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乐平看戏
吴子仁
今年正月十六,受中学同学邀请,我们一行十几个同学来到乐平市临港镇土库方家看戏。老同学见面,分外热情,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在去看戏的头一天,我把我们初中毕业合影照发到同学群,引起热烈反响,大家都对着照片寻找当年的自己。虽然距今已近47年,但每个同学的模样依稀如旧。说到当年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倍感亲切。
进入腊月,乐平农村一天比一天忙碌,一天比一天繁华:做生祝寿、结婚拜堂、喜迁新居等喜事一家接着一家办,修谱、舞龙灯、做戏等一村跟着一村来。请客的、做客的络绎不绝,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腊月尤其是正月是当今乐平最热闹的时节。本来一年里不同时间不同人家都可能有喜事要办,如相亲定婚、造屋架梁、结婚生子、做生祝寿、开堂修谱等等,还有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热热闹闹的时候。改革开放后,打工潮席卷全中国,绝大多数乡村青壮年男女在过完正月,就外出打工赚钱去了,直到腊月才陆续回到家里。平时村子里只有老年人和部分少年儿童,因此农村办喜事基本上都放在腊月和正月。原来清明、冬至祭祖,给逝去的亲人扫墓,现在我们老家那一带也都集中放在春节期间进行了。
在春节期间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最热闹的莫过于做戏看戏了。乐平是饶河戏之乡,数百年来,人们热衷于请班子做戏,热衷于到处看戏。我妈妈七十多岁的时候,还到处看戏,有一次晚上出去看戏,不小心把手摔断了,仍然乐此不疲。她老人家虽然没读过书,但因为经常看戏,谙熟剧情,唱做念打心中有度。乐平民间有一俗语:“三天不看戏,做事没力气;十天不看戏,肚子就胀气;一个月不看戏,见谁都生气”,将乐平人对做戏、看戏的热衷程度描绘得淋漓尽致。
乐平市和弋阳县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饶河戏的主要源流之一弋阳腔在明清传入乐平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在乐平发芽生根长叶,而且开花结果,与乐平民间曲调乐平腔、昆腔、乱弹腔兼收并蓄,融为一体,沿饶河(乐安江)流域蔓延开来,形成了唱腔丰富、剧目众多、乡土气息浓郁的饶河戏。我分析判断弋阳腔本身就富含乐平腔,乐平是饶河戏的主要诞生地、流行地。旧时演出饶河戏的主要班社大部分集中在乐平城乡,在清代后期和民国年间乐平有著名的饶河戏班“义洪班”、“毛狸班”、“荣春同乐班”、“双同庆班”、“万春班”、“明经同乐班”、“同春舞台班”、“天济同乐班”等等。乐平众多戏班不仅在乐平城乡演出,还辗转赣东北各县及闽浙皖边等地演出,影响非常大,吸引了周边县的许多饶河戏喜好者、演艺人员加入戏班。因鄱阳子弟搭乐平戏班者众多,鄱阳还流传“鄱阳子弟乐平班”之说法。《中国戏剧》曾刊文说:“解放前,在发祥地弋阳, 弋阳腔反而衰落了,幸有一百多个曲牌和十八本戏,被保留在邻县乐平的饶河戏班社里”。乐平的饶河戏直接传承了弋阳腔并丰富了其内涵,将其发扬光大。
解放后,著名戏剧学家、江西省首任文化厅长、乐平人石凌鹤先生主持将流行于饶河流域的饶河戏和流行于上饶一带的弋阳腔整合,同时博采江西省其他地方戏曲之长,创建“赣剧”。以乐平饶河班和上饶信河班主要演职人员为骨干,组建江西省赣剧团。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毛泽东主席在观看了赣剧名篇《游园惊梦》后作出了“美、秀、娇、甜”的高度评价。周恩来、郭沫若、茅盾、巴金、田汉、曹禺、梅兰芳等对赣剧也赞赏有加。
深厚的戏曲文化滋养着乐平人民,催生了乐平戏台文化。乐平戏台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髹彤描金,是融建筑、工艺、雕塑、美术和文学于一体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建筑科学和观赏价值。现今乐平拥有风格各异、从明清至当代的古戏台、仿古戏台近500座,遍布全市城乡,且每年还在增加,是目前国内甚至全世界拥有古戏台最多最完好的县市,被称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浒崦名分堂双面戏台、车溪敦本堂戏台等被列为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平人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每逢村里做戏,家家户户都要把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邀请过来看戏。对尊贵的长辈和客人,还要上门去接。这次到方家看戏,只见不大的村子停满了车子,家家户户高朋满座、宾客如云。到乐平看戏,不仅是为了看戏,走亲访友、联络感情是重要内容。乐平人说“亲戚亲戚,不走不亲,越走越亲”,看戏是一个平台,今天你请我,过几天我请你,来来往往,好不快活。
在乐平看戏,喝酒吃肉、划拳猜子也是重要内容。在酒桌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把酒言欢。特别是男人们,一定要划拳,捉对“厮杀”。他们声音洪亮,脸红耳赤,“你方唱罢我登场”,划了“一年”又“一年”。酒席文化和乐平水桌仂是看戏的副产品、伴生品。我曾就乐平俗语“三天不看戏,做事没力气”跟同学、朋友们开玩笑说:“看戏固然可以愉悦精神,满足爱好,但更关键的是看戏热闹,可以会亲戚朋友,有肉吃有酒喝。如果三天十天一个月不看戏,意味着三天十天一个月见不到亲朋好友,不仅寂寞难耐,而且没肉吃没酒喝,嘴里淡出个鸟来,当然做事没力气、肚子就胀气、见谁都生气。”
午饭后,土库方家戏台前人头攒动。当天下午演出的曲目是赣剧经典名篇《下河东》,讲述的是北宋赵匡胤称帝后征讨北汉,大臣欧阳芳挂帅,呼延寿廷为先锋。欧阳芳私通北汉,反诬呼延寿廷造反并杀人灭口,导致赵匡胤被困河东。呼延寿廷的夫人罗氏和儿女不计私怨,愤然起兵救驾,最终打败敌军,活擒欧阳芳,救下赵匡胤的故事。悲痛沉郁的剧情,豪迈激越的唱腔,流畅明快的曲调,演员们精彩演绎,震撼着现场观众。在正式演出开始前,方家村老中青妇女组成的舞蹈队上台暖场。同学夫人年过六十在台上领舞,跳起来特别欢快。舞蹈队员跳的现代舞我觉得一点也不输城里人,甚至还有点专业水准。
深夜三更半,处处有戏看,鸡叫天明亮,还有锣鼓响。正月里乐平村子里做戏,演期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长演不衰。乐平戏曲文化繁荣再现,让乐平人民热血沸腾,充分展示了当今中国国泰民安,文化兴旺,老百姓安居乐业大好局面。
“台上是疯子,台下是痴子”。舞台上演员唱念做打,生旦净九角头将爱恨情仇、忠孝节义、慷慨悲壮、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倾情演绎,舞台下观众随着剧情和演员表演喜怒哀乐、热耳酸心、情不自禁,乐平人看戏如醉如痴,乐平人看戏亦痴亦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