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舞台无面具的亮丽舞者——记牛人陈尧三
尚濂
面具是用来表演的,生活中的人也用面具吗?回答是:要用。弗洛伊德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说人性有善也有恶。这没错。但每个人的善恶并不是一半对一半的。有人善多恶少,有人善少恶多。是否存在有善无恶或有恶无善的人呢?从绝对的意义上讲,大概没有。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需要一个面具,即社会面具,用来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善的一面,掩盖自己恶的一面。同时还决定了恶越多的人面具越厚。笔者这把年纪见过的人不可谓不多,有人面具之厚几十年也没看穿,有人的面具薄到似有若无。这里说的陈尧三就是后者。他一生重奉献,轻得失,不需要面具。在人生舞台上舞姿却很亮丽,谓余不信,请看下文。
一、聪明而仁厚的青少年
虚令十四岁的初二学生陈尧三,有一次上政治课,校长石旺南讲防修反修,其中说:“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是帝国主义走狗!”话音刚落,陈尧三当场就发言:“校长,你说得不对,说现代修正主义是帝国主义走狗是正确的,你表示反对。这是政治错误!”当时反右并未完全终结,已出现扩大化现象,竟然在初中生中也要反右倾,似乎还有内部掌控的指标。这少年的话吓了石旺南一大跳,但他并没有认错,两人争了起来。一位平时很威严的校长被一个还是儿童的学生弄得颜面扫地,心里既愤怒又害怕---若上纲上线,自己的话还真是右派言论。传到上级的耳中如何得了?恰巧,过了一些日子,有人报告了陈尧三的“反动言论”。是这么一回事:陈尧三看了从曾是国民党员的医师胡冰镜那里借来的郭沫若的自传和回忆录,知道郭沫若多次入党又脱党,就说他是软骨头,毛主席不该再拉他入党。石旺南得到报告后大怒又大喜,说:“小小年纪哪能知道这些事,必有后台,一定要深查深挖!”立即做出三项决定,其中一项就是对陈尧三严肃处理,召开众埠中小学全体师生会议,批判陈尧三,并关学一星期,写出深刻检讨。陈尧三年少,却相当成熟,明白绝不能扯出胡冰镜,不然,他的凄惨可想而知。并以书中见过的英雄为榜样,显出大义凛然的样子,不低头、不交待、不检查、不屑一顾。批斗后就将他关进石旺南的办公室。
之所以要关他一星期,是因为石旺南已打报告去教育局,等待审批,要“下放” 陈尧三。其实就是开除学藉,将他赶走。后来教育局来人找陈尧三谈话,他就把石旺南的“右派”言论说出来,来人听后大概认为校长有报复之嫌,立即下令放人,只关了三天,不再追究。没想到,在这三天中,上演了一场“蒋干盗书”的好戏。正处于最爱玩闹时期的少年,不可能静止不动,房内有文字的东西极少,看完之后就撬抽屉寻找,让他看到两份令他惊诧不已的东西,一份是要上报下放学生的名单,其中有好友王丽生。还有一份是未发出去的私信,内容极具私密性。如果将其曝光的话,可要石旺南的半条命。后来,将王丽生被上报下放的事告诉了他本人,对私信的事闭口不提。于是王丽生的娘撵到学校大闹一场,当校长的面说:“军属下放,劳改犯的儿子当班干部,我要去告你!”石旺南怕了,只好答应不“下放”。直到这时,石旺南才发现抽屉被撬,密信也失密了。自己也魂不守舍了。怎么办呢?不能再“下放”, 即使“下放”也封不了他的口。现在他缄口不言,也难保以后不说。去求他?太失体面,也没用,人口不是瓶口,封不死的。接下来石旺南的做法是找与陈尧三关系密切的人以无意的方式打招呼,说:“陈尧三很聪明,但喜欢胡说八道,所以被批斗。他恨死了我,说不定会编出什么难听的话来,其实我并不恨他,替我劝劝他,不要讲对别人不好的活。这样对自己也不利。这次受批斗不就是证明吗?”这些话传到陈尧三耳中,他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只在心中笑。
