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端临的家世及其实学思想(上)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5-01-03 访问量:

马端临的家世及其实学思想(上)

马水金


马端临是元初的大史学家,他所著的《文献通考》在中国史学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国际上也对其评价极高,《马相伯先生国难议论集》载:“大阪《每日新闻》上海支局长泽村幸夫著马良先生印象记谓:‘我国(指日本)治华夏之学者,无不知有文献通考一书,贯穿古今,渊博过于杜佑之通典,著者马端临氏,先生马相伯)二十世祖也。但是他的事迹不载于《元史》,后柯劭忞所著的《新元史》对马端临有所记载,但很简单。《乐平县志》对其记载也不是很充分,(清王棻《柔桥文钞》记载相对详细一些,因此有必要对马端临家世及其部分思想做个探讨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讨马端临的家世,第二部分是简要阐述马端临“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

一、马端临的家世


马端临,字贵与,饶州乐平永善乡(今江西乐平东南)人。

乾隆版乐平县志》卷二十《人物志·儒林·马端临》:马端临,字贵与,丞相廷鸾年十九以郊恩补承事郎,明年漕试第一,而廷鸾与贾似道不合,去国遂侍亲疾不复与计价。宋亡,元召用宋丞相留梦炎为吏部尚书,与廷鸾在宋为同朝,使求端临出身文书,以亲疾力辞之侍疾不脱冠带奉汤药。廷鸾,稍起为学官,历任慈湖书院、柯山书院山长教援,台州路学教授,三月引年归老……。

乐平马氏以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为一世始祖。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赐号为马服君。”《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

二世:赵牧

乐平《扶风马氏宗谱》卷一马廷鸾《原姓》:“(赵奢)子括、牧亦为赵将,因以为氏,世居邯郸。根据《宗谱》记载,赵牧因其兄赵括长平兵败,愧对赵国,遂以其父封号为氏,”改姓“马服”。其子马服兴去掉“服”字,以“马”为氏。按:为了文字简练,下文《宗谱》均指乐平《扶风马氏宗谱》。

七世:马通,字达,任黄门侍郎,因功封重合侯,后徙居陕西扶风茂陵之成欢里

《宗谱》卷一黄序:“马氏之先出自赢姓,伯益之后。赵王之奢为惠文王将,击秦有功,惠文王赐号马服君,服御马也。奢卒,其塚在邯郸界西上谓马服山。子牧亦为赵将,子孙因以为氏,世居邯郸,七世而至通公。”《资治通鉴·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后元元年(癸巳,公元前八八年)……初,侍中仆射马何罗与江充相善。及卫太子起兵,何罗弟通以力战封重合侯。

十一世: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人。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第十四》:“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故援再世不显。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宗谱》马廷鸾《原姓》:马通生马宾,汉宣帝时为议郎绣衣使者。马宾生马仲自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马何罗事件后,马氏一直不显。马仲为元帝司马,生四子,长子马况字君平、次子马余字圣卿、季子马员字季玉、四子马援字文渊。马通为马援曾祖父,从马通到马援正好十世。这个与乐平《扶风马氏宗谱》的记载有所不同。马廷鸾在《宗谱·原姓》记载:马通生马宾;马宾生庆、昌、襄;马昌生仲;马仲生马援兄弟四人,并题按语:“东汉记(指《后汉书》)言使君生仲,当考。”按照《宗谱》,马援是十一世祖。这里估以《宗谱》世系为主。

十一世:马余,字圣卿,中水侯,马援次兄。生二子,严、敦。

蔡邕 书《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 》维光和七年(约公元184),司徒公夫人马氏薨享年六十三,其十一月葬。哀子懿达、仁达,衔恤哀痛,靡所写怀,乃撰录母氏之德履,示公之门人。睹文感义,采石于南山,谘之群儒,假贞石以书焉。夫人右扶风平陵人也。曾祖中水侯,祖将作大匠,考南郡太守。中水侯弟伏波将军女,在淑媛作合孝明,诞生孝章,婚姻帝室,世为名族。”《蔡邕集》曰“余为中水侯”。

十二世:马严(17--98年),字威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人,伏波将军马援侄。生七子:固、伉、歆、鲇、融、留、续。惟融知名。

蔡邕书《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 》维光和七年约公元184,司徒公夫人马氏薨享年六十三,其十一月葬。曾祖中水侯,祖将作大匠,考南郡太守。将作大匠乃马严。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第五十上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十三世:马歆,马严第三子,马融之兄。

