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清明祭先祖 ---悼念台湾知府闻柝公治台驱日140年周年

信息来源: 墨痴袁为善 发布日期: 2020-11-12 访问量:

台湾知府袁闻柝(1821--1884),江西乐平接渡镇袁家村人,吾之五世先祖也。著有《日本窥台始末》一卷,《开山日记》四卷。今岁序“甲午”,是先祖治台驱日(史称“牡丹社之役”)140周年,故赋诗纪念。

    七律

  河山破碎忍沉沦?  

  投笔提戈毅许身。

  卫国海疆驱日寇,  

  抚番穴社靖烟尘。

  宏兴义学咸王化,  

  广辟鸿荒泽庶民。

  开发台东功永在,  

  至今宝岛祀为神。

  

注释:(依诗句顺序)

  1. 沉沦,指似陷入厄运、困苦、濒临末日的境界。

    2. 投笔提戈,清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西方列强向我国海疆侵逼,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其父迹山先生对闻柝曰: “世将乱,诗书不足以救人”。于是闻柝“乃投笔提戈”, “随左帅(左宗棠)克安仁、收德兴、复玉山、屡却大敌。旋平浙、入闽、渡台防海。

  3. 驱日寇,日本国土狭小,一直垂涎台湾,意在掠夺。同治12年(1873)日本派使节副岛种臣以保护国民为借口向清政府讹诈,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董恂却以“台湾生番为化外之民”为搪塞,日本人遂借机出兵侵略台湾。翌年(1874)日本军舰侵入台湾琅峤牡丹社,点燃“牡丹社之役” 烽火。时任台湾道夏献纶派员屡察,未得实情。袁闻柝独登日舰,威慑倭奴。大义凛然,坚毅果决地据理直诘日军寇首、词锋所向,威不可犯。日寇无言可对,却以台湾番民不隶中国版籍狡辩,狼狈而竄。由是袁闻柝名震中外,深受沈葆桢及清廷的重视,晋爵封诰。详情见袁闻柝著《日本窥台始末》。

4. 抚番穴社,光绪元年(1875)署任南路抚民理番同知,三代封典,带绥靖军剿抚各番。(当时台湾少数民族尚未开化,处于“穴居兽行” 无衣可穿的刀耕火种时代,同治十二年(1873),日本人在台湾阜南地区诱使番民叛乱,清廷派福建布政使刘瑞祺至台进剿,袁闻柝建言以安抚为宜,并深入村寨,晓以大义,明以利害,动以感情,以“仁”治台,爱民如子,团结台湾各番社山胞,终于兵不血刃平息了叛乱。清福建巡抚勒方锜奏稿中称:“前署台南同知袁闻柝,谨慎廉明,习劳耐苦。其理番尤抚循有法,威惠交孚。番民信之如神明,亲之如父母。该员去年遘病,势将不起。番民来哭者数百人,相与祷求,愿各减一年,以延其命。)其爱民如子,抚番有法,可见一斑。

5. 宏兴义学,袁闻柝开发台湾后山,除了向番民山胞传播农耕方法以发展经济之外,还广设义学,教育山胞子弟,提高社番的文化水平。光绪五年,袁闻柝在埤南、新开园、成广澳等处设置义塾十八所,璞石阁至花莲港设置二十六所。并于两年后,选拔在义塾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山胞儿童十名,前往台湾西部旅行并参观台湾府,进一步提高山胞学识,使山胞的耳目一新。据《台湾省通志》(连战的祖父连横著)谓:“自恒春以至埤南,水尾以迄花莲港,南北八百里,咸沐王化,实自闻柝始也。”

  6. 广辟鸿荒,袁闻柝先后招抚埤南以北沿山、沿海平地及高山各村寨。预备耒耜、犁锄等农器,分发社民开垦荒地。并“派员各处丈量,共计民、番开成田园不下二、三万亩,禀请颁发执照,按户填给;促进台东经济发展。至今台东等地还保存《开山佑民》、《后山保障》、《广辟鸿荒》、《化及蛮貊》等凿石碑碣匾额,是見证历史的珍贵文物。

  7. 开发台东,督办台湾海防大臣沈葆祯在《请奖开山首先出力人员折》中称:“惟抚番辟路,深入穷荒,披斩荆棘,冲犯瘅疠,通从古以来未开之途,蹈六合以内绝奇之险,其劳瘁艰苦过于军营;沈葆奏稿中又称进扎埤南,“计三路开地各数百余里,均系束马悬车,缒幽凿险”袁闻柝染瘴几乎病死,“而该丞舆疾率旅径抵卑南。”开山抚番,十分艰苦,袁闻柝几乎九死一生,而他认为开山抚番的事业是十分伟大的,其在《南路开山祭告山神文》(原文为四言长篇暂略)文中大意云:台湾宝岛是我国领土,但是后山番族所居之地因交通不便,以致未开教化,所以需要开发。祭文中又说:日本侵略者挑起牡丹社事件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保卫台湾的应对策略,祭文希望山神能帮助开凿山路获得成功。最后,还以开凿台湾山路与秦通巴蜀、汉通邛筰相比,认为后者是穷兵黩武,而前者是“维我国家,普遍怀柔。……彼秦与汉,胡能与俦!”,因而袁闻柝认为开山抚番的事业虽然艰险,但是意义十分伟大,其业绩远在秦通巴蜀、汉通邛筰穷边黩武之上。而且紧密团结山胞,“抵御外侮”,共同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想法,说明他是一位目光远大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官员,这在清末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8. 祀为神,袁闻柝治理台湾的丰功伟绩和对台湾的缱绻之情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台湾人民始终铭记这位“番民信之如神明,亲之如父母。”杰出的台湾知府。现在位于台东市中华路天后宫的东厢房还供着他的神位,祭拜的人群络绎不绝,香烟飘袅。

墨痴按1874年“牡丹社之役”给清廷震撼很大,虽然交了一笔不少的“学费”,然而清朝统治者却未从迷梦中惊醒,一向以“天朝”自居。“牡丹社之役”后20年,原以为“蕞尔日本,略效西人皮毛,亦敢睥睨上国” 的小日本竟于光绪“甲午”(1894),以侵略掠夺的手段占据台湾达50年之久。近年来日本贼心不死,挑衅钓鱼岛,串连东南亚诸国,诬构祸端,吾国人民应“毋忘国耻,警钟长鸣” !不以安享为事,与时俱进共勉。

参考资料:

1、《沈文肃公奏稿》

2、《台湾省通志》(连战的祖父连横著)

3、《首任埤南同知袁闻柝轶事》(胡适的父亲胡传著)

4、《日本窥台始末》袁闻柝著

5、《清溪袁氏家谱》光绪二十五年版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编辑: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