到了“文革”的1967年9月,过去的批斗者和被批斗者的位置发生180度的角色转换,批斗者石校长变成了被批斗者。这天,已是赤脚医生的陈尧三背着药箱在各村巡回医疗,一位物理老师袁汉章找到他,递给他众埠中学红卫兵造反成果材料,内容是有关石旺南校长陷害学生陈尧三的黑材料。并通知他参加揭露石旺南迫害学生的批斗大会。他对袁汉章说:59年的事,你也清楚,过去了也就算了。袁汉章不高兴了,说不去也行,你自己的事也应当弄清楚吧。他不再说什么,就跟着老师到了批斗会场。只见用课桌搭起的台上站着挂着黑牌的石旺南和另一位老师胡琏。红卫兵将他请上台去揭发这俩人的“罪行”。 陈尧三看看胡琏,说:“与我有关的事发生在59年,那时胡老师在文山中学教书,我揭发他什么?胡老师是我最尊敬的人,他全家吃红锅,省下菜油点灯为学生批改作业,你们知道不知道?你们谁能做到?”说到这里他望了一下胡琏,见他含泪说:“我是历史反革命,我有罪。但我从来不迫害学生,我无罪。”这时,袁汉章喝声:“批斗石旺南!”会场高呼起了口号,陈尧三才明白,他敬佩的物理老师是操控人,心中顿生反感,毫不客气地说:“石旺南批斗我是他的事,我斗不斗他我做主。他曾当过我校长,我应当尊敬他。何况批斗我时,全校的老师都表态同意,只有班主任李正煌老师不同意。袁老师你是清楚的。”说着戴起小斗笠,跳下批斗台,扬长而去。陈尧三的逆袭言行,打蔫了所有批斗者。
他走后石旺南连忙说:“陈尧三走了,我去写请罪书向他当面请罪”, 说完趁机跳下批斗台溜之大吉。
陈尧三的诚真、仁厚和善良,于此可见一斑。
二、行医学农硕果丰
成年后,陈尧三当了赤脚医生,有一天看到毛主席1958年9月8日接见山东大学校长、山东农科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的植棉专家秦杰的报道。毛主席对秦杰说:你们要着力研究一下棉花为什么落桃的问题。是否能研究个方法,叫它不落或少落。当时,我国的棉花蕾铃脱落达70%,有的达90%,所以产量上不去。这个农技难题吸引了陈尧三强烈关注,遂萌生当农业科学家的念头。此后,他被下放到濮家大队当知青就着手探究。同时大量自学植物生理、生物化学等知识。种棉花,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人人关注。陈尧三掌握了一定的生化知识后,想到蕾钤脱落很可能与缺乏维生素E有关。他先用注射器将维E注入棉株,观察其表现,几次之后,结果是很有效。这种笨方法太慢也复杂,不学医的难掌握,显然不能大面积广泛推广。最好的方法就是喷洒。但他知道维E是脂溶性的,喷洒是不被吸收的。化学知识告诉他,脂溶性的东西被乳化后问题就解决了。但他不懂乳化,就去南昌向教授秦中请教。掌握了这个方法,立即回来行动,将维E乳化后,倒入适量的水中,去实验大田喷雾。收完棉花一验收,获得大增产,产量提高35%。他便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棉花蕾铃脱落的化学控制技术研究试验小结》,发表在79年的《江西棉花科技通讯》创刊号上。接着,省有关单位在上饶科委开了个会,并决定派人来鉴定这项试验成果,但不知何故,却始终未来人。是同行出于嫉妒?或是不屑一顾?还是出于慎重起见?谁也闹不清。就在同时,远在山东的秦杰却很关注,立即请江西农业科学院彭铎研究员带记者采访陈尧三。采写的通讯刊在当时的《江西日报》上。后来,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所长周祥忠邀请他参入省棉花科研项目,还发表了他的两篇棉花科研论文。
陈尧三出名了,名声远大于本县任何农技人员。人们将他的化学控制法简单地理解为打安胎针,将用于人安胎的药打给棉花防落“扬叶仂” 即棉蕾,多么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而且还干成了。给所有的棉农及相关的人强烈的新鲜感,几乎人人都知道。县农业领导立即要他到众埠设在高桥的农科所去当农技员。但他不愿意抛弃自己喜爱的医疗工作,只想在行医的同时研究农业科技,就拒绝了领导的好意。当时众埠公社党委书记程长雪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决定将高桥农科所搬到陈尧三所在的濮家村去,给了他天大的面子。就这样,陈尧三脚踏两条船,既是赤脚医生,又是公社农技员。
1979年下半年,落实下放知青政策,陈尧三也被定为下放知青,要他到后港医院工作,他没去。县领导因他承担了棉花科研项目,将他调到县农技站工作。