二十五世:马岫,马歆第十二世孙,为后周荆州刺吏。

马廷鸾《宗谱·原姓》:“歆十一世孙默,为后魏雍州侍中。十二世孙岫字子岳为后周荆州刺史,谥扶风肃公。见《新唐书·宰相世糸表》。按:根据《宗谱·世系表》,从马歆到马默这一世,中间隔了十一代,所以马默为二十四世,马则是二十五世。

三十世: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省郏县)人,祖籍陕西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唐朝中期名将,岚州刺史马季龙之子。

马廷鸾《宗谱·原姓》:“马岫生乔卿,为梁襄州主簿;(乔卿)生君才,右武侯大将军南阳郡公;(君才)生珉,为唐万岁令;(珉)生季龙,学孙吴倜傥,善兵法,仕至岚州刺史,大同军史;(季龙)生炬、炫、燧。”《全唐文》卷五七0权德舆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云:曾祖君才,皇右武侯大将军、南阳郡公。祖珉,皇右钤卫仓曹参军,累赠尚书右仆射。父季龙,皇大同军使、岚州刺使、幽州经略副使,累赠司空。汝州郏城县临汝乡石台里马燧,字洵美,年七十。《旧唐书列传八十四·马燧传》: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人字洵美,汝州郏城人,其先自右扶风徙焉。祖珉,官至左玉钤卫仓曹。父季龙,尝举明《孙》《吴》,俶傥善兵法, 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兴元元年(784年)正月,加检校司徒,封北平郡王。贞元十一年(795年)八月薨,时年七十。先是,司天频奏荧惑太白 犯太微上将,间一月而燧薨。废朝四日,诏京兆尹韩皋监护丧事,嗣吴王献为吊祭赠赗使,册赠太尉,谥曰庄武。子汇、畅。《碧梧玩芳集·题太傅北平庄武王家传后》:右唐太傅北平庄武王家传二卷,二十一世孙某(廷鸾)采前史修成。根据《宗谱》记载,马燧为三十世,马端临为五十一世,是马燧的二十二世孙。

三十一世:马畅,马燧次子。官至鸿胪少卿。

《旧唐书列传八十四·马燧传》:“(马燧生)子汇、畅。暢以父廕累迁至鸿胪少卿,留京师。暢终少府监,赠工部尚书。(畅)子继祖,以祖荫,四岁为太子舍人,累迁至殿中少监,年三十七卒。

三十二世:马继祖,马畅子,以门功自太子舍人五迁至殿中少监。

《韩愈全集校注·唐故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君讳继祖,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之孙,少府监太子少傅讳畅之子,生四岁,以门功拜太子舍人。积三十四年,五转而至殿中少监。年三十七以卒。有男八人,女二人。马廷鸾《宗谱·原姓》:“继祖生翱为许州鄢陵尉翱生蔚,蔚生戡,再世为许州戎校戡生元勋,昭宗时破贼立功,拜蕲州刺史,因家於蕲之黄梅乡鄢元勋生彬,彬生朗,吴王杨溥时守石门镇今江西鄱阳石门街镇)为牙将。朗生顼,仕南唐为司空,知饶州,卒葬饶之永平关。饶之有马氏自朗始。

四十三世:马传,马朗六世孙。生七子。

据《宗谱》记载,朗生顼;顼生昭,马昭迁居乐平永善乡下阳里(今江西乐平东南),为迁乐平始祖;昭生亮;亮生生传,自马朗至马传共六世。·余靖撰《武溪集巻二十墓志下·马处士墓表》:庆历四年春正月丁未,鄱阳处士马府君殁于私宫,冬十月其孤遵泣血缄书走京师索铭,以掩其圹不及窆期廼,表诸墓云。谨按:马氏于战国为赵将,于汉为外戚,于唐为功臣,章章然在史矣。唐季逺祖避地,自黄梅渡江占籍于饶之乐平,曽祖父讳昭,祖父讳亮,并署于南唐。父诩抚七子皆有成。七子庆、廵、遵、乔、宁、道、迅悉自树立向学。遵登进士甲科入朝为太子中允,以干材通识见称于时。据《宗谱》记载,马传生七子:庆、逸、遵、乔、宁、道、迅,除二子马逸与《马处士墓表》中马巡不同之外,其他皆同,马遵为马传第三子,故《马处士墓表》中的马府君当为马传无疑。

