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洪适①《资福院②记》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2-07-01 访问量:

许有林

洪适《盘洲文集》卷三十二收有一篇写家乡洪岩的《资福院记》。

洪适之父洪皓奉命出使金国后的第二年,建炎四年(1130)初,金兵大举南侵,渡过长江,大军逼近秀州,洪氏一门妇孺面临大难。13岁的洪适随母亲沈氏夫人带领全家老幼十几口人乘船离开秀州,回老家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岩前里避难。这篇文章就是洪适回忆他少年时和祖母董氏老夫

人(洪彦暹妻,名淑闺,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观源里上堡硕德董氏,今乐平市临港镇上堡村、中堡村、下堡村一带董姓即硕德董氏后裔)、母亲及姨娘、弟妹们回岩前里短期避难时的一则小故事。

为方便人们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洪适原文作了标点与注释,附于后。

原文:

予少时归故乡,朔日家塾得休,则与群从兄弟放步东阡北陌间,抵洪源所谓资福院者,了昇师实尸之,方崇饬佛庙,涂治像设。它屋欹朽,仅相支柱,藩拔甓断,榛莽未理。

后三十年予持节过家上冢,复至兹山,则向所经行蜕然大变,檐楹前后,丹雘相辉,苍颜寿眉,师之主山如故也!师曰:吾处此四十有二寒暑,手植庭前之木可抱矣!旁近皆儒家,地墝瘠,耕之无所得,居者伏腊或不足,虽有事佛之心,无多余之赢可以相沾匄。我薰呗所获,一钱不费,缩衣节口,寸增铢累,视其腐者撤之,阙者裨之,漫漶者鲜之,片瓦尺椽,心营指划,华殿高门,以次改作。吾徒食有厨,寝有堂,行有庑,非一朝一夕之工也。今老且死,愿一言以垂后之人。

予叹息之曰:自佛法入中土,屡欲灭而复兴,孰主张是而然耶。国家禁僧不度二十有余载,缁而锡者耗矣。雄都壮邑,钟、鱼息响,庐其居、蓻其地者比比有之。斯宇在山林幽独之中,游子屐齿所不及,残僧一二辈不绝如线,老师不以教之将废,勇猛精进,顷刻必葺,以迄于成。既祝发之门,复开嗣之者,得瞻仰栖息,以化人趋善,欲不可记乎?

院盖南唐保大二年蜀僧道真师所基云。

——《盘洲文集》卷三十二

注释:

1 洪适:(1117-1184),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岩前里(今乐平市洪岩镇洪岩村)人,洪皓长子。原名,字景伯,又字景温,号盘洲,登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博学宏词科,历官秘书省正字、台州通判、荆门知军、徽州知州、尚书户部郎中、司农少卿,进为太常卿兼权直学士院,又权礼部侍郎,升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五月,洪适出使金国归来,六月,擢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兼权枢密院事、同枢密院事,十二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秋天其父洪皓任台州宁海主簿时生于宁海官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五月,秀州司录洪皓回饶州料理父亲丧事后过临安府,因谏移跸建康事奏对称职,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衔充大金通问使,奉命出使金国,此后被羁留金国十五年。建炎四年初,金兵大举南

侵,渡过长江,大军逼近秀州,洪氏一门妇孺面临大难。十三岁

的洪适建议母亲沈氏夫人带领全家老幼十几口人乘船速速离开秀州,回老家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岩前里避难。这篇文章就是洪适回忆他少年时和祖母董氏老夫人(洪彦暹妻,名淑闺,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观源里上堡硕德董氏,今乐平市临港镇上堡村、中堡村、下堡村一带董姓即硕德董氏后裔)、母亲及姨娘、弟妹们回岩前里短期避难时的一则小故事。

资福院:《同治乐平县志》卷之二·寺观:有二,一在金山乡,南唐保大中建,宋洪适有记。一在乐安乡,宋宝庆中建。

金山乡资福寺在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洪源(今乐平市洪岩镇洪源分场,古称风化桥)村旁。乐平市洪岩镇洪源分场洪氏珍藏的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纂修的《敦煌洪氏家谱卷一-墓图》,有元处士昶干公夫妇并诸祖图,墓图显示资福寺在山前。附墓图一张为证。

