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赣戏 千桌好饭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5-01-03 访问量:


一台赣戏 千桌好饭

安㲅柳

元宵的一条龙灯,舞出夜空的绚烂,是人们对上苍风调雨顺的祈盼;端阳的一河龙舟,划出满河的浪花,是人们对人间太平盛世的礼赞;秋后的一台好戏,唱出乡韵的动人,是人们对土地五谷丰登的颂歌。

一个村坊,一台赣戏,千桌好饭,古来村村如此,处处这般。这是乐平特有的风土人情,也是其多姿多彩文化中的烟火气和人情味最让人用心、最让人用情、最让人动心的精神文化大餐。

一台好戏在某村的古戏台上唱响,十里八村的人便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大路上,小道上,人流如潮。河里的渡船因此繁忙又拥挤,溪上的古桥更显笃定又坚毅。这里家家柴灶烧着大柴,炭灶添着块煤,烟囱冒着青烟。大口甑蒸出了新米饭,蓝边碗码上了大块仂肉。八仙桌、小台盘(小饭桌)、鼓皮板(临时搭的桌子)传上了菜肴。土八路”斟满芦花碗。于是村里的巷头巷尾弥漫着酒香。

昼饭,夜饭,家家堂前不脱人,灶里不停火。来屋里(家中)喝酒“恰饭”(乐平方言吃饭之谓)的有一众亲戚,有朋朋友友,还有亲带来的亲,亲带来的邻,更有亲带来的友。这酒饭在不知情的人看来恰得甚是古怪,乌龟认不得王八,王八更认不得王八,不是一个洞的乌龟,也不是一个笼的王八却同在了一桌,同饮一碗酒,同恰一甑饭。酒是开怀畅饮,肉是大块朵颐,当一个个面红耳赤,酒足饭饱,再去戏台场上看戏。一个个东道主却十分开心,不停地叮嘱客人下一餐接着来恰。

如果做戏的是个大村坊,来此看戏的人在此村血亲多,表亲也多,在张三家恰了一餐,李四家也必须要去恰一餐,王一王二家也不能塌场(缺席),否则耳朵皮会发烧,人家会骂你不是人,你不给他的面子,下次你村里做戏就是打乘花轿来抬,也不去你家喝酒恰饭。

乐平地处赣东北腹地,一条乐安河自东向西穿境而过,把它分为南北二乡。其地域甚大,水土不尽相同,所以上下乐平,南乡北乡的人口音不完全一样,自然风俗各异。然而,一台赣戏,千桌好饭的乡风,却同流共源,同出一辙。

四十年前,禁演多年的传统赣剧又登上了各村的古戏台,于是村村沽酒唤客吃的乡风又盛行起来,好不热闹。

从那时起,每当某村写好(订好)戏班,定了进把(开始做戏)的日期,家家提前几月就做起了宴请亲戚朋友的准备,办盘添盏,砍柴碾米,蒸谷酿酒,栏里的肉猪催膘育肥。临近进把,提前几日,各家老少出动,四处奔走相告,嚎客(叫客)来屋里看戏恰饭。

嚎客不怕路远,更不寄口信,所有亲戚不分亲疏都亲自登门,一家不落,就怕届时撑不起场面。为了大张声势,做手艺的人恩师、师兄、师弟以及逢过场的同行,也一家家去请;做干部的,行医的,教书的,做生意的等,人面更广,嚎客更要走个几天。

一到好戏开台,家家的店菜酒大办特办,装碗仂肉、酒糟干鱼、红烧猪蹄、香菇炖鸡、粉丝粉皮、参汤子花、冻米糊汤等悉数上台,堆盘满桌,比之生日礼节的喜宴一点也不逊色。当餐(吃饭)时刻,全村各家各户,客人纷至沓来。有人怕自家的饭没人来吃,少了人气,纷纷提前去戏台场上寻亲找友,拉拉拽拽,十分诚意。开桌时,客人一旦落坐,东道主只管斟酒添菜,那份热情让食客一个个心安理得,也就无所顾忌,上桌就伸手开拳,一点高啊”“哥俩好啊”“三桃园啊”……拳划得震天响,酒喝得吱吱叫。场面好,食客们肯定要喝个尽兴,否则对不起东道主的一片真情实意。就这样全村成了酒场,家家热闹非凡。

近些年,乐平乡间各村各坊楼房高大气派,户户装修精美。这是乐平年轻一代建立的家业。他们这一辈和父辈不同,一个个走出乡村,走向城市。在他乡异地,他们借助父辈积累的人脉,利用现代化的信息,亲帮亲,邻助邻,友携友,有的勇闯商界,有的抢占建筑、服装、餐饮等行业的高地。他们吃苦耐劳,努力打拼,各有建树,甚至不少成为商界精英、行业俊杰。

时代在变,现代文明元素也被移植于乡村,就拿文化来说,村村有了舞蹈队,有的还有了腰鼓队。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但是一台赣戏,千桌好饭的传统不但被人们传承了下来,还特别受到年轻一代的珍重。

每逢村里做戏,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再远再忙也要开车返乡。过去老一辈每届戏演四天四夜,现在一演就是六天八天。每个人都全力以赴,热衷办好这场文化盛宴,做好这顿精神大餐,不丟父辈的脸面,撑起宗族的场面。

好在现在的道路通畅,市场物资丰富,待客的酒水,待客的饮料,待客的香烟,待客的菜肴手到擒来,市场一转,就可满载而归。乐平人好酒,为了照顾亲友的口味,东道主不但备好纯酿“土八路”,而且要备足“毛铺”“四特。香烟也要上个档次,至少“极品”,最好“中华”。

一届戏不容易,亲友乘兴而来,怎么也得让他们尽兴而归。“白切狗肉”是乐平的特色菜,近些年不仅“上了台”,而且驰名省内外,平时喜宴一般舍不得上这道菜,村里演戏难得,这次非上桌不可。卤鸡卤鸭大家平时也吃多了,做戏宴怎么也要上几道河鲜海鲜。当然最最要紧的还是多约亲友,不管亲友如何忙,总得多带些人来捧场,喝得酒的朋友更不嫌多。

家家把桌子都往门口摆,而且都是清一色的大圆桌,塑料凳。有的人家摆一排,人面广的人家就摆好几排。那阵式(场面)大,排场程度超过喜宴。戏宴时间长,有的怕父母忙不过来,干脆请乡厨来帮忙。

过去乡村里的人读书的少,因此看戏老师会被忽略,现在的年轻人把老师看得重,老师可不能缺席。有的老师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为表示诚意,东道主就开车去接。同学是多年的交情,不必多礼,但电话必须一个个打,微信必须一个个发。有同学回话,事情多,脱不开身。东道主不喜欢听,回一句:不来不要紧,罚款五百元,管你来不来。”对方挂了电话,乖乖地开个车来。

做戏就是热闹,东道主这票子花得舒心,开心,一点也不心疼。从戏班进把到戏班出把,父老乡亲在烟火气、人情味里痛痛快快地醉了一回。


(图片辑自网络,系河头邹家演出场景)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