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戴儒:《戴村城隍庙记》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5-03-21 访问量:

明戴儒戴村城隍庙记

(许有林句读与注释)


原文

城隍,郡县典祀之神。而戴村有庙者,以曾立县于村,县后西迁,而此庙犹存,人神相依之至也。按《广记》④:汉武帝元光五年⑤立“乐平县”于今德兴之东界,期“平歙为乐”,即今婺源之三十一等都也。县立十余年,亦苦盗剽,西迁戴村而安,改名“乐安”。凡六百余年而迁铜城⑥,未几迁定今治⑦。故德兴之八、九等都⑧,犹以“乐平”名乡⑨,而戴村亦以“乐安”名江⑩、名乡⑪也。

又六百年,颓朽殆尽,神像递栖民居。适予致仕⑫归,及见之,念我曾大父麟德公始籍德兴⑬,则自公有生以上之祖,皆常敬事城隍,不懈创葺。予幸历官通显,可忘敬爱之孝而失“有举莫废”之礼耶?是用躬正庙址,创新神庙于嘉靖癸丑之冬⑭,又虞土墙板壁⑮之易颓也,力致万甓⑯,夹柱砌墙。于丁巳之腊⑰,朱其内外⑱,筑台中堂之北,以奉神像。栅门中阖,使乞灵者止于门外,而不得近亵神像,以失城隍之体。门之右墙,中嵌记石,以记创庙岁月,使后人有所观考而谨于嗣图。左为之门,钥闭严谨,惟庙祝⑲日先五鼓启进,洒扫香灯,事毕则出而钥之,违者许族人集告于神,杖而更之。凡此规议,无非尊享福神之礼。村民无肆狂蔑,取戾是勖。抑神自创庙以来,虽未登像于庙,而庙谒乞灵之人,日如归市游商。急难之呼,神应如响,岂亦神鉴?

予诚力福于民为报,或因更正庙址,地灵有以相神之著也。诚如是,则自今而后,神正庙享,必尤甚于吾族、吾邦之庇,御灾捍患,绥和致丰,所以廓我奉先睦族之孝者,千载如一日矣!

嘉靖三十七年二月。

(原载《同治乐平县志地理·古迹》卷一)

注释:

戴儒:字汝眞,号小川,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以德兴县籍生员参加江西乡试,获亚元(第二名),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参加礼部会试,位列三甲第49名,賜同进士出身,历官给事中、都给事中、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应天府尹(正三品)。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秋八月,戴儒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戴儒任谏官时曾得罪吏部尚书严嵩,一直以来严嵩都对戴儒心怀疾恨,此时严嵩已官居内阁首辅,遂指使其爪牙礼科给事中徐养正弹劾戴儒,指其“奸贪不堪大寄”。秋九月,明世宗下诏让戴儒以应天府尹致仕,归居饶州城东湖一带。

戴村:洺口镇千年古村,原名“洎口”。唐僖宗乾符年间,戴护(858—914年)以军功补都散员兵马使,退休后定居于婺源桃溪。南唐时戴护的孙子戴安(901年—949年)以军功升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监祭酒、监察御史、上柱国,钦赐宅第于江西饶州乐平县黄柏原仙人峰下,死后谥“忠恭”,敕葬于乐平县万全乡(今涌山镇一带)八涧桥涌陂山西槟榔山下。他的儿子戴贤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宋朝时,戴贤的孙子戴匡宗迁居到本县乐安乡洎口,并命名这个地方为戴村。

城隍庙: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的庙宇,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城隍是城池的守护神。城隍庙并不是每个城市


都有,只有县治以上层级的城市才能设有官方的城隍庙。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因避盗寇,“乐平县”治由银城堡迁洎口,改名“乐安县”。南朝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废“乐安县”,入“鄱阳县”。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三年(581)年以“乐安县”地置“银城县”,治乐安乡洎口。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废“银城县”,入“鄱阳县”。唐髙祖武德四年(621年)重置“乐平县”,仍治乐安乡洎口。武德九年(626年)废“乐平县”,入“鄱阳县”。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重建“乐平县”,西迁县治于铜山乡长乐水口(今众埠镇铜山港口村)。由是,洎口曾三为县治,凡六百余年,故得建城隍庙于此。

广记:指南宋末期饶州乐平县金山乡大茅岗名儒李士会编著的《乐平广记》。李士会,字有元,少慧敏力学,泛及子史百家,尤谙熟《六经》之学,文章效法先秦、两汉。以乐平置县至南宋恭帝德祐年间(1275--1276年)1000多年的历史没有一本专书记载,毅然举二十年之力,不惮数百里之劳,遍访遺民宿老,采诸史及古今石刻文章所载,风抄雪纂,编成《乐平广记》三十卷,并刻板印刷成书,成为后世纂修《乐平县志》的重要参考典籍,明末清初,《乐平广记》毁于兵燹。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

铜城:即乐平县铜山乡长乐水口,唐玄宗开元四年于此重建乐平县,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攻入乐平县城,火烧县城,杀死县令柳尹。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乐平县城再次西迁至花靥镇(今乐平市城区)。

今治:指唐僖宗中和三年迁乐平县城于花靥镇,至明朝嘉靖三十七年一直未再迁徙。

德兴之八、九二都:八都辖海口、深渡、古营、岐岭、西谭、下车;九都辖体泉、齐村、长丰、施村。

乐平乡:辖归要里(辖91图、103图)、新义里(辖112图、121图)、寰玉里(辖132图、143图),境域包括今德兴市体泉、新建、占才、张塘、泸口、昄大、上下分水等村。

乐安江:源出婺源县之芙蓉岭,绕婺源县治而下,与德兴县水合入乐平县乐安乡,故名乐安江。东北之洪源水、吴溪水、内河水,西南之洎水、洺溪水、长乐水、五里水,相次入焉。

乐安乡:在乐平县东,管都三。十五都,去县六十里,编户六图列村:




鸬鹚埠、大塘坞、小塘坞、杨家湖、曹溪、龙亭;十六都,去县八十里,编户六图列村:李家村、张家桥、店上、何吕村、新屋场、仓下、焦源、曹源、李源、桐源、丰源、戴村、南岸村、白塔、湖洋、髙篁、上下篁坞、庄前、南港;十七都,去县七十里,编户八图列村:刘坊、墨潭、南岸。

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

我曾大父麟德公始籍德兴:明朝初年,戴儒的曾祖父戴麟德携兄弟子侄迁居到邻近的德兴县化龙里鸿源坞,从此这一支戴氏后裔就定居于德兴。

嘉靖癸丑之冬: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冬天。

土墙板壁:古代建房多用“板筑”之法筑墙,即在两板中间填土夯实而成,俗称“土墙”。

甓:砖,此指用砖砌城隍庙的墙。

丁巳之腊: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年)腊月。

朱其内外:将城隍庙内外油漆一新。

庙祝:寺庙中管香火的人。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