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美术界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
汪 野亭(1884--1942),原名汪平,别号传芳居士,乐港传芳汪家村人。年轻时考入江西陶业学堂学习陶瓷绘画。学成后,在景德镇从事绘瓷生涯,工画花鸟山水。由于他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终成一代名师,是当时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八大名家(即珠山八友)之一。1932年,他的山水瓷板画《江山胜景图》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以至蜚声国际画坛。
汪野亭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自幼深受祖父汪享荣喜爱,祖父宁可自己外出务工和贪早摸黑给别家送水,亦要为孙儿积攒学资,送汪野亭进邻村余秀才执教的私塾就学。私塾设在本村汪氏宗祠。汪野亭入学时正值宗祠修葺,请来雕刻师、画师雕梁画柱。那梁柱间所绘的山水楼阁、花鸟虫鱼,使汪野亭目不暇接,艺趣盎然。他课余向画师们讨教并借来画稿认真临摹,画师们见其谦虚好学,都乐于指点,成为汪野亭日后从艺的启蒙人。
汪野亭潜心学画,从不满足现状,而一心寻求深造机会。但考虑到一家四口的生活来源和自己在造中的开支,愁肠百结。祖孙毕竟是血脉相连,汪享荣毅然助汪野亭考进江西省陶业学堂。正规的教学,系统的培训,为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汪野亭毕竟家境清贫。为了减轻祖父的负担,他半工半读,课余替瓷商绘瓷,既缓解经济的拮据,又学以致用。
汪野亭注重从师法古,在校随名师张晓耕、潘南宇学习花鸟画,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课外认真细致地临摹沈石田、王石谷等古代山水画家的名作,习作几可乱真。汪野亭更注重取法于大自然,经常到野外写生,从大自然中捕捉意境,领悟田野、峰峦、小桥、流水中蕴含的丰富情趣,领悟云霞、雾雪、疏林、芳草中透出的无限美妙,致力于墨彩山水的工艺变革。他的古文和诗词造诣颇深,与他从大自然中领略的意境融为一体,使他的每一幅山水画中都包含了浓浓的诗意。他在画中题写的诗句,也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他的治学方法和勤奋精神都是值得后辈学习的可贵财富。(综合有关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