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乐平浅考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5-03-21 访问量:


南北乐平浅考

王俊军


近日,我在微信公众号“历史教师王汉周”里看到一篇文章,该文章为《诡异的羯族人》,初看文章题目兴趣不大,本想略过,却鬼使神差地点开阅读,不料在文中竟然有意外发现。

该文描写了一个从奴隶到皇帝的传奇人物石勒的传奇人生。石勒(274--333817日),字世龙,今山西省武乡县人,羯族。中国十六国时期军事家,后赵开国皇帝(319--333年在位)。

石勒画像

在文中有一段写道:石勒先跑去

乐平,收服了割据上党的胡人大张(bèi)督、冯莫突。

这句话中的“乐平”显然是个地名。那这个“乐平”与笔者生于斯长于斯的江西省乐平市是一回事吗?

结合上下文意思,在永嘉元年(公元 307年),该地应该是在古代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附近,属于北地。

该文文末附了一张石勒据襄国攻占幽冀并青四州示意图,图中赫然标注有“乐平”之地,看位置应该就在山西省境内无疑了。

经网上查询,公元 307年时古称乐平之地是今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而今天的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彼时称作乐安县。

昔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晋中市东部、太行山西麓。面积195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昔阳县常住人口186614人。

说起山西省昔阳县,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地方,但说起农业学大寨运动,对五十岁以上的人来说,就非常熟悉了。大寨就在昔阳县。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村。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大寨人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从1953年开始,开山凿坡、修造梯田。1962年,在全国大灾和严重困难的年景下,大寨粮食亩产达到774斤,高出同县平均产量530斤。

在浩大的治沟工程中,大寨人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完全凭借自己的双手,苦干、实干、拼命干,终于实现了丰收的夙愿。19642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

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大寨人艰苦奋斗的事迹。毛泽东在听取山西省委的介绍时,赞赏和肯定了大寨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农业部专门派出调查组到大寨作全面考察,并在调查报告中肯定了“大寨是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1964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号召,并把大寨精神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此后,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昔阳县,东汉建安末年(219年)为乐平郡,隋大业初( 605年)年改为乐平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境内重置辽州,领乐平、和顺、辽山(今左权县)、义兴(和顺县析置)4县。武德八年(625年),乐平改属受州。贞观八年(634年),废受州,乐平县重属并州。先天元年(712年),更箕州名为仪州,划乐平县归属。天宝元年(742年),仪州改称乐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仪州。中和元年 (881年),再称辽州。

五代,境内均置乐平县,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隶属太原府。

建隆四年(963年),升县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于广阳置平定军,遂废平晋军,复乐平县隶属之。平定军属镇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金大定二年(1162年),设平定州,乐平为属县。兴定四年(1220年)正月,升乐平县为皋州。

元朝初期,废皋州,恢复乐平县。至元二年(1265年),乐平降县为乡,直隶于平定州。至元七年(1270年),恢复乐平县。

明朝时期,始终以乐平县称谓,隶属于太原府平定州。

清嘉庆元年(1796年),乐平再次降县为乡,由平定州直隶。

民国元年(1912年),恢复乐平县,归中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4月,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更名为昔阳县。



我们再来看看江西省乐平市的历史沿革。东汉光和元年(178年),建置乐平县,县城立于银城堡(今德兴市银城畈)。因县城“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而名“乐平”。辖区包括今乐平、德兴全境和婺源、万年2县部分地区。东汉兴平二年(195年),三国吴迁县城至乐安乡亭驻地洎口(今名口镇戴村),改县名为乐安县。

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撤销乐安县建制,辖地划入鄱阳县。太建十三年(581年),以原乐安县辖地建置银城县,县城仍立于洎口。

隋开皇十年(591年),撤销银城县建制,辖地再度划归鄱阳。

唐武德四年(621年),恢复乐平县建制,隶属江南道饶州。武德九年(626年),又撤销乐平县建制,辖地仍隶鄱阳。开元四年(716年),再度重建乐平县,县城立在长乐水口(今众埠镇铜山港口村),隶属江南西道饶州。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划出县东北境怀金乡与休宁县回玉乡合并建置婺源县。元和七年(812年),又划出县东北境丹阳乡入隶婺源。中和三年(883年),迁县城至花靥镇(今乐平镇)。

南唐升元二年(938年),划出县东境乐平、银山、南部3乡建置德兴县。

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又划尽节乡入隶德兴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县为州,隶属江浙行省饶州路。

明初,改州为县,改路为府。乐平随饶州府归隶江西行省九江道。正德七年(1512年),划出县境南部新进乡全部和丰乐乡大部与鄱阳、余干二县划出的部分地区合并建置万年县。

清代,乐平县承袭明代建制和隶属关系。

民国元年至三年(1912—1914年),废府设道,乐平隶属浔阳道(治九江)。民国五年(1916年),撤道,县属省直辖。民国十九年(1930年),乐平建立县苏维埃政权,属闽浙赣省管辖。闽浙赣省赣东北特委和革命委员会驻乐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红军撤离后,乐平属于江西省第四行政区(治鄱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移至景德镇)。

19494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乐平。乐平县初属赣东北行署乐平专区(驻乐平)。同年10月,专员公署移驻景德镇,改为浮梁专区。

195210月,乐平改属上饶专区。

198310月,改属景德镇市。

19929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平县,设立县级乐平市。

南北两个乐平的历史沿革中不难看出,两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都叫乐平县。

尽管今山西昔阳县在 1914年已将乐平县改为昔阳县,“乐平县”这个地名称谓对其而言真的成为了昔日阳光,但其县城所在地至今仍然叫作“乐平镇”。

而江西省乐平市的城区之地,在新中国建国后,从1950年开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叫作“乐平镇”,直到2001年,撤销乐平镇,设立洎阳街道。

巧合的是,山西省昔阳县县城所在地则是在20017月,将城关镇、安平乡、巴州乡合并开始称为乐平镇。

一直以来,我经常想,全国如此之大,肯定有与我的家乡乐平同名之地存在,但只找到叫“乐平”的乡镇或村一级的同名地。

未曾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次不经意的阅读,竟然发现真的有另一个“乐平县”,在历史长河中,南北乐平,悠悠共存。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