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剧作家、戏剧奇人——石凌鹤

信息来源: 曹涛勇 发布日期: 2020-12-03 访问量:

石凌鹤,1906年6月20日出生,1995年3月8日仙逝,江西乐平大田人,原名石联学,化名石炼顽,笔名石凌鹤,集电影、戏剧创作、编辑、导演、表演于一身的剧作家,江西现代戏剧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赣剧奠基人,剧坛先驱、影评翘楚、戏剧巨匠,当代“汤显祖”,几百年才出一个的戏剧家、剧作奇人。

 

前无古人的“十个第一”

 

石凌鹤先生,一生开创了多个前无古人的第一,据史料记载,主要集中于“十个第一”:

大手笔编导中国第一部大型歌剧的第一人。1935年初,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成功导演、首场演出中国第一部大型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社会反响空前。

影评触及世界影坛的第一人。1936年底,

发表专著《世界电影导演论》,论及世界著名导演三十多人,又著《世界电影明星评价》,评价明星百余人,在中国影评史上第一次笔端触及影坛。

第一任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局长。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首届代表大会结束,石凌鹤被分配至中央文化部担任电影局局长(未上任)。

第一任江西省文化局长、文联主席和剧协主席。1949年8月,辞去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局长职位,随同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回到家乡,出任江西省文化局长,为江西文艺戏剧事业夙兴夜寐、殚精竭虑。

第一次改编用弋阳腔表演《还魂记》。1957年夏,为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石凌鹤不顾当时反右的政治气候,着意选择了《临川四梦》中的《还魂记》进行改译。12月,江西省赣剧团用弋阳腔谱唱该剧,系中国戏曲史上第一次以弋阳腔演唱《还魂记》。

第一个改译汤氏“临川四梦”。1982年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石凌鹤力作之《汤显祖剧作改译》,至此,石凌鹤成为改译汤氏全部“临川四梦”的中国第一人。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革命历史剧。1956年3月,全国话剧观摩大会在北京举行,石凌鹤建国后创作的第一部话剧《方志敏》成功上演。这部作品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部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形象的革命历史剧。

第一个鼎力宣扬汤显祖的剧作人。石凌鹤为宣扬汤显祖,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他是当今中国首倡纪念汤显祖的行政官员,又是他第一个主办了纪念汤显祖的活动,是首个改译全部《临川四梦》的剧作家。

 

第一个改革戏曲的人。1938年10月,石凌鹤被委驻湖南衡山,担任戏剧行政业务。期间,他将湖南花鼓戏《十劝郎》改编成《劝夫从军》,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作了大胆革新,成为中国第一个改革戏曲的人。

第一次成功演出《棠棣之花》的导演。1941年皖南事变后,重庆进步文艺界为了坚持抗日,反对投降与分裂,以庆祝郭沫若五十生辰和创作二十五年的名义,由石凌鹤导演,第一次演出郭沫若创作的《棠棣之花》,揭露国民党勇于私斗、怯于公斗的嘴脸。

 

“四十年”创作了“五十多个剧本”

 

石凌鹤一生追求真理,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写出了许多许多丰富多彩、人民喜闻乐见的著作,为中国的电影、戏剧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五十年中,扣除林彪、“四人帮”剥夺他创作权利及生病住院不能进行写作的年月,共近四十间,业余都在进行戏剧创作。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剧目50多个,主要著有剧本《凌鹤戏剧选集》、《黑地狱》、《高贵的人们》,戏曲剧本《嫦娥》、《梁祝姻缘》、《七巧姻缘》、《还魂记》、《珍珠记》、《西厢记》,词集《放怀吟选集》、《放怀吟二集》,传记文学《方志敏传》,话剧剧本《方志敏》、《战斗的女性》、《乐园进行曲》等。其中独幕剧约四分之一。

1933年发表第一个独幕剧《血》。这个剧目表现帝国主义的巡捕镇压工人示威而血溅租界,因而没有得到上演的机会。接着又写了暴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同时遭受外资倾轧而破产的《高贵的人们》。继而又写了日帝教唆汉奸屠杀我国劳苦大众的《黑地狱》,在1936年分别上演和出版,但不久便被国民党反动派因日本使馆的干涉抗议而禁演。抗战爆发后,除写了反映反动的上层阶级趋于灭亡的《死前的欢笑》外,还写了几个独幕剧,如《荒漠笳声》、《洋白糖》、《上前线去》等,同时,还参加了《保卫芦沟桥》的集体创作和上演。紧接着奉我党派遣至东战场从事战地服务队,负责抗日宣传,更加使劲创作剧本并随时演出,如《火海中的孤军》、《夜之歌》、《再上前线》、《铁蹄下的上海》等剧本都是在敌机轰炸下写出的。

1938年写了独脚戏《何必呢?》。同时,用湖南花鼓戏的曲调编演了《劝夫从军》。四十年代,抗日救亡和反对分裂媚敌始终是石凌鹤剧本创作最中心的命题,但也有反映公务员和知识分子思想面貌的《乐园进行曲》、《山城夜曲》和四个人物四幕戏的《梦的微笑》。此外,将元曲《赵氏孤儿》改编为话剧《仇剑记》,还写了多场戏曲《岳飞传》,歌剧《蛇骨塔》。