予少时归故乡:经考证:北宋徽宗政和七年秋天洪适生于台州宁海县官舍,至建炎四年初的十几年间一直生活在宁海县和秀州,其间没有回过故乡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岩前里。建炎四年初,金兵即将攻打秀州,十三岁的洪适才和祖母董氏老夫人、母亲及姨娘、弟妹们一起匆匆回到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岩前里短期避难,这也是他少年时期唯一一次归故乡。

朔日:农历初一日。

家塾:据洪岩镇洪源分场珍藏的《敦煌洪氏家谱》介绍,岩前里洪氏旧有家塾。建炎四年初,为了躲避金兵寇乱,沈氏夫人携全家老幼由秀州乘船回到丈夫洪皓的老家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岩前里短期居住,虽然是短期居住,沈夫人仍将几位年龄较大的儿子送入洪氏家塾就读,不使他们荒废学业。洪氏家塾督教甚严,每月只在初一、十五、月末各休息一天。

群从兄弟:据周必大撰《宋宰相赠太师魏国洪文惠公神道碑铭》:“…公年十三,已能任家事,率五弟三妹奉祖母及母避乱归饶。其中洪适、洪遵、洪迈是沈氏夫人生,其他弟弟是姨娘所生。

东阡北陌:阡陌,是指天地纵横交错中的垄,东、北是指方位,就是指东边北边的田地,泛指田野。洪源在岩前里的东北方向,岩前里到洪源大约5华里,经过一段崎岖山路,儿童步行约一小时。

洪源:唐朝时洪氏由泗州盱眙迁至歙州婺源县黄荆墩,其后裔将作监主簿洪玉迁居至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十二都风化桥,将此地也命名为洪源(洪玉的老家婺源县黄荆墩旧称洪源),殁后葬金山乡十二都岩前里。洪玉生三子:长子洪华,字公衮,迁乐平县怀义乡三十一都湖围里,是为乐平县湖围派洪氏的始祖;次子洪蔚,字公邺,唐末黄巢起义军攻打饶州一带,洪蔚迁居金山乡十二都岩前里冢地,是为乐平县岩前派洪氏的始祖,洪蔚是洪皓的九世祖;三子洪茂,字公轸,仍居金山乡十二都洪源,是为乐平县洪源派洪氏的始祖。

尸:主持。

崇饬佛庙,涂治像设:维修寺庙的房舍,将佛像油漆一新。

  后三十年:南宋孝宗隆兴二年十二月(1164),洪适以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假礼部尚书充贺金主生辰使出使金国。

  予持节: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十二月,洪适以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假礼部尚书充贺金主生辰使出使金国,乾道元年(1165)三月到达燕京(今北京市)。金世宗完颜雍素心仁孝,由于新登皇位,内乱初平,急需休养生息,整顿政务,他推行女真为本的民族政策,不希望四处树敌,所以对于南宋使臣洪适提出的要求一一应承。洪适得以圆满完成了使金任务,于乾道元年五月归来,从此得到宋孝宗的赏识和重用,半年后迅速擢升至副宰相。

过家上冢:宋朝使节受命出使外国,出使前允许回故乡和家人告别并祭扫先人陵墓。宋孝宗隆兴二年洪适回到了故乡乐平县金山乡岩前里祭扫先人陵墓,然后到祖居地洪源游览了资福寺,再次见到了三十多年前认识的寺院住持了昇禅师。

兹山:指洪源的小山峰。

旁近皆儒家:据邻近金山

乡十二都岩前里的文昌里(今乐平市洪岩镇阁坞村和甘村)《义成甘氏宗谱》记载:北宋时期,村东有十二都洪源、岩前里洪氏,洪源有仕南唐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洪汉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上柱

国洪膺图,岩前里有仕北宋任兵科给事中的洪彦昇;村南有金山

乡十二都俞村(数百年前的村名,已轶。今称洪岩镇墠头村,居董氏)俞氏,有仕南唐任翰林博士的俞辅国晋卿先生;村北有金山乡十二都观源里硕德董氏;村西有金山乡十一都梅源之朱氏。皆清白相承,好学喜儒,代有仕宦,世为土族。

沾匄:给予,施舍。此指和尚化缘。

祝发:断发,削发出家为僧尼。

开嗣:开拓,继承,延续。

化人:教化人积德从善,读书明理,敦行礼义。

保大二年:南唐元宗李璟的年号,944年。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