到了县农技站,不比公社农科所,研究农技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是首要任务,医生业务只能暂时靠边了。几年后,深感自己的科研能力不足,决定要上省农大去进修。1984年初获得领导的批准,成为江西农业大学年令最大的学生,入读三年制经作专科,时年38岁。毕业后不久担任县种子公司经理和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尔后任农业局副局长,直到2003年退居二线。景、乐两级科委还给了他几个头衔,如省老科协和景市专家讲师团成员、景德镇科技局科技特派员、乐平老年科协副会长等。1999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退休后又被江西省老科协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晋升为正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各级老年科协仍很活跃,各类科技活动每年都开展,作为乐平老年科协副会长、高级农艺师,75岁的陈尧三自是不可缺席的骨干分子。
除了年轻时取得的成绩外,在农大毕业后的30余年的人生旅途上,又发生过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这里只说说与他专业一一农技和医技有关的几件事。
1999年,他时任县种子公司经理,农业部门要求推广水稻新品种华联2号和华联8号,都是杂交之父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提议要尽量多购。负责经销的副经理初订各购5万斤。陈尧三说:“华联八号国家没有审定的,风险很大,购5000斤试试,不能多。华联2号没问题,5万就5万。”到了收割时,华联2号增产丰收,华联8号近乎颗粒无收。得益于陈尧三对育种知识的深切了解,华联8号仅仅购销5000斤,栽插了2000亩,损失不算大。相邻的浮梁,昌江等单位购销几万斤,损失十分严重。由于陈尧三果断采取措施,将公司积攒的20万元钱及时赔给了受损的农户,没有产生任何矛盾和纠纷。损失大的地区就不得了,找袁隆平所在的水稻杂交中心赔偿,要他们的命也赔不足。当地公司拿不出钱来就拖着不管,农户闹了起来,很快起冲突了,上访,告状,打官司。省委书记毛致用很重视,亲自写信给相关市县,内容是:袁隆平同志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广新组合华联8号发生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不要过分追究。各地要做好工作,适当补偿,防止群众上访。省委书记发话了,种子公司赔不起政府财政贴。投入了巨大金钱,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才把事情摆平,还免了景市种子公司经理的职。乐平市委政府的日子安然无异,多谢有个贤能的下属陈尧三。照理说他立此大功应当有奖偿,结果恰恰相反,将他调走了,去任了棉办的副职。原因是有人告他工作不负责造成了严重损失。
有意思的是,远在湖南的袁隆平却认为他很负责,对他很有好感。十多年后提议在乐平示范新品种,由陈尧三负责实施,他欣然同意。2015年,示范田选址定在高家乡鲁家垅,试验品种超优1000。2015年10月11日,袁老来乐平验查试验情况,由江西副省长送他到乐平,对前去高速路出站处等候的陈尧三说:“袁老说不打扰当地领导,人交给你,我的任务完成了”, 说着就掉转车头回去了。
大名人来乐平,陈尧三并没向领导汇报。他一直陪伴着袁老,由于他性格诙谐,谈吐幽默,知识面宽,很得袁老的赏识。两人就如久别重逢的老友,玩笑不断。陈尧三要与袁老合照,索要他的书《非常农民》,并要他签名。袁老一一照做。赠书时,很多人围在一起。陈尧三捧着书,袁老当众签字,他风趣地说:“怎么抖得这样利害,不要怪我字写得不好”。 陈尧三说:“太激动了!”他看了《非常农民》后,在书底页袁老签名的下面写上自己的感叹:“我是普通农民,您是非常农民;我们都是农民。您拯救了所有农民,希望我们后代都是非常农民。”还赋诗一首:“金秋枫林分外红,为花为叶均相同。凸显庐山真面目,再攀人生五老峰。”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个多月后,超优1000成熟了,收割晒干,亩产1860斤,证明是推广的优良新品种,试验成功!
