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端临《三合源明经堂记》笺释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5-01-03 访问量:

马端临《三合源明经堂记》笺释

许有林

原文:

杨子云言:“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通一经。”嘻,何易言也!自西都以来,大师以百数,得圣人之遗经于残缺断烂之余,为之训诂,转相授受。至元成间,彬彬矣。然且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习淹中者昧后苍;宗《公羊》者废《左氏》。其专固如此。及其流传既久,诸儒集厥大成,然后马季长博极经传,郑康成兼明诗礼,孔颖达、陆德明遍疏诸经,其博瞻复如此,自以为至矣!至于近代欧、苏氏、河南程夫子、紫阳朱先生、丽泽吕成公宗工钜儒,代兴斯文之录,取昔人之所谓简要深沈者,披析解驳,辨学术于眇忽,探圣域于幽微。本源大正,义理递出,而后学者始得以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为宇宙以来一大快事。盖《易》《书》《诗》《礼》《春秋》,自羲皇迄晚周二千余年,而经始备有训诂来。先儒磨砻讲习,青于蓝,寒于水,以深得圣人之意。又自西都至宋,千三百余年,而经之旨始明。然则谓以耕养,余闰岁计之而能通其义者,非深于经者也。夫何经之旨浸明,而谈经之士浸陋!盖自以是设科,而后有设棘之讥,学究之诮。郢书燕说,帖括腐败横流而不知止。每下愈况,以为经羞。上之人诿曰:“尊经经之所尊者,此而已。”下之人诿曰:“明经经之所明者,此而已。”毋怪乎排斥摈弃之余,科不立,学不讲,而所谓经者,姑视为呫哔故事,借以记姓名,便书札。言政者存而不论,言教者习而不察。以至此极也。

三源王君玉冈绳其先人之志,以“明经”名家塾。蓄书种文,将以其劬躬者寿后征言于予。夫二千年之经,烬而未亡。千三百年之经,旨蓄而尽泄。而方坐科目征察为之瘢疻,以取鄙贱,此固志士之所永慨也。“无心经世纲,有道藏丘山”其时君家巾箱旧物,缄其说余,储以腹笥。倘有长头问事,耄期称道不倦者,尚当与君倾囷倒廪而从之游。

元贞乙未31腊月,马端临贵与氏撰。



注释①杨子云:扬雄(前53-18年),蜀郡成都人。中国西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辞赋家、思想家。扬雄少年好学,博览多识,沉默好思。40岁后始游京师,以辞赋而闻名。得到汉成帝的重视,任给事黄门郎,结交王莽。扬雄历成、哀、平三世,不能升迁。王莽篡位后,扬雄校书天禄阁,因符命案受牵连,被迫投阁,未死。后复召为大夫。扬雄早年好诗赋,曾仿司马相如赋体作《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等,以讽劝汉帝。中年以后,以辞赋为雕虫小技,无益于讽谏,转而研究儒学。认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扬雄的思想体系以“玄”为最高范畴,“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扬雄的思想是对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②训诂:对古书字句所作的解释。《汉书·扬雄传上》:“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唐]杨于陵《祭权相公文》:“亟换官荣,屡移星序,春泉涌溢,彩翰飞舞,丕变浇讹,裁成训诂。”[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小学》:“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训诂之功大矣哉!”

③彬彬:兴盛的样子。《汉书·司马迁传》:“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晋书·江统孙绰等传赞》:“彬彬藻思,绰冠羣英。”[明]方孝孺《题济宁张氏墓铭后》:“荐绅大儒彬彬多齐鲁之士。”

④淹中:春秋鲁国里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古文《礼经》所出之处。此处借指儒家学术中心。南朝梁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于时淹中、稷下之生,金华、石渠之士,莫不过衢樽而挹多少,见斗极而晓西东。”[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冬《礼》春《诗》之化,再造双川;淹中、稷下之风,一匡三蜀。”

⑤后苍:字近君,生卒年不详,西汉经学家,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曾侍奉夏侯始昌夏侯始昌精通“五经”。后苍也精通《诗》和《礼》,并是研究《孝经》专家。武帝时立为博士,官少府。撰《后氏曲台记》已佚

⑥《公羊》:即《公羊传》。[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谷梁》,适足自乱。”[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及末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谷梁》邹、夹之传。

⑦《左氏》:《左传》的简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

⑧马季长,即马融(79-166年),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官员、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马融学识渊博,尤长于古文经学。他综合各家学说,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预示着汉代经学发展将步入新的时期。他设帐授徒,不拘儒者礼节,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另有赋、颂等作品,其文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⑨郑康成: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中国东汉经学家、儒家学者。郑玄毕生精于经术,其囊括大典,综合百家,遍注群经,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其所注经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郑玄提出了“以学为本,化民成俗”的教育社会观,“始生之性皆正直”“教则进之”的人的发展观,还总结了“践履”“渐进”“心解与启发”三条教学原则和重视训诂、善用问答、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著作有《六艺论》《毛诗谱》《诫子书》等。

