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难忘猪肚饭
罗卫平
猪肚饭,一份承载着家乡味道与亲情的美食。
我怀孕的时候,大伯送来了一副猪肚,猪肚里灌满了糯米。在乐平,向来就有至亲给孕妇送猪肚的习俗。我的老家临港,则会在猪肚子里装满糯米佐以配料一并蒸熟,称之为猪肚饭。
年青的时候,我以为这只是人们对食物以形补形的浅识,就像心疼吃猪心,腰疼吃猪腰是一样的道理。那时大伯不到五十岁,而我,刚好双十加的好年华。相较于食物的功效,我更在意是否好吃。我对猪肚与糯米这两种美食的诱惑都无法抗拒,而猪肚
与 糯米的结合更是碰撞出了别样的美味。这道美食制作工艺较为费时费力,确切来说是猪肚的处理过程较为复杂。我只能以当年亲眼所见来重现其制作方法了。在我的老家,上了年纪的妇女一般都会做猪肚饭,我的伯母亦通此道。
伯母先将糯米淘洗、浸泡,这个过程约一至两个小时,期间便可清洗猪肚。洗猪肚是个需要耐心的“脏活”,“猪肚里外都要淘洗干净,把脏东西和里面的油剔除掉,然后将猪肚放在大瓷盆里,倒入一些白酒浸泡揉搓去味。”伯母耐心地边做边说。随后,伯母将刚才清洗好的糯米重新拿出,加上四只打散的鸡蛋与三两左右切成细丁的熏五花腊肉,搅拌均匀一并塞入开缝的猪肚中,“糯米要塞紧实,否则就切不成形了。”伯母边说边用力地扎紧猪肚的口子,白皙的手背上青筋突起。然后,伯母拿出一根缝被针穿上麻线,给猪肚“缝肚子”。缝好的猪肚用汤盆装好放入蒸笼里,大火蒸1小时,此时满屋飘着糯米饭混合着的咸香味,光是闻闻就让人食指大动。再转小火蒸1小时,
用筷子戳猪肚若不费力进去便好。此时关火取出,放置微凉切片装盘。猪肚饭吃起来香粘爽口,既有猪肚的爽脆,又有鸡蛋味道和腊肉的香味。
后来,我百度了一下,孕妇吃猪肚饭是有着一定的中医理论支撑的。猪肚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具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效。自古以来就是一味补益脾胃的药膳主食。《本草经疏》载:“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根据清代食医王盂英的经验,怀孕妇女若胎气不足,或屡患半产以及娩后虚羸者,用猪肚煨煮烂熟如糜,频频服食,最为适宜。
糯米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
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食品,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具有缓解尿频、补脾暖胃、补中益气的功效。对于妊娠腹坠、肺结核、神经衰弱患者尤为适宜。所以给怀孕的妇女送猪肚饭是有中医理论依据的。
从前糯米与猪肚都是较为珍贵的食材,加之制作过程的复杂,寻常人家通常不会去制作猪肚饭,而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隆重端出来以飨亲朋,或是给出嫁怀孕的女儿专程送上一份来自娘家的关怀。
时光飞逝却如昨。至今想起伯母做的猪肚饭仍口齿留香,爱意在心底流淌。记得小时候,因家里孩子较多,我的父母常将我送回老家,如此家里少份聒噪。爷爷与大伯没有分家,我经常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有一次,我高烧不退,瘦小的伯母连夜背着我到镇卫生院治病。大伯与伯母在我心里与父母无二。
如今,伯母已老迈到背弯无法劳作。而大伯呢,是那山有松柏树,当年手植今已亭亭如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