去年袁老逝世的消息传来,陈尧三很难过,当即写了一段诗体悼词发到网上:“你走了,有数亿人送你。我还在,却不能送你。在今天,有我,仍然还有你。我去了,没有我,只有你。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记着你。”
退居二线的陈尧三,并未年高志衰,反而老当益壮,走上人生新征程,为自己制定了新目标:“调整两脚向前走,医学农学双肩挑。”又进省中医学院学习,《汤头诀》倒背如流。三年后毕业成了医学专家,经考试和考核,先后获得中医师、临床全科医师、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国家执业中药师的职称。由于不担任实职,在推广农业科技的同时,更着重医疗的学习和实践。在农村蹲点,搞试验,走到哪里都为人看看病,处理一些急迫的病例。例如,1997年在接渡姜家村推广新农技,有个幼童把农药当咪咪糖吃了中了毒。他仔细一看,小孩满口染黄,没有臭大蒜味,瞳孔散大,非常狂躁,两个大人都抱不住。断定小孩是吃了有机铜抗菌剂,不是杀虫剂,毒性不大,而小孩的症状是阿托品中毒。村医误珍为有机磷中毒,注射了大剂量的阿托品,他手中还拿着注射器准备再注射,被陈尧三急忙制止,并当机立断用自己的工作车送病人去市医院抢救。若不是陈尧三碰见,小孩必死无疑。事后小孩家人和医生都非常感谢他。不但常为人治病,也多次为牛治病。1994年在后港镇走马湾建立示范田,一头大牛躺在田埂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围着一帮子人都不知如何是好。那时,牛仍是农耕的主要动力,农民的宝贝。陈尧三闻声赶到看了看,问了问,明白是牛偷吃了打了农药的禾苗,断定是有机磷中毒。就立即借来输液器,买来解毒药,注射阿托品,输完药液牛很快就站了起来。农民从没见过为动物打吊针。一个伺弄试验田禾苗的人有这等神奇的本事,令村人赞叹不已。
三、当仁不让权与利
陈尧三读农大的最后一年一一1987年,学校发生了一件大事:闹学潮。起因是一对教授夫妇的儿子没安排工作,纠起几个社会青年经常调戏和搔扰校外的姑娘和校内的女学生,引起学生们的强烈不满,要求校方严肃处理。当时校长出了国,其他副职都推托,待校长回来再说。校长回来了,并没有重视,学生们耐不住了。校长仍不在乎,晚上放电影,学生们阻拦,起哄。校长不及时处理学生反映的问题,却要处理阻拦放电影的学生,导火索点燃了,学生们一起闹了起来,第二天冲上街抗议示威。陈尧三是四个班的党小组组长,见势头不对,他和系主任提前到各班做工作。他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让我们参加什么运动的。你们的父母在家里关注着你们的一言一行,最担心你们有什么闪失。要是你们都冲上街去乱搅,父母知道了要气死。更重要的是,上街去游行示威未经过批准是违法的。一旦违了法,肯定要秋后算账,不但书读不成了,有的人还要进班房!”这些话,是大家最敬重的学生老大哥嘴里说出来的,具有极大的震慑力,四个班两百五十多人,上街去闹的一个也没有。
四五千学生擅自上街抗议示威,这还得了!当天下午,农校召开全体师生会议,省委书记、省长、副书记、宣传教育部门的领导参加。书记、省长讲话。
省委书记万绍芬拿着讲稿念:“江西井冈山是革命的摇蓝……”一句话还没讲完,有个学生高声喊道:“这里是学校,扯什么井冈山,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其他学生也附和:不要扯井冈山!主持人喝道:“谁在扰乱会场?给我站起来!”一个大个子学生站了起来,其他学跟着全站了起来。书记叫大家坐下,没人坐。书记一开口,学生就鼓倒掌,气得万书记说“我不讲了!”
