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驰名老笔杆子
——纪念詹锡昌同志诞辰90周年
祝火才
今年9月27日是詹锡昌同志诞辰90周年,2009年12月25病故,现已离世14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眼前,许多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詹锡昌同志于1933年9月27日出生在乐平,祖籍婺源。大专文化,1952年7月参加工作。195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6月任景德镇市委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8月任景德镇市委副秘书长。1995年11月退休后回乐平定居。1995年1月9日被聘为乐平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4月10日被选为乐平市历代名人暨洪皓马端临研究会会长。
在乐平人的心目中,詹锡昌同志是远近闻名、受人仰慕的笔杆子。回顾詹锡昌同志的一生,最令人感动的是,始终把党、把国家、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忘初心,呕心沥血,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把党的秘书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一心一意描绘好乐平美景,一心一意向外推介好乐平的良好形象,用手中的笔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50年代开始从事秘书写作工作,先后在乐平县委办公室、政研室、景德镇市委办公室干了40多年,就连“文革”下放劳动,也在大队兼任文书。从政之余,辛勤笔耕,在各级报刊发表论文、杂文,散文、报告文学和新闻稿件1300多篇,达200多万字,其中有60篇作品在全国、全省、地方获奖,《百年沧桑“冤”“变”“亲”》获中国农村出版社“我与共和国同行”征文一等奖,《浅析乐平古戏台的文化特色》获国际优秀论文奖,《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反腐倡廉》被中国学术出版社、国际学术交流杂志社评为优秀作品一等奖,《乐平发展个私经济的调查》获中国管理科学四川分院论文评选一等奖,《试论秘书人员修养的“四要素”》获江西省首届秘书学和秘书工作研讨会一等奖和中国秘书学第三届学术成果评选三等奖,《三换姓名》获《农民日报》建国40周年征文三等奖,《书香世家新秀多》获北京伯乐文学研究所优秀报告文学奖,《四子登科》《陶乡衰又兴》《评优之忧》获江西好新闻奖。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秘书缘、笔中情》文集一本;主编《乐平历代名人传》《洪岩仙境》《翥山笔谭》《金玉良言》;参与主编《中国百县市调查 景德镇卷》《洎水情韵》等书。其业绩被载入《中国现代应用写作大辞典》《实用写作宝典》《中国当代百科学者传略》。还有所写的信息被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采用100多条。且系景德镇市秘书学会会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员、北京文理文化研究中心社科理论研究员。写作成果可谓硕果累累,实至名归。
值得一说的是,詹锡昌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初心永不变,离岗不离党,离职不离笔,继续发光发热,在担任乐平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5年间,在担任乐平市历代名人暨洪皓马端临研究会会长9年间,一往情深、笔耕不辍,通过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结合乐平实际,撰写出数以百计的咨询论证文章和调查研究报告以及乐平优秀历史文化作品。还帮助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大量文件稿和领导讲话稿,且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质量上乘,可读性强。比如,1999年4月他撰写的《乐平解放50年50件大事》。时任中共乐平市委书记刘德意同志阅后批示:这是一份很好的历史资料,有经验,也有教训,值得全市干群阅读和借鉴。又如,2003年3月6日他撰写的《关于提高我市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思考与建议》,时任市委书记、市长阅后都作了批示:“此建议颇有价值,请在组织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时,把提升文化品位当作重要事项来抓,以弘扬乐平历史文化的特色。”
怀念詹锡昌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第一,学习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性修养。
他深知做秘书工作的人,不但要具备政治性、要害性、机要性、从属性的品格,而且要发挥好枢纽、参谋、助手、笔杆、臂膀、协调的作用。于是,他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一是与时俱进,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新时代创新理论的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二是刻不容缓,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纪律法规的学习,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议、决定;三是只争朝夕,加强对秘书业务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刻苦学习,学思践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自己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树牢了共产主义理想,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第二,学习他热爱本职岗位,加强职业情趣的修养。
他的一生与秘书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受苦受累,却乐而为之,四十载的秘书生涯,他尝遍了酸甜苦辣。四十载的笔耕岁月,他奉献了美好的青春年华。在本职岗位上踩出一条成才之路。挂在他床上的一首小诗:“文房四宝伴春秋,调研写作乐悠悠,莫道秘书苦和累,我愿终为孺子牛。”就是他迷恋写作、爱岗敬业、担当作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真实写照。
第三,学习他养成良好工作作风,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
他深谙秘书部门对上是“参谋部”,对下是“综合部”,对外是“联络部”,对内是“不管部”。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可谓是“特殊地位,特殊工作、特殊影响”。因此,他从点滴入手,养成好的作风,切实转变不良风气,使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保证,密切与上下左右的关系。
首先,他勤奋好学,潜心钻研。他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打牌、玩麻将上,一有空就往书籍、报刊里潜心钻研。做到学理论,记观点;学文件,记重点;领导要求,记要点;下乡调查,记新点;学习历史,记典故,博闻强识、博学多才,厚积薄发,得心应手。
其次,他忠于职守,一丝不苟。可以这样说,在他身上找不到半点“躺平”现象,体现出来的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行。他那种不为名利的“小草精神”,乐于奉献的“蜜蜂精神”,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干事创业的“工匠精神”,难能可贵。我们知道,起草文件稿和领导讲话稿是个细活,来不得半点马虎,有时为一个数据,需要反复核查。他起草的文件稿和领导讲话稿之所以受到乐平数届市(县)领导青睐,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与点赞,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秉承了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再是,他廉洁从政,两袖清风。严格地说来,他从政43年,官至正县级,退下来又担任“社团”组织机构负责人10多年,实际上还是干“拿笔爬格子”的老本行,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操守,可谓是处事步步端正,事事检点,严守法规,严以自束,高风亮节,从不搞歪门邪道;他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从不打领导的牌子招摇撞骗,不搞非分所得,不享受不该享受的待遇,切实洁身自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熟悉他的人都这样称赞他:“他
这个官,不是‘跑’出来的、‘买’来的,而是‘白+黑’‘五+二’干出来的,写出来的。”
人的潜意识里,总是力求进步的,所以我们热爱优秀、学习优秀、力争优秀,愿以榜样为镜,以先进为荣。我们纪念詹锡昌同志诞辰90周年,学习他的生平先进事迹,怀念他那些曾经工作的闪光点,那些平凡又高贵的片段,可以从中汲取力量,聚集正能量,从而激励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奋力先行,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新时代乐平第一等的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