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儒林汪氏民国时期创办的近云小学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4-03-12 访问量:


编者按“先世贻谋在五车,树人休负读书家。”102年前的1922年,乐平儒林汪氏创办私立近云小学。本文首次对这所家族学校作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略述儒林汪氏民国时期创办的近云小学

汪大绶


乐平儒林汪氏作为书香世家,历来重视教育。旧时是办私塾,进行启蒙教育。私塾是旧时家庭、家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取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学习年限。

我父亲璠公19551月写的自传中记述:“我从19116岁时进家塾读书,直至1920年为止。家塾设在家里,塾师先后四人。所读的书是四书五经、公羊传、谷梁传、纲鉴、三苏论策、东莱博议、古文笔法百篇、千家诗、唐诗等,同学仅有十人左右。”

经查阅《儒林汪氏宗谱》和《乐平文史资料》,获悉儒林汪氏在民国时期曾创办私立“近云小学”,兹就有关情况略述如下。

近云小学创办年代:民国十一年(1922)春,我祖父汝梅公创议办学,族人无异议,经费由汪姓文会负担。

儒林汪氏办近云小学之创议


者:汪汝梅(1877—1944),字幼丹,光绪壬寅(1902)科举人,1909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留日期间加入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民国五年(1916)补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1922年创议办近云小学。

校址:在儒林汪氏东门近云祠(今乐平市幼儿园东门园区对面)。故以祠堂名为校名。祠堂大门高丈余,门外两个大石狮长六尺,甚壮观。门内厢房二,东边厢房为办公室,也是教师卧室;西边厢房由工友住宿。祭祖大厅是唯一大教室。

教材:建校初期,教材以《四书》《五经》为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后来改用一般小学的教材。

生员:建校之初,约有学生40余人,80%学生为汪姓子女。

校长:汪汉(1886—1948),字月泉,汝梅公三弟,高等农业学校毕业,民国元年任同盟会乐平分会会长,民国十一年任近云小学校长,民国十六年任鄱乐煤矿公司公安局局长。2006年版《儒林汪氏宗谱》中刊载的近云小学校长月泉公简历。

继任校长:汪璆(1908—1980),字屏石,汝梅公次子,留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1935年回国后,遵汝梅公嘱托,任近云小学校长,1938年离校,参加陆军八十七师,担任日文翻译员。

从近云小学走出的已知学生:汪瑄(1914—1993),汝梅公三子,194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著名法学家。汪珏(1914—1998),汉公长子,江西陶业学校毕业。汪品三(1915—2005),先后就读于近云小学、乐平中学、九江国文、南昌剑声等校,解放后曾任乐平县文化馆馆长、县文联副主席等职。汪大纲(1930—),汝梅公长孙,璠公长子,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我兄长汪大纲回忆说:抗战初期,我们全家从南京逃难回乐平,我于1937年至1938年在近云小学读了一年书,不是古书,是新内容。当时二叔汪璆为校长,1936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的三叔汪瑄曾在近云小学教音乐,记得学了一首歌抗战救亡歌曲《五月的献花》。开头几句歌词是:“五月的献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

近云小学已知教员:汪庭光、汪珉、汪瑄。汪庭光(1892—1939),民国十三年(1924)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乐平成立中共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是近云小学最早的教员之一。

199710月出版的《乐平文史资料》刊载了汪品三的文章《回忆我的先生汪庭光》。文中说:“汪庭光先生是我童年私塾师,攻读三载,蒙授《四书》六册,均能达到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背诵如流之程度,使我略晓之乎。”文中又说近云小学“位置偏僻,入夜万籁俱寂,此种环境,庭光求之不得,每当夜深人静,就开始进行秘密工作,如学习文件,研讨问题,开支部会等。”由此可知,当年汪庭光在儒林汪氏创办的近云小学,“一边从事教学,一边秘密开展党的活动”,近云小学曾是乐平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进行革命活动的一个秘密场所,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