省长吴官正接着上,他一口浓重的乡音说:“同学们,我也是在大学读过书的人。读书是很辛苦很累的。但你们的父母供养你们上大学,都指望你们早日成才,早日为家庭分忧,也为社会作贡献。心比你们更苦更累。你们反映的问题并不难解决,用得着上街闹吗?”接着讲了一句地道的方言:“这是舞啥哩呀?”学生们一起爆笑起来。吴官正大声说:“说家乡话这有什么好笑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广为人知的深切而感人的诗句在这种情境中触动了所有学生,眼前的省长分明就是贺知章,会场逐渐静下来。接着省长用英语叽哩咕鲁讲了几句,会场完全安静了,学生全都坐下了,一直到散会,平静而顺利。
当天晚上,省委书记万绍芬等省领导人到农大召开全校老师和学生代表会议。该讲的讲了之后,万书记宣布省委初步处理意见:“农大的党委班子烂了,要重组,各支部要整顿;三年之内不能发展党员。大家还有什么话说?”
会场鸦雀无声。
“我有看法!”突然,坐在较后位置的陈尧三站起来说。
所有人的目光全集中到他身上,老师们惊讶无比。万绍芬带着火气说:“你是什么教授,给我查一下,看他在这次风波中是什么表现!”
“我不是教授,我是学生代表。”
听说是学生代表,书记的口气和缓下来,“哦,是学生代表,有什么话你说吧。”
陈尧三不慌不忙说:“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上了街,我所在的农作系四个班的学生一个也没去。也与其他人一样停止三年不发展党员是不合适的。过去有火线上发展党员的做法,这次虽然不是战争,但也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政治觉悟,对这些未上街的人不但不能限制,还应当优先作为发展对象才好。”
万绍芬听了,面露微笑,说:“说得有理。好,给那四个班六个发展指标,就这样定。”
散会后,陈尧三碰上了多年前就结识的万基饶,省报的记者,省委书记的侄子。姑姑来开会,作为记者理应来记一记。三年前,陈尧三任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万基饶去乐平农村采访,县委宣传部却请陈尧三去陪同,理由是,采访农业,农业局理应带路。其实还有个原因:农业局有部可走泥水路的吉普。陈尧三不但十分了解农业,也精通摄影画面构图等操作。二人相处时间不长,交谈甚欢。万基饶口口声声喊他陈部长。并以开玩笑的口气说,你若想当部长,我带你去见见我姑姑,只要她发一句话就成了。陈尧三则笑道:我不是当大官的料。几年后的今天见面,让万基饶见识了一个敢说敢做敢当的陈尧三。万基饶说,我姑姑对你有好感,我带你去见见她怎么样?在官欲强烈的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升官机会来了,万基饶是一架最牢靠的上升梯子。梯子已架好,可是陈尧三就是不往上爬,“谢谢你了,我不想给你姑姑添麻烦。”无可否认,在反腐的高压下,不易追究的以权谋私仍然常见。拒绝升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就是拒绝个人利益。重义而轻利的陈尧三自然不会抓住机会去求官。
到了2000年11月,高家乡鸟树村村民因怀疑村干部贪污到村委会闹事并上访,因担心波及其它村,市纪委出面组织人清查账目,并在现场召开有关市直和乡镇主要领导人会议。纪委书记王晓华点名,大约是与农业局长通话时,因对方言词不敬而恼火。点名时仍带有火气。首先点农业局:“农业局的人到了吗?”陈尧三应声到了。心里想,纪委书记见得多,没见过这么脾气燥的人。王晓华又说:“站起来!”陈尧三莫名其妙,回道:“你站起来我再站起来,我的年纪比你大,你应尊重人”。王晓华问:“你是谁?”陈尧三说:“农业局副局长。”王晓华火了,说:“昨天晚上你到那里去了?”对纪委的一位室主任说: “这个人这么傲慢,立即派人查一查!”陈尧三毫不客气地说:“动不动就查别人,如果连你一起查的话,你倒了我还会坐在这里,你信不信?”一直坐一旁的市委副书记伍枝勤连忙插嘴打圆场:“ 他是陈尧三,市十佳公仆之一”。陈尧三这个名字,王晓华来乐平工作时间很短,但也耳闻,他还是十佳公仆之一。此时也意识到自己错怪了人,就说:昨天要找的不是你,误会了,请坐下。陈尧三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了,因气愤不由自主地站起身与上司争。接下来就正式开会, 还宣布陈尧三为清财小组组长,不愉快的事如没发生一样。
