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儒尚学乐平人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4-03-12 访问量:

崇儒尚学乐平人

柴有江

文脉千秋贯,江河万古流。

赣东北腹地,江右之要区,文章节义之邦,锦绣膏腴之域,名贤辈出,文豪烈士辉映史志。尤其宋明年间,凭借“一王二侯五宰相”一度以地方特色而形成时代异彩,以多数魁硕而倡导朝野风气。古人有言,“乐之为邑,其山蔚以秀,其水浏以清”,此方沃土,山川钟秀,人杰地灵。

乐平,地处吴头楚尾,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繁衍。古属番邑,曾隶九江、豫章两郡,隋唐以降,均为饶州望县。东汉灵帝光和元年置乐平县,此后三易县名、四迁县治。唐中和三年,县治迁于花靥镇复名乐平。在近两千年的发展演变中,乐平素以“文章节义”享誉江右,尤以“洪公气节,马氏文章”彪炳千秋。特别自宋代以来,乐平呈现出人文昌盛,英才辈出的繁荣景象。明万历年间乐平知县金忠士谓之,以道学则有程时登、吴中行、朱公迁;以经济则有王刚中、洪

适、洪遵、洪迈、马廷鸾;风节著者则有马遵、洪彦升、金极、郑冕、汪、董旻;忠孝名者则有洪皓、程振、许瑗、谢惟勤、程仕简、王伯庄。他如称名仕者,称文学者,又有马端临、马存、徐衡、程楷诸公,迭迭辈出,不能悉数。其道德文章,忠孝节义,或彪炳千秋,或流芳青史,其品衡已定,无容置喙也者。

据史料记载,自宋以来,乐平先后考中进士的学人达264名,中举的有840余人,其中状元2人,榜眼、探花3人,会元(在京会试第一)2人,解元(在省乡试第一)有8人。尤其以两宋期间达到高峰,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大比,乐平一县考中进士的竟达10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全县考中了8个进士,在宋一朝乐平举子一榜同中进士达五六人以上的有12科之多。《宋元学案》收入的乐平理学家达25位。正如清顺治九年乐平知县王德明所叙:“古邦之人文,诚无右于乐者。至宋,邑宰(县令)杨慈湖以象山嫡派肇开讲席,继以若程、吴、朱、王数君子,咸能潜探圣奥,优入理域。理学儒林,乐尤其最著也”,范文程在记述乐平学宫时赞许:“吾里乐平为饶郡严邑,理学文章甲于江右”。

到了当代,乐平的文化教育,更是令世人瞩目,各种专业人才分布在海内外各领域,出现“儒林汪家”“一门十教授”之盛况。

那乐平理学文章为什么会“甲于江右”?

当然得益于崇文重教、尊儒尚学的优良传统,乐平人历来奉“教育百年之计,意义重在树人”为圭臬。

史载:乐平“知县到任先兴学”。仅宋朝就有三位极为重教的知县:一位叫范锷,一位叫许几, 一位叫杨简。 他们到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兴学,把兴学看作“孰大于此”“教化之源",认为只有办好这件大事,才是治理一县的关键。他们拨出专款,兴办学馆,聘请经师讲学,培养了不少俊贤。据《江西通志》载:“元朝至元19(公元1282),乐平县翟公衡在县治之东创办慈湖书院,并置庄田若干,以赡师生。”到了明、清,村村尊儒重教,以”学而优则仕”为信条,兴学成风,可谓“十家之村,不废诵读”。许多村都建成了祀会,专门集资助学。村在县,县在州、府和京城设有试馆,供赴考生落脚。村之中,如有人中了秀才或中、小学毕业,全村都要接风庆贺。可见,乐平文风之盛,源远流长。

进入新世纪,乐平历届市领导也是高度重视学校教育,近些年仅城区即新(扩)建一中、十中、五中、六中、三小、五小、九小、十小、十一小、十二小、十三小、十九小及第一和第二实验学校等中小学、幼儿园二十余所,让乐平子弟享受到师资一流、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优质教育。

同时,乐平人还十分注重家庭教育。据史料记载,乐平人爱好读书,作为父、兄的,如果他们的儿子、弟弟不学文化,就会感到内疚,认为没有尽到督导教育之责;为母亲、妻子的,如果他们的儿子、丈夫不学习,就会感到耻辱。如此家风,遍及城乡。乐平所出的俊贤,多与家庭的培养教育有关。宋朝洪皓治家严谨,教子有方,才使他的儿子洪适、洪遵、洪迈皆中进士,加上他自己”一门四进士”,至今仍传为佳话。南宋宰相马廷鸾从政之余,专攻历史学,其史学修养深深影响了儿子马端临,使他遵循父训,完成了撰著《文献通考》的心愿。当代儒林汪家汪大纲一家11人均成教授级以上的专家,也是因为他们严守《家训》的结果。他们家有祖传《家训》诗曰:

先世贻谋在五车,树人休负读书家。

至难穷尽惟儒行,最易蹉跎是岁华。

立德功言三不朽,统风雅颂一无邪。

文章经济犹余事,狂圣原争片念差。

德业科名自有真,光阴珍重少年身。

圣贤立脚占千古,学问源头在五伦。

求志只凭书尽读,论交须与德为邻。

区区肖父非吾望,如琢如磨席上珍。

这首《家训》诗集中反映了其祖上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和教诲,充分体现了读书、敬业、诚善、拔萃的儒林家风内涵,折射的是全体乐平人尊儒尚学的根深蒂固思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孙成才”,乐平人把知识看得高于一切,把子女成才看成最大的希望,注重培养教育,对智力投资毫不吝啬。这种家庭教育,对人才萌生成长关系极大。在这种社会、家庭氛围下,乐平一代代的后生晚辈都勤奋好学也就很好理解了。

由于尊儒重教成风,乐平因而人才荟萃,群星灿烂。“一王二侯五宰相,二名状元威武将,三位榜眼与探花,二百六十进士郎”,便是典型概括,从封建王朝著名的文臣武将、大儒廉吏,到当代革命志士,乐平历代都有令人敬仰的先辈。据调查,乐平籍现在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担任县团级以上要职和获得高级以上职称的有1000多人。在全国2500多个县(市、区)中,如此“历史名人如星,多代新秀似云”的地方,为数不多。

远的不说,以近些年令人瞩目的教育成绩,特别是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的高考为例,便可见乐平人的崇儒尚学与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重视。2019年以来,乐平中学录取清华、北大总计21人,尤其2023年一次性录取7人,周新凯同学更是以707的高分摘得江西省理科状元桂冠。同时,王少杰同学以698分位居理科全省第9名,汪萌同学则以664分居全省文科类排名第9名,也就是说全省文理类排名前10名中有3位来自乐平中学。

真可谓:翥山飞峙,藉以氤氲之灵气,造化出这一处沃土,历代乡贤辈出,人文渊薮;洎水长流,撷其旖旎之神韵,润泽着这一方流域,古今才俊代有,人文荟萃。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