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列入追忆的部分入载史志乐平乡贤简介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4-03-12 访问量:

今年列入追忆的部分入载史志乐平乡贤简介

诞生800周年、南宋建万全书院“马廷鸾师之”的方贵兴

方贵兴(1224--?),号古愚,南宋乐平长城乡(今浯口院前村)人,曾在家乡兴办万全书院(今浯口院前村因在书院前而得名),收生授徒,南宋丞相马廷鸾未仕之前师从方贵兴。

《饶州府志》卷十八《人物志·儒林》载:“方贵兴,号古愚,乐平人。嗜学笃行,建万全书院授生徒,马廷鸾尝师事之”。即讲方贵兴勤学好学,对成就道德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和践行。并且在浯口大院前一带建万全书院,教授学生,马廷鸾年轻时在此书院曾师从之。

宋代万全书院,在浯口大院前村民的口传中一直存在,但其具体历史资料,目前在史志上尚未发现,而从府志、县志关于方贵兴的传略中可以证实。

旧志关于方贵兴的传略中,还载有马廷鸾在京为官后写给方贵兴感慨自己“老相侵”“坠绪茫然”、多负老师“昔年心”的一首赠诗:“化依京国老相侵,坠绪茫然费讨寻。回首万全天正远,相期多负昔年心。”

诗中,哀叹行将断绝的宋代皇统、有负老师当年期盼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也确证了浯口院前一带南宋时有一座万全书院,这是乐平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乡间书院。

诞生470周年的明黔宁王沐英8世孙、黔国公沐昌祚

沐昌祚(1554—1624),祖籍为鸬鹚乡石里村人,黔国公沐朝弼之子,黔宁王沐英8世孙。初以都督佥事总兵官镇守,隆庆五年(1571年)二月嗣黔国公爵。曾平定武定土酋阿克、姚安蛮罗思等叛乱,平定陇川岳凤勾结缅甸兵在边境骚乱等,为戍边安民立下功勋。同治《乐平县志》在《人物传·黔宁世家》卷有传记介绍。

诞生400周年、“赋性笃实,学问渊深”,聘修县志郡志的清初举人杨光祚

杨光祚(1624--1698),字伯永,史志述清初万全乡(今涌山沿沟村)人。清初顺治十一年(1654)乡试中副榜第5名,顺治十四年(1657年)乡试中举人,是旧县立传称为“自幼敦尚风节”的杨振先之胞侄。

据志书记载,杨光祚“赋性笃实,学问渊深”,即讲他品行、学问俱佳。

从品行看,杨光祚是一个讲孝道、重道义之人。有关资料述,杨光祚早年丧母,但他长大后“事继母以孝闻”,孝敬继母为四乡赞誉。杨光祚兄弟早于其亡故,“侄幼孤”,但他“抚育如己子”。顺治十七年时,有蜈蚣山土匪王跳鬼到村镇抢掠,其父杨振魁被绑架,杨光祚“奋不顾身往救”,未遂,而父亲被害。于是他四处奔波吁请官府剿之,经“艰苦备尝,克复父仇”,亦使当地百姓得以安宁。

从学问看,杨光祚是一个著述颇多,且被聘修县志、郡志的饱学之士。杨光祚曾著下《经济鸿书》十二卷、《沿溪思亲录稿》多卷。且因其学识渊博,康熙二十年(1681)被聘修《乐平县志》,二十二年(1683)被聘修《郡志》。

杨光祚传略载入历版《乐平县志·人物志·博雅》卷。乾隆十七年版《乐平县志》曾收录有杨光祚的诗作“五言律”“五言古”几首,如五言律《咏贞女伯玉》:苦节谁能比,幽贞汝独全。未婚成素志。合殡续前缘。皓月留丹嶂,清风绕墓田。载观洪氏传,胜读柏丹篇。

诞生270周年、清代历仕河南数地知县而“政尚宽仁、不名一钱”的杨廷嘉

杨廷嘉(1754--1819),字禾瑞,史载“万全乡员沟(今涌山沿沟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人。

史书述杨廷嘉中举后“分发河南,历署扶沟、阳武等县……补林县”

,即讲他先在扶沟、阳武县代替知县,后在林县正式任知县。

杨廷嘉在河南几个县任上,无论是“署”,还是正式任职县令,史志对他的评价是“政尚宽仁、不名一钱”。短短数字,表明杨廷嘉一是恤民,在治县理政中对士民宽厚仁慈,亲民为怀;二是廉洁,不贪不占,不拿一文钱不义之财。所以,杨廷嘉毎每离任时,百姓都拦道送别,依依不舍。故同治版《乐平县志》为其立传,并记述“去任,士民遮送”。

公事之余,在后衙,杨廷嘉不时挥毫作诗,翰墨抒怀,如他一句“自怡襟怀洒落”诗,谓己自娱自乐,很是潇洒自然,引得时人评价“文如其人”,一个为政亲民宽仁,为官不图钱财的官员,不为名利之欲所累,当然活得洒脱轻松,自认“洒落”。

后杨廷嘉卒于任中。同治九年版《乐平县志·人物志》收有杨廷嘉的传略。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