四、漠视等级的乐天主义者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家学说的 “尊卑有序”“ 爱有差等” 等观念, 对国人的人伦观、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具有奠基性、决定性、超时代性。两句短语的意思就是:人有高低贵贱和亲疏之分,要区别对待。凸显的是等级观念。我们虽然已从农业文明进入工商文明了,但等级观念依然普遍而浓厚,就连讲究“色空”和“平等”的超然的佛教也难幸免,出现了“县级和尚”、“厅级住持”这种荒唐事,并以此为荣,这体现了农业文明的基本特性之一。陈尧三似乎一直生活在工商文明之中。上述他对省市领导和当官的态度就充分地说明,他漠视等级。他与省委书记对话后,大家都夸他胆大。假如你视高官是猛虎,自己在它面前是小羔羊,胆子再大,敢对它发声吗?因此,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在于,在陈尧三眼中,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掌握的重权都是外在的东西,是党和人民赋予他用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权力不等于知识,不等于才能,不等于高贵,更不等于真理,不值得仰视。这种等级观念厥如,或淡薄,或漠视,是当今掌权者多数人都不具备的文化素养,更不用提广大的民众了。面对与自己人格一样的人,何惧之有?
日常生活中,漠视等级,陈尧三的言行往往令人击节和喷饭。1998年春与朋友去峨眉山游览,那天正好是普贤菩萨生日,大殿内正做法事,山门外人山人海,一个也不准进去。红地毯从大殿铺到山门。和尚对游客们说:只欢迎外国和本国的高僧通过红地毯入内。陈尧三听了很生气,说“佛倡平等,你们将信众分等级,还分国内国外,歪曲佛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听到争吵,连忙走来说:“施主休得争吵,殿内正做法事。法事毕,自当请诸位入内。万一要进者必须脱掉皮鞋。”为什么要脱皮鞋?陈尧三想到可能是动物皮做的鞋,有违佛教杀生虐命的戒律。他提起脚看了看皮鞋,突然想到惠能的偈诗,就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那里有皮鞋?”老和尚一楞,说:“原来是居士,请进!”他双手合十,一个人直奔大殿。
还在他刚任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的那年,和一帮子友好去本县十里岗垦殖场检查各村委会财务公开情况,他父亲老中医陈子桂,在那里的医院工作。儿子在途中交待同行人说:“我老子特别喜欢喝酒划拳。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要与他划拳,灌醉他。”友好一个个发笑。中午吃饭不去总场去父亲的住处。酒过三巡开始划拳,友好们不与老子划偏找儿子来。陈尧三一再示意大家与他父亲划,大家就是不听。他再也耐不住了,手一伸,袖子往上一勒,说,我跟老子划!按照乐平的习俗,父子是不对划的。陈尧三可不管那么多。父子俩一样的性格。划到后来,父亲输了就斥儿子歪(方言:以不正当的方式达到目的),儿子不承认反说父亲赖。父亲又输了不肯喝,儿子毫不客气,右手端洒左手揪住父亲的后衣领,将酒灌进他的嘴。老子咕嘟吞下酒,用手揩揩嘴,说:“呀呀呀,儿子儿子,尧三尧三,你想把老子灌死,是不是想独吞我的遗产,告诉你,做梦。”这对父子的表演,笑翻了其他在场的人。尊卑有序,也就是差等有别。儒家等级森严类似法律的尊卑规则让这对父子下酒吃了。