解放后,从五十年代到“文革”前二年,在行政工作极其繁忙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写了20多个多幕剧。除话剧《方志敏》和诗剧《汤显祖》外,其余均为戏曲剧目的改编和创作。主要有四类:一类是就原有戏曲剧作加以整理不必多增新意的,如《珍珠记》、《还魂记》、《尉迟恭》;一类是保留原剧精华而有所增益的,如《梁祝姻缘》、《西厢记》(上下本)、《南瓜记》;一类是根据前人的神话、小说、诗歌、传记改作而有所增删的,如《七巧姻缘》、《嫦娥》、《画皮》、《胭脂狱》、《木兰诗》、《红娘子招亲》、《西域行》等;一类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如《三代》、《金箭姑娘》、《照天烧》等。

1976年,石凌鹤移居上海,已是71岁的老人,而且偏瘫、骨折,右手不能写字,但他以顽强的毅力练习用左手执笔,仍然思路敏捷,激情倍增,佳作迭出。被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1982年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他的八场话剧《雷电颂》单行本。11月,创作《暴雨骄花》剧本,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汤显祖剧作改译》。这是石凌鹤的力作。他是中国第一个改译了汤氏全部“临川四梦”的剧作家。1983年,发表七场赣剧《玉茗花笑》。1991年,他已85岁高龄,仍然与人合作出版《方志敏传》。60年来,石凌鹤创作的各种剧本逾50余部,数百万字。其精品收于1982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凌鹤剧作选》中。

可惜的是:石凌鹤历经多年的战争、离乱,所留下的手稿或印品,已经不全,后遭“文革”浩劫,经多次抄家和扫地出门,幸存品就更少了。

 

  不朽的戏剧贡献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石凌鹤对戏剧事业的贡献永放光芒!

创作了多种剧本蓝本。他所创作的剧本种类繁多、品种齐全。有独幕剧、多幕剧,有话剧、诗剧、戏曲;有写工人、农民、战士、渔民、知识分子、革命领袖的,也有写资产阶级、叛徒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还有写古代的、民间传说中的各色人群。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汤显祖、方志敏等等,成为后代临摹的范本。

改造创新了一批剧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湖南便将花鼓戏《十劝郎》改编成《劝夫从军》,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作了大胆革新,不仅受到群众喜爱,更使湖南花鼓戏从此大放光彩。1951年,他到景德镇、上饶地区作了大量的调查、挖掘、抢救工作,记录饶河戏、信河戏传统剧本及唱腔,将饶河戏与信河戏融合,创建了一个新剧种---赣剧。后来又整理改革了南昌地方小戏---南昌采茶戏,使之发扬光大。

整理、改译、改编、创作了一批传统剧目。最有名的是《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记的改译,《西厢记》使其成了名扬全国的“石西厢”;还有《西域行》,以大胆创新,获得中央领导和名人的颂赞。继承和发扬光大传统戏方面,石凌鹤功不可灭。1959年七、八月间,毛主席在庐山会议期间,看了江西省赣剧团演出的石凌鹤改编的《还魂记·游园惊梦》,给美秀娇甜”四个字的评价。1961年8月,中央工作会议在庐山召开,毛主席亲自圈点石凌鹤的新编历史剧《西域行》中的《汉宫夜谏》一折。9月在南昌公演他改编的赣剧《西厢记》,引起很大反响。这个戏是关汉卿、董解元、王实甫三种《西厢记》以外的另一部新《西厢记》。香港一位收藏家和一位画家观看后,特作画题诗赠送,并在香港《大公报》上以《石西厢》为题发表赞扬文章及诗一首,诗云:会真翻作石西厢,胜似当年关、董、王。演到佳期甜绝处,莺莺今信在南昌。此后,石西厢之誉传遍全国。1962年,在首都人民大会堂演出《西域行》、《西厢记》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陈毅、肖华等观看了演出并和编导、演员合影留念,周总理还邀石凌鹤和部分演员到他家中作客。首都剧坛轰动,新华社发了消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作了长篇报导,茅盾、曹禺、阮章竞等一批著名作家、戏剧家、评论家出席座谈会,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在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赣剧榜上有名。

首创幻灯字幕。赣剧语言难懂,影响了赣剧的上座率,使观众局限在小范围人群中。石凌鹤发明了演出时打幻灯字幕,演员的唱词一清二楚,群众叫好。幻灯字幕很快在各地剧团得到推广,电影、电视至今还在使用。

振兴了江西文化事业。从1949年9月至1966年6月,整整17年,石凌鹤没有辜负自己在邵式平面前的表态,把自己的赤子之心、卓越才华,满腔热忱地献给了家乡,振兴了江西的文化事业。邵式平省长也没有在周扬面前食言:江西的文化工作不仅没有拖全国的后腿,反而走在了前列!关于这一段,夏征农简短地介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凌鹤同志在江西省人民政府任文化局长,在此期间,他以最大的热忱,发掘整理和编导江西省的地方戏——赣剧,弋阳腔,南昌采茶戏,挽救了堪称国宝的弋阳腔。因此被誉为赣剧之父,当代汤显祖。

石凌鹤,我国文艺界的一位老革命、老作家、老戏剧家,他为中华民族的新文艺事业特别是戏剧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为祖国文化事业贡献了积极力量。真正的是“风风雨雨矢志宣传终身耿耿革命者;孜孜亟亟,虔诚艺术,一个谦谦文化人。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编辑: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