四十四世:马遵,字仲涂马传第三子。宋景祐元年进士第四名,仕至龙图阁直学士

《宗谱》:仁宗剌建御书楼,亲书“趾秀亭”以为额宠,赐宸翰颂,降诏赦必是楼而开读焉,故名所居下阳里为楼前楼前马氏至此始《宋史·列传第六十一》:马遵者字仲涂,饶州乐平人。尝以监察御史为江、淮发运判官,就迁殿中侍御史为副使。入为言事御史,谪知宣州,后复为右司谏,以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吏部,直龙图阁。《王安石全集》卷第九十五之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铭:马君讳遵,字仲涂,世家饶州之乐平。举进士,自礼部至于廷,书其等皆第一。.....嘉祐二年,君以疾求罢职以出,至五六年。乃以为尚书吏部员外郎、直龙图阁,犹不许其出。某月某甲子君卒,年四十七。.....葬君信州弋阳县归仁乡里沙之原。《同治版饶州府志卷二十二人物志五·文苑二·马存传》:马存,字子才,乐平人,遵从孙。”《碧梧玩芳集·题察判学士家集后》:“先世《子才集》十一卷,缮写藏于家。去淳熙八十有七年,五世诸孙某读遗编.....”,综合前两条,廷鸾为马遵七世孙,端临为八世孙。根据《扶风马氏宗谱》,马端临为五十一世,马遵为四十四世,从马遵到马端临正好八世。

四十七世:马浩,字元广,号盘山,端临高祖,马遵世孙。

乾隆《乐平县志》卷十五《选举志二·举人》:“绍兴二十三年癸酉科。马浩,字元广,上书《中兴十策》特科监岳,以曾孙廷鸾累赠太师。”据乐平《扶风马氏宗谱》,马遵胞弟马乔生七子,第四子马积中;马积中生四子,第三子马强;马强生一子马浩。所以马廷鸾《碧梧玩芳集·书二侄分关后》曰:“盖吾曾祖盘山翁无兄弟”。

四十八世:马梅,马浩次子,端临曾祖。生二子:长子光,次子灼

马廷鸾《碧梧玩芳集·书二侄分关后》:“吾祖太师和公兄弟五人,而和公独当家事。”同治《乐平县志》卷七《选举·封赠》:“马梅以孙廷鸾赠太师祁国公。妻朱氏,赠吴国夫人。”此处和公即为马梅。据《宗谱》所载,马浩生五子,“日椿、梅、栎、权、朴。椿字大年,绍兴三十二年壬午年乡举,任监襄阳洒税朴字季文,广德主薄。淳熙四年丁酉举人,见《乐平县志·选举志》

四十九世:马光,廷鸾伯父,端临伯祖,未娶无子,廷鸾出继为嗣。马灼,廷鸾生父,端临祖父。

《宗谱》卷一《源流考》:“梅以孙廷鸾贵赠太师祈国公,生二子,长子光,冬身不娶。赠太师卫国公次子灼,赠朝奉郎,生三子,岩甫、廷鸾、骏儒。廷鸾出继光为嗣。”同治《乐平县志》卷七《选举·封赠》:“马光,终身不娶,以弟灼之仲子廷鸾赠太师卫国公。马灼以出嗣子廷鸾贵,赠朝奉郎。妻段氏,赠越国夫人。”马廷鸾《碧梧玩芳集·书二侄分关后》:“吾之二父信公、朝奉公兄弟才二人,和公既世,吾所后信公,养母训弟,以至协比婚姻,而吾以弟之子为兄之子,则其孝友可知也。”文中“信公”即马光,“朝奉公”即马灼。

五十世:马廷鸾,字翔仲,饶州乐平永善乡(今江西乐平东南)人。生六子:端复、端临、端履、端蒙、端颐、端益。

马廷鸾《碧梧玩芳集·咸宁郡段太夫人墓志》:“子男三人,长岩甫,丙午乡荐,甲子奏授迪功郎、江州主簿。次某,端明殿学士、中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季骏儒,戊午乡荐,辛酉国子监进士。女一人,适修职郎庆元府府学教授张洪。”《碧梧玩芳集·鲁国夫人墓铭》:“夫人张氏,讳某,徽州婺源人。曾祖盛美,将仕郎。祖昌辰,将仕郎。父遂,承节郎,监庆元府都作院。母潘氏。年二十有三,归于前进士鄱阳马某,登受封爵,郡新安、文安、安定,吉庆鲁国。生于戊子正月,殁于乙酉十月二十八日,葬以丙戌十二月壬寅。其地在德兴县银山乡之古莲塘。六男子:端复、端临、端履、端蒙、端颐、端益;五女:长前卒,幼未行,修职郎朱涣文、从事郎费世文、太学生彭开其婿也。”端临的晚年活动主要在乐平众埠,其后代有一支迁居江苏镇江。张若谷《马相伯(良)先生年谱》“先生原籍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南部),寄籍丹徒,故里日马家村为马端临之第二十世后裔。  按:本章参考了陈光崇教授《马端临家世考略》的文章格式,并引用了部分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