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勤勉办教育、节俭而乐善的榜眼汪守和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5-01-03 访问量:

毕生勤勉办教育、节俭而乐善的榜眼汪守和


汪守和为官46年,除了上面提到的官职外(即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奉天府丞兼学政等),还累任内阁学士,户部、礼部侍郎,礼部、工部、吏部尚书,左都察御史,浙江、安徽、江苏学政,历充实录馆纂修,国史馆协修,日讲起居注官,咸安宫总裁,文渊阁直阁事,经筵讲官。在他的为官生涯中,不管任何职,主要的工作还是为清廷办教育,培养选拔人才,主持科举考试,批阅试卷。他一生中任学政四次,充经筵讲官四年,校顺天乡闱二次,校会闱一次,主持文闱乡试二次,主持武闱乡试一次,充武会试总裁一次。即便他任尚书和左都察御史期间,也很难有时间过问本职工作,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是用在主考和阅卷上。清道光十二年(1832)一月,汪守和奉旨擢授礼部尚书,他还在江苏任学政,等他千里迢迢从江苏赴京供职,到达北京后不久,朝廷便派他阅满洲恩监卷,十月又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十二月又充经筵讲官。清道光十三年(1833)二月,署吏部尚书,同月便派他阅国子监正学录卷。次年二月他调任工部尚书,五月派阅差卷。工部事繁,很多事要等待他去主持,皇上知道了情况,七月便又调他任礼部尚书。清道光十五年(1835)署都察院左都察御史,一月后便派他阅磨勘殿试卷。汪守和长期地主持考试和阅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办事公正无私,考生们都很信任他。他主持的考试,考场秩序井然,从未出过纰漏。道光五年(1825),他到安徽任学政,三年中,他采取了一连串的措施,端正士风,力除积习,奖优惩劣,取舍一秉至公。批阅考卷,恭谨勤劳,使安徽学风士风大大变样。道光十一年(1831)七月,他到达江苏任学政,正遇上江苏洪水泛滥,灾情十分严重,上年的早稻全被洪水冲毁了。老百姓都没有饭吃,不少地方出现饿死人的情况。身为学政的汪守和,邀集绅民富户,提出赈灾义捐。他自己带头从俸禄中捐出300两银子,使绅民们深受感动,大家纷纷捐出银钱,不到10,得到赈银数万两,派人购来粮米,分给灾民,使不少灾民度过了难关,得以生存。这件事反映到朝廷,道光皇帝下圣旨,表彰汪守和爱民之举,并赐紫禁城骑马。道光皇帝还亲手写了“福”字,连同荷包、麂鹿送给汪守和,以资鼓励。

汪守和视学沈阳时听说盖平(今辽宁盖平县)县令某为人非常和善很好讲话。但在封建社会的官场这种仁厚之风受到恶吏的愚弄。因此他的部下从中捣鬼贪污舞弊使盖平县金库亏短。所以上司已撤了这个县令的职并限期补齐金库银两否则要把这个县令下狱。汪守和既不认识这个县令这个县令也没有向汪守和求援。出于抑恶扬善汪守和拿出一千两银子送给这个县令很多人也跟着拿钱给这个县令很快亏短的银子补齐了使这个县令得脱下狱之难。而汪守和绝口不提自己的名字默默无闻地做了好事。

汪守和每年告诉家里广制冬衣送给贫穷的人,一年多达300多件棉衣荒年的时候他家设施粥棚用自己的俸银买米煮粥施舍给穷人有读书人发生困难他只要知道了便接济人家亲戚朋友从故乡远道来看望他一定留下来热情接待与叙契阔,情意真挚客走时则送很多银钱给人家做路费。他还在乐平县买田200多亩选择有能力而忠实的人主持将这些田租出去收入的租谷用来供养族中贫穷的人。

汪守和一生节俭,他坐的车是一部旧马车多年也不更换。吃的、穿的同当时老百姓差不多。他住的房子除图书、笔砚和几件简陋的家具外别无它物。但是他也有舍得花钱的地方凡名人的诗书著作、墨刻、手卷、法帖等东西只要他看到了都竭尽财力购置。有时少了钱就借债或当质衣物,都要买下来。公暇时他一卷长披不愿释手。他的书法在当时的北京城,人人夸赞称他的字写得极近王羲之的风格。来求他写字的人日常接踵。至今,北京故宫中,还藏有他的书法作品。

(节选自《乐平历代名人传  勤谨循良之吏部尚书汪守和》,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