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儒林汪氏”族名的确立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3-12-05 访问量:

略述“儒林汪氏”族名的确立

汪大绶

编者按:汪大绶先生根据《儒林汪氏宗谱》中的有关史料,记述“儒林汪氏”族名,是路公10世裔孙汪誾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主修宗谱时提出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刊发于下

乐平儒林汪氏始祖汪路(1048—1118),祖籍婺源石田,北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崇宁四年(1105)被任命为乐平知县。从此,儒林汪氏在乐平繁衍生息,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南宋后期,路公6世裔孙汪胜轩开始兴修汪氏宗谱,请南宋著名史学家马端临之父马廷鸾作序。这篇珍贵的谱序因刊载在历代宗谱中,得以保存下来,但当时未用“儒林汪氏”的族名。

据《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儒,是指儒家的学说,也指读书人。儒家指儒教,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为代表,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理关系等。儒林,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之群。据此,可把“儒林汪氏”族名理解为儒家学者之家,读书人之家,书香之家。

据有关史料记载,“儒林汪氏”族名是路公10世裔孙汪誾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主修宗谱时提出的。他请明代浮梁教谕杨艮卿撰《乐平儒林汪氏宗谱序》,正式把族名“儒林汪氏”写入谱序。这篇珍贵的谱序也因刊载在历代宗谱中,得以保存下来。序中提到:“乐平儒林汪氏受姓于鲁”,“永愉氏从堂昆季竹林,皆为儒领袖”,“前有桂林之榜,后有儒林之颂”。

誾公字永

愉,号菜轩,明永乐乙酉乡举授翰林校书,曾参与纂修《永乐大典》,壬辰会试礼部中乙榜进士,历任广平、崇安、宜都掌教,庚子主考湖广。

2006年重修《儒林汪氏宗谱》时,路公26世裔孙、执行主编汪大维绘《族名“儒林汪”确立者誾公永愉像》,路公26世裔孙、执行主修汪大纲赋诗《誾公像赞》:“早嗣家学,经史攻遍。誉为儒首,引领乡荐。修谱定名,吾姓有衔。奉昭入阁,纂修大典。”

由此可知,“儒林汪氏”族名是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确立,至今又有600多年的历史。2000年出版的《陶瓷生涯》,在《乐平儒林汪氏宗谱世系》一文中记述:路公17世裔孙汪有升,清康熙癸巳(1713)覃恩以子汪一砥同职敕赠儒林郎,“儒林汪氏”由此得名。此记述中,“儒林汪氏由此得名”一句有误,应予纠正。

至清嘉庆元年,路公21世裔孙汪守和,高中榜眼,先后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右都御史,为官40多年,受到皇帝的册封,赏赐“儒林汪氏”匾额。当汪守和携匾回归故里时,乐平县令率文武官员鸣锣放炮,在乐安河畔迎接,儒林汪家喜庆数日。遗憾的是,历经战乱,此匾目前已不知去向。

民国二十七年(1938)重修宗谱,由路公24世裔孙汪汝梅任主修,并题写谱名《儒林汪氏宗谱》。这部珍贵的民国谱牒孤本,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得以保存下来,有史可承,为1992年、2006年两次重修宗谱,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