、关切乡间民众的真挚情感。

5.著述。何元炳著有《焦桐别墅诗草》(现藏江西省图书馆),“诗集”两篇序言的落款时间,分别是“同治七年”(1868)和“同治庚午年”(1870),可见诗集完结于1870年。《焦桐别墅诗草》有序言两篇,诗稿四卷,卷一是“五言古”诗,卷二是 “五言律”诗,卷三是“七言律”诗,卷四的第一部分是“七言律四”诗,卷四的第二部分是“七言绝”。

6.子嗣。何元炳生子何学仁,郡庠生,以贡捐县丞。长孙何光仪,国学生;次孙何光昭,业儒。有曾孙4人:祖香、祖芳、祖成、祖荣。

7.生平年谱

嘉庆二十一年(1816)四月初七日辰时,何元炳出生于乐平县六都聚源村。出生后三月过继于伯父何立勋。

道光二年(1822),七岁。跟随本村族正开始识字读书。

道光五年(1825),十“从碧池吴君学作小讲”,即学作八股文中的“起讲”,学写概述类文章。

道光八年(1828),十三岁。“从禹平汪君完篇县试,前列”,即通过县学“童试”,且名列前茅。

道光十一年(1831),十六岁。“从瀛洲方君”,熟读十三经(南宋完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道光十六年(1836),二十一岁。求学在许滇生(即许乃普,清浙江钱塘人,进士,曾任江西学政)门下。

道光二十六年(1846),三十一岁。因两试成绩优异,在孙莲塘(即孙葆元,清直隶人,进士,时任江西学政)任学政时选为廪膳生,成为官府提供膳食的秀才。

道光二十九年(1849),三十四岁。被江西学政选拔为优秀生员(秀才)贡入京师,“选拔京中朝考一等第二名”,为拔贡。时曾国藩阅卷,对之极赏器之”。

咸丰元年(1851),三十六岁。乡试中副榜。

咸丰元年以后直至咸丰十一年间。返乐平,与“石君芸斋(石景芬)齐力办团练”,在曾国荃、左宗棠作为将领于1861年攻打景估德镇、乐平时,以“乐勇为踦角,舍坚攻瑕,一鼓而破”,因军功,曾国荃欲将何元炳留下于兵营,但“止遂”,曾为之向巡抚“保举知县”。

咸丰十一年(1861),四十六岁。曾国藩备“札专请君入营”,因“慈亲年迈多病……不得远离”,未成行。

同治元年(1862),四十七岁壬戌科第二次副贡中试”,诗集卷四(七言绝)有“病起述怀二十首题于梦生草堂”,“壬戌再中副车,榜后病作”句,但中榜后就生病了。“去年闰八月,迄今一年”,养病一年

同治三年(1864),四十九岁甲子科“中四十九名举人”。

同治四年(1865),五十岁到金陵,曾国藩遣人留信于何元炳住所“欲授汉学”,因误试期而列“后补”。

同治五年(1866),五十一岁。授任石埭知县

同治六年(1867),五十二岁“母终于署”,何元炳“以奉讳归”,服丧。

同治七年(1868),五十三岁委办六安茶釐,保举蓝翎。

同治八年(1869)夏,五十四岁。赴任东流知县

同治九年(1870),五十五岁。夫人王氏在署疾终”,“告假假归殡”,“旋接调补繁昌之信”。

同治十年(1871),五十六岁。赴任繁昌知县

同治十二年(1873),五十八岁。解任,返乐。“以诗画自娱,刻残稿五卷”。在省内拜访友人。

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元年(1874--1875),五十九至六十岁“赴英字营总理文案”。

光绪二年(1876),六十一岁。应曾国荃之招往河南。

光绪三年(1877),六十二岁。回乐平“省墓,修理培英书院”。

光绪七年(1881),六十六岁“在城试馆,时住留春园会友”。

光绪八年(1882),六十七岁“旧风疾复作……,不可救药……,卒于光绪壬午正月十一日巳时”。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