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中史料简辑
王刚中(1103年—1165年),字时亨,饶州乐平县(今属江西)人。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第二,敕授奉国军节度推官、洪州州学教授。绍兴二十六年,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绍兴二十七年,试起居舍人。绍兴二十八年,除中书舍人,出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以足疾请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召签书枢密院事。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卒于同知枢密院事任上,享年63岁。著有《东溪集》《易说》《春秋通义》等,均佚。现将《宋史》王刚中传等史料辑录于下。
《宋史·王刚中传》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刚中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任某州推官,改左宣义郎。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蒐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御便殿,临遣锡金带、象笏。进敷文阁直学士。
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守帅以文治则玩于柔,而号令不行;以武兢则窒于暴,而下情不通。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已乃差择将士,众所推者上之朝,备统帅选。又疏蜀名胜士与幕府之贤,备部使者、州刺史之佐。目使颐指,内外响应。诸汰遣使臣困绝不能自存,刚中以为冒刃于少壮之年,不可斥弃于既老之后,悉召诣府,有善射者复其禄秩,以禁军缺额粮给之,其罷癃不堪事者,则给以义仓米。
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州人指曰:“王公之甘棠也。”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后又建新学,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张文定公庙,夷黄巢墓,表贤瘅恶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
孝宗受禅,以宫僚进左朝奉大夫,召赴阙,以足疾请祠,提举太平兴国宫。归次鄱阳,营圃植竹,号“竹坞。”
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除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为卤簿使,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院事。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
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纪》《经史辨》《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集》《应斋笔录》,凡百余卷。
送制置使王刚中帅蜀宋·洪迈
上都门外垂杨陌,叶叶经霜不堪折。春光犹未到梅花,何物当扳送行客。
路人惊问去者谁,高牙大纛争光辉。君王应念蜀父老,故辍侍臣来紫微。
明光起草文章手,却听元戎报刁斗。回首翔鸾一梦中,玉箫缓送成都酒。
邛郲九折何足驱,慷慨功名真丈夫。成都花锦君莫恋,早晚归凯持钧枢。
宋相王公义田记 宋·王葆
敷文阁学士乐平王公方为布衣时,已魁然负公辅之器,尝曰:“自吾前人衣食兹土,五乘矣,传至于今,而支派日益蕃,产析资分,有不能以自活,左亲戚而右坟墓,于吾心重恻恻焉,计所以处之,而力患不赡”。既而公与兄监丞相次拔进士,公横翔阔武,遂自掖垣来镇全蜀,其冢嗣元度从公掌内机,因请于公曰:“大人禄四千石,序辰亦幸窃廪,稍酬襄所志,今其时矣。”相与度囊中装以畀其家,市田以赈族。葆幸忝属吏守广汉,公喜于酬素志也,为葆言之。葆家姑苏,知有范氏义田久矣,既闻公言,退而取其条画与其所刻钱君倚之说以献于公。公欣然有契,往往敛散之法,盖参取而并行之。盛哉!公之用心也不鄙,谓葆复俾记之。