漠视差等,必定会平等地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反过来,他人也会尊重自己。形成和谐友好的氛围。他是个天生的乐天主义者。这种人不但乐观,且具有一种英雄主义潜质,对于霸道、作威作福十分讨厌,欲除之而后快。我们在陈尧三身上也能看到这一点。漠视等级,乐天的性格,加上他诙谐的谈吐,引起的欢声笑语,令相关人十分愉快。难怪无论什么人,都喜欢与他相处和交往,因此到处都有他的朋友。这其中还有个因素,就是知识。一个缺知少识的人是难以引起别人兴趣的。诙谐和幽默也会大打折扣。陈尧三知识既专也宽,家中藏书一万多册。笔者曾对他说,自己到北京最大的书店也没找到想买的书。一本是霍布斯的《利维坦》,一本是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不料他说:“我有,送给你!”我吃了一惊,才知道他阅读很广泛。两天后我从外面回家,见桌上摆着这两本书。
五、当地农村人时常惦念的贤医
一个凭自学业余研究农业的人,年纪轻轻就作出了专家才可能有的成绩,说他是天才也不为过。在他很早就倾心的医学方面,所取得的业迹也许比他在农技方面取得成果更能惠及普通人。村委会的卫生所的医生,多是赤脚医生,不过现在赤脚二字消失了。此外还有少数从中专卫校毕业的,几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疗者。陈尧三当赤脚医生时,医德与医术就获得本村和四邻广泛的好评。后来到农业部门任职,也常有村人找他治病。老来成为专家,离开工作岗位之后,找他治病的更多。退休了,他只想到儿子夫妇在市郊办的诊所去帮帮忙,发挥一下自己的作用。但是村人们硬要拉他回村卫生所。实在拗不住,也只好答应。有一次笔者对他说:“现在有本事的医生,要么承包公医院,要么自办医院,一个个都发了。你回濮家承包卫生所,不也要成为大款了吗?”他说:“村人要我回去是要我看病,盛情难却,让我承包我绝不答应。卫生所有九人,报酬与他们一样。伤脑筋的是,医疗也成了散发着铜臭的生意,我回去不是为了钱也被其他同行认为是与他们抢生意。若为钱,在儿子的诊所不更好吗?”其他村卫生所都是个人承包的,为本村民众服务的。他村的事他们扯不上。心里的有想法向上反映也没用。镇医院不高兴了,领地上出现了被患者拥戴的同业者,这个基层卫生所的生意跨境越界要直捣黄龙了。反映到卫生部门,后者也不高兴了。但了解到陈尧三只是看病,并不承包赚钱,也不好帮镇院多说什么,总不能剥夺一个主治医师为民众看病的权力吧。
村人硬要他回去,也好理解:那个村卫生所有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精通中西医的主治医生呢?因此村人都说:自己人,信得过;本事好,康复快;不远走,花钱少。村人说他本事好,好到什么程度,他治好的病人无数,其中有不少是大医院都对付不了的病。看看其中几个案例就明白了。
2014年秋,邻乡高家一50岁王姓妇人,因腹泻在当地乡院打了3瓶吊针后手足抽搐,拳头紧攥,无论如何都不能摊开。转珍到市医院,医生说,须等化验结果才能用药。病人一听,不仅拳头展不开,连手足都僵硬了。其家人误认为无药可救,转到濮家卫生所,请曾在高家蹲过点的“陈局长”治疗。陈尧三对束手无策的濮医生说:“这个病很好治。”同时对病人说:“不要紧张,马上就会好的。”他边说边用银针扎她合谷穴,同时大喊一声“开!”病人的双手立即松开了,很快好了。如神医喜来乐在老佛爷面前治打嗝的一样,妙不可言。
