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外施恩!王刚中一首判词诗成就一段佳话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3-12-06 访问量:

法外施恩!王刚中一首判词诗成就一段佳话


人们常说:“法理不外乎人情”。应该说,法律在本质上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社会,而在制定法律时应当充分考虑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法理不外乎人情”强调了法律与人情之间的关系,即法律制定应当兼顾人的处境、心理和生活方式,切实体现公正和人性化。因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以人为本,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应当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在南宋时期就有这么一个案子,很好地诠释了“法理不外乎人情”这句话的内涵。

南宋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公元1103--1165年,字时亨,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喜读书著文,著有《东溪集》《应斋笔录》《春秋通义》《经史辨》《汉唐史要览》等。《全宋诗》卷一九四六录其诗三首,其中题为《滩石八阵图行》和《弥牟镇孔明八阵图》的两首诗,均与他任龙图阁待制兼成都知府,制置四川有关,第三首诗是一个关于案件处理的判词,诗题是《陈彦臣连静女案判词》,全诗内容如下:

佳人才子两相宜,

置福端由祸所基。

永作夫妻谐汝愿,

不劳钻穴隙相窥。

在这首诗中,虽然王刚中对这件案子的记载语焉不详,甚至简而略之。但和王刚中同一个朝代的罗烨所编写的《醉翁谈录》中,分别以《静女私通陈彦臣》和《宪台王刚中花判》为题,谈到并记录了这个案件。

故事的男主角名为陈彦臣,女主角名叫连静女,二人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正因为这种关系,在陈彦臣未行“及冠”之礼(古代男子满20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成年)前,连静女未到“及笄”之年(古代女子一般满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时,两人偷食禁果,有了越规的行为。在某次偷情过程中,被连静女母亲发现,竟然以捉奸成双的名义送至县衙,被县令判和奸的罪名关进大牢里。

在宋朝那个礼仪森严、崇尚理学的年代,男女结婚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者缺一不可。陈彦臣和连静女一未婚配,二来无婚约,便私下结合,自然是不合礼法的,在当时显然属于有伤风化、为人不齿的行为。

当时,出巡于此的王刚中,正巧赶上了这件风流韵事,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于是带着好奇亲自审理案情。

王刚中在提审后,发现男女双方供词相差不大,加上有连静母亲的做证,可谓人证物证俱全,没有什么再好审理的了,只要依据当时的《宋刑统》规定,判处两人服一年半的劳役之刑,就可以结案了。

但是,在诗词歌赋方面很有造诣的王刚中,见两人的供状写得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文笔流畅,不禁心生怜悯之情。他指着窗边的竹帘,问女主角连静女:“我看你也像是读过一些诗书之人,那我就考一考你,你能否以竹帘为题,当场作诗一首呢?”

其实,王刚中本来没有抱多大希望的,只是想试探一下而已。却不想,仅仅片刻时间,连静女便作诗一首:

“绿筠劈破条条直,

红线经开眼跟奇。

为爱如花成片段,

置令直节有参差。”

绿筠即绿竹。古时做竹帘,把竹子劈成长条竹篾,以红线编织而成。诗中语带双关,自言二人为情偷欢,不惜如竹被劈成条,又被参差织成竹帘。竹本有节,宁折不弯,惟为情故,甘愿节操受损。王刚中听后感慨良多,说道:“此情此景,真可以与那曹植七步成诗相媲美!”

于是,他眼含笑意转过头来,正好看见有一只蝴蝶,黏在了房檐下的蛛丝网上,便指着蝴蝶对问陈彦臣说道:“我看你文采也不差,那就以此为题,现场作诗一首吧。”

男主角陈彦臣的确也不简单,略加思索后,便张口说道:

“只因赋性太癫狂,

游遍名园窃尽香。

今日误投罗网里,

脱身惟仗探花郎。”

这首诗明显是在求饶。诗中将自己比成花丛中的蝴蝶,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太癫狂了,以致做下这花丛寻香之事。一不小心落到了蜘蛛

网里出不来,要全靠“探花郎”(暗

指王刚中)高抬贵手,帮忙脱出罗网。

王刚中听完此诗,心里非常满意。考虑到文采飞扬的男主角陈彦臣未婚,女主角连静女未嫁,而且是两情相悦、愿做连理,他决定网开一面。在稍作沉吟之后,有感而发,就当场写了一首上面的判词诗。这首判词诗写得很幽默,体现了文人的善意和滑稽。于是乎,这个故事就在皆大欢喜中落下了帷幕,而民间从此也多了一段千古风流佳话。

“法理不外乎人情”是说立法者、执法者在订立法律或者执行法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众的价值判断和可接受度,所谓“法律不能强人所难”就是这个意思,尤其在执法过程中,既要考虑处罚符合法律规定,但是也要考虑社会大众的价值判断。这就启示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努力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如果社会上的大部分群体都能这样去做,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会少得多,社会和谐了,生活环境才会更舒心。

1《醉翁谈录》,文言传奇和话本小说集,为罗烨编,编纂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全书十集,保存了大量关于古代(主要是宋代)的小说﹑戏曲和其他通俗文学的研究资料。它转述了《太平广记》和唐宋其他传奇小说书籍里面的故事,另外还采录了一些诗词杂俎之类。有许多故事可资考证宋元的话本、戏曲。此书国内久佚,在日本发现。1941年在日本影印,称“观澜阁藏孤本宋椠”,实际可能是宋末元初作品。《续修四库全书》有收录,第1266册,名为《新编醉翁谈录》;另有1956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醉翁谈录》。

罗烨,宋末元初小说家,南宋末年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