⑩孔颖达:孔颖达(574-648年),字冲远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孔子第32代孙。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经学家、大儒、经学家、易学家。主持编撰《五经正义》,对中国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易学,企图将义理和象数两大流派调合起来,对玄学派的易学理论进行某种改造和修正,成为由汉易向宋易过渡的桥梁。

⑪陆德明:(约550-630年),名元朗,字德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朝大儒、经学家、训诂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受业于周弘正,善言玄理。南陈时期,教导太子陈叔宝。起官始兴王(陈叔陵)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朝灭亡后,归于故里。隋炀帝嗣位,授秘书学士、国子助教。大唐建立后,成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学士、太子中允,教授中山王李承干,候补太常博士。贞观初年,迁国子博士,受封吴县男。贞观四年去世,获赠齐州刺史。代表作《周易注》《周易兼义》《易释文》。  ⑫欧、苏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

⑬河南程夫子:程颢(1032-1085),宋代理学家、教育家。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北宋洛阳人。程颐(1033-1107),理学家和教育家。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与程颢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⑭紫阳朱先生:朱熹(1130-1200年),字符晦,号晦庵,又号紫阳,朱文公。徽州婺源人,生于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南宋时期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朱熹的哲学体系以“二程”的理本论为基础,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及佛、道教思想而形成。与“二程”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官方哲学。

⑮丽泽吕成公:吕祖谦(1137-1181年),字伯恭,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出身“东莱吕氏”,生于婺州,以门荫入仕,起家将仕郎。隆兴元年(1163),进士及第,调补南外宗学教授,累迁直秘阁学士、提举亳州明道宫,参与重修《宋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着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⑯眇忽:隐约不明。[唐]独孤及《祭相里造文》:“话言存乎耳目,惟音形眇忽,无前期可望。”[唐]柳宗元《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宋]俞文豹《吹剑四录》:“事事物物,大而昭著,微而眇忽。”《朱子语类》卷五九:“见此良心,其存亡只在眇忽之间”

⑰圣域:圣人的境界。[唐]韩愈《进学解》:“是二儒(孟轲、荀卿)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宋]沈辽《新作小屏》诗:“投机践圣域,所戒怠且狂。”[明]徐爱《<传习录>卷上按语》:“不知先生…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

⑱磨砻:磨练;切磋。[唐]刘禹锡《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磨砻老益智,吟咏闲弥精。”[宋]陆游《示友》诗:“学问更当穷广大,友朋谁与共磨砻。”[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状》:“先君日以师道磨礲学者,昼夜辨析,谆谆不懈。”

⑲青于蓝,寒于水:语出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⑳浸:渐渐。

㉑设棘:设置障碍物。语出《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牓之日,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监仓)四围墙垣应增高者增高,应设棘者设棘。”

㉒郢书燕说: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过书‘举烛’。”常用以讽刺一些人随意穿凿附会的治学态度。[明]王鏊《送温生廉还江西》:“只今屈首穷心力,郢书燕说滋纷惑。”[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

㉓帖括:指迂腐不切时用之言。《明史·熊廷弼传》:“疆场事,当听疆场自为之,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一不从,辄怫然怒哉!”

㉔呫哔:亦作“占哔”。谓经师不解经义,但视简上文字诵读以教人。后亦泛称诵读。《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宋]文天祥《保州道中》诗:“江南占毕生,往来习羊肠。”[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觉占哔非丈夫事,望望然去之。”

㉕劬躬者寿后:劳苦自身而荫庇子孙后代。[宋]周必大《追挽新永州守张奭妻宜人王氏》:“奉先睦族俱难继,寿后劬躬总可书。”

“无心经世纲,有道藏丘山”:出自[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之仁亭》一诗。表达了作者不受世俗纷扰,寄情山水之间,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心的宁静的精神追求。

㉗腹笥:肚子所记的书籍,有如书箱的藏书。[宋]杨亿《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讲学情田埆,谈经腹笥虚。”《明史·文苑传二·周玄》:“尝挟书千卷,止高棅家,读十年,辞去,尽弃其书,曰:‘在吾腹笥矣。’”[清]纳兰性德《与韩元少书》:“钱牧斋腹笥既富,文笔又长,援古证今,每发一端,便如缾水泻地,迸注分流。”

㉘长头:此处比喻博学者。《梁书·范岫传》:“南乡范云谓人曰:‘诸君进止威仪,当问范长头。'以岫多识前代旧事也。”喻博学之士。[宋]陆游《秋晚寓叹》:“一端聊自慰,问事有长头。”

㉙耄期:高年。《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孔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孔子家语·观乡射》:“耄期称道不乱者,在此位也。”[清]姚鼐《张贞女传》:“非耄期不乱者,曷以为士乎哉?”

㉚倾囷倒廪:倾倒出粮仓中全部储藏。比喻罄其所有、尽其所知。[唐]韩愈《答窦秀才书》:“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㉛元贞乙未:元成宗元贞元年,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