2021年6月,洪岩镇甘村23岁的甘佳敏,在外地打工感冒高热10天不退,转诊到上海两家大医院治疗一个多月,体温一直在39至40度之间徘徊,最后诊断为巨细胞病毒综合症。切除了脾脏,靠激素维持,花费11万,高热未退,医方无奈还建议转院。回乐平后找陈尧三。他根据高热不退,两颧潮红,咽喉、牙齿和关节痛等体征,结合中医的四珍合参,并经过上海医院所忽视的抗O检验,拟诊为风湿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即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服用中药防风通圣散。病情稳定后,建议她去上海复查。电话联系上海的医生说,就按你家乡的医生方法治疗,没有复查的必要。尔后坚持治疗,拔去蛀牙,病也就很快痊愈了。
陈子桂70岁时,体检有冠心病,便下决心戒酒戒烟。十几天后血压不正常,心律不齐,在本单位住院,且越来越严重。转珍到市人民医院时已测量不到血压了。有名的内科主任杨满根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怪病。只好用升压药多巴胺和间羟胺升压。药到压升,药去压失,这样折腾了一天一夜,不见好转,只好叫转院去南昌。此时,儿子陈尧三有了自己的看法,十分可能是戒酒戒出来的病,属戒断综合症。于是不去南昌返回家。吃晚饭时他拿出一瓶卢州老窖,父子两人对酌起来。刚开始陈子桂还坐不稳,待3两酒下肚后,精气神上来了,一量血压正常了。第二天中午又喝了3两酒,血压稳定。此后他天天3两酒,活到90岁,何等的神奇!
看看上述三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是不是类似神医喜来乐?大医院的“御医”们都治不了的病,却让乡下的“土郎中”一招就摆平了。
若说陈尧三并非土郎中,而是受过高等教育、有高级医术职称的人。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有关的几个大医院拥有高级职称的人难道还少吗?为什么铩羽而罢呢?区别在哪里?首先得益于陈尧三广泛阅读,有较深厚的哲理基础。有人看到大导演张艺谋的书桌上翻开的书,不关文学艺术和专业,而是一本哲学书。看似无关的哲理,却能在深层为各种学科起到奠基、连结和导向作用。藏书一万多册的陈尧三也是这样,不然,其中的《利维坦》和《君主论》这两本与他专业毫不相干的社会哲学专著就不会出现在我家。这使他面对病例能熟练地运用了两种思维方式:一是在整体性指导下进入深层广泛连结统一思考。他说:“既学农又学医促进了我的科学观的形成” 表面看起来,农学与医学,风马牛不相及。在陈尧三看来,从哲学的角度看,是能互相促成的,万事万物相互都有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他创新的棉花蕾铃化控技术不就是从医学中如何为人安胎而受到启发才产生的吗?另一种是关于均衡和失衡的思考。他说“万物都有动态平衡”。 世上万事万物互相制衡,而产生一种相对平稳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排除物质的运动,是动态的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就是失衡,失衡表现在人和棉花等有机体身上就是病态。要消除这种病态就必须重建平衡。防止棉花严重蕾铃脱落的病态,须用化控和其它方式来建立棉花体内新的平衡。陈子桂的病,用三两酒就能康复。就是因陈尧三认识到父亲长期饮酒使身体建立了一种适应性平衡,一旦戒酒,平衡被打破,必然出现严重的病态,名为戒断综合症。拿酒给他喝,就是重新建立他体内的平衡,所以才酒到病除。有的水平高的医师也许会同陈尧三一样去运思。这就要看运思的深度、广度和熟练程度了。能达到陈尧三这种程度的人肯定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