葆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均出于祖,而饥者弗食,等之路人,有仁心者,宜不尔也。公平生学问有得于养心寡欲,而居常论议且以能定能应为法。兹举也,亦足以见其利已之念轻,而待族之意重矣!抑葆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苟积而不能继,虽栾书不能垂久也。世传文正在丹阳,使子尧夫归取麦五百斛,尧夫闻友人三丧未举,尽以畀之,文正因期子以庙廊器。盖范氏之贤不特文正,而又有忠宣,故文正事仁宗而忠宣相哲庙,蔚然相望,为国名臣,由其所存者异也。今公所志不减文正,而元度视忠宣且无愧,他日建植,当遂与范氏方驾矣。葆于公无能为役,徒以生文正之乡,偶能诵文正之事,而遂俾记之。当君倚之笔,愧非其人也,固辞不获,于是乎书。绍兴三十一年。
王刚中诗文选
笏 赞
绍兴二十八年,臣刚中被旨镇蜀。陛辞日,赐臣出等笏一面,臣再拜曲谢。上宣谕曰:“此笏朕观择非它笏,此亦犹选用卿也,卿其勉之。”既至蜀,思侈上赐,以示将来,谨系之赞曰:
三等之圭,二等之璧。修玉一堂,班瑞百辟。惟昔建侯,介圭尔锡。高出五等,度越常式。以华其行,以镇其国。去古既远,礼有因革。书思对命,象简致饰。于皇圣主,命臣帅益。以是赐臣,实出亲择。皇曰卿来,朕意而识。尽护诸将,新而指画。抚绥四路,广而润泽。臣拜稽首,敬宣皇德。纪之声诗,甘棠是则。世世子孙,抱忠无斁。
赐环带记
绍兴二十八年秋,臣刚中备斁 西蜀关帅,上谕宰执无庸外移,当择从臣临遣,以慰一方之望。九月甲子,诏臣制置四川。臣既人谢,复诏赐臣御仙花带一条。臣辞曰:“臣官品未应赐带。”上宣谕:“此出特恩,且带本九环隅门奏,卿腰围丰大,特赠二环。”臣奏曰:“此微臣之幸也。祗惧不克御器,遂拜受赐。臣既人蜀,延见官属,引问耆老,谕以天子惠恤远人,丁宁命帅之意。凡条教约束,悉从宽大,使四路吏民、三边将士莫不相安。盖臣所以仰承赐赍之微旨也。带既袭藏,以为传家之珍,且敬书之,使世世子孙知臣荣遇之盛。是年十月。
王恭简公帅蜀家书
刚中被旨移司,就近与吴侯计议军事,兼同共措置。已于去年九月十一日离成都,二十三日至利州,自利州大安军迤逦前去,按视关塞,径至仙人阕、杀金平,与吴侯会议战守之策,无不谐合。大帅协谋,则将士豫用,关外连取十余州,兵势益振。近得密院札报,金主在维杨巳被刺杀,别立新主矣,金国都督府见移牒议班师等 ,朝廷须别有处也。刚中既自军前还驻利州,复得指挥就近措置夔门关隘,巳踅还成都,遣兵至夔门讨御蕃蛮,抚慰军民,旦夕或再至利州也。去春丐祠未获,嫌于避事,安敢再请。只俟边事宁息,便乞祠禄,或径挂冠而归,与兄享东西园之乐,把酒赋诗,以终余年,斯有大幸也。
十二月望,弟刚中再拜。
滩石八阵图行
我生孔明后,相望九百载。
我想孔明贤,巍然伊吕配。
奇谋勇略夸雄师,大节英风盖当代。木牛流马何足言,八阵遗踪千古在。我行已度瞿唐门,长滩石垒差参分。洪纤高下尺寸等,犹有当年节制存。四头八尾触处首,敌冲中央两皆救。握奇如枢运无穷。七纵七擒仍敢攻。规模黄帝已垂文,后来得者惟将军。唐宗李靖拾遗意,乐舞旛表徒缤纷。长江之上石蟠结,江波汹涌石不灭。使君何事遽划除,一夜风雷吼天阙。明朝仍旧石纵横,神物护持人已惊。向来守蜀用此法,谁知石垒真金城。嗟乎孔明遇不遇,遇则刘公恢大度。国险地狭民力微,法出万全势未具。
嗟乎!
孔明以此用於吴,长江内固魏可图。嗟乎!
孔明以此用於魏,扫平三分归一篲。
祗应所遇势不同,势既不同功亦异。嗟乎!
孔明之心如石坚,欲扶汉室还中原。
事之不就则天耳,安肯俯首从曹袁。嗟乎!
孔明如生石不老,后世用兵无草草。
忽然变作六花看,便失本真难按考。
请观叠石韬机筹,江流东去自悠悠。
英豪得此石外指,长与君王靖边垒。
陈彦臣连静女案判词
佳人才子两相宜,置福端由祸所基。永作夫妻谐汝愿,不劳钻穴隙相窥。
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
曷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
进涉汉州西,弥矣镇之北。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
江海变桑田,平源犹可觅。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
(许有林整理)
注:竹坞:在乐平县丰乐乡履恒里,宋相王刚中故里。所谓“鄱阳”,盖郡望之谓也,宋时乐平县辖于饶州,军事仍称鄱阳郡,饶州六县士大夫皆以鄱阳人自称,“鄱阳人”非“鄱阳县人”之谓也。
应雪木:在乐平县丰乐乡履恒里,宋王恭简公得自蜀中者,大十围,高百尺,遇冬而花,花后必雪。王之渊詩:“木名应雪非辞夸,比似灵蓍总不差,从昔到今凡几验,一番飞雪一番花。”王恭简公墓:在乐平县永善乡九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