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将军生平略述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5-01-03 访问量:

盛庸将军生平略述


盛庸(约13341403),字世用乐平临港镇古田下堡村人。明朝将领,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一方的主要指挥之一。盛庸行伍出身,能文善武洪武五年授流官,六年调辽左卫前万户,以屡立战功升为都指挥后因平叛有功而御封为历城候平燕将军。

明朝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唯一一个完成以南克北的皇朝。经历了战争的明军,实力之强,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与朱元璋一般,雄才武略,后来更是击败建文帝,夺得大位。而当年的建文帝手下有这么一号人物,多次击败北地燕军,时人称南军第一,他就是盛庸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建文元年(1399年)下旨削藩,燕王朱棣乘机发动了靖难之役,盛庸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参与了对北地燕军的战争。

在战争中,耿炳文因为指挥不力而被换下,继任的李景隆在对燕军的作战中依旧兵败如山倒。建文二年,兵败后的李景隆向山东济南逃跑。这时的李景隆如同惊弓之鸟,在听到燕军攻来的消息后,直接南逃。只留的盛庸和铁铉等人在济南防守。

燕军围攻济南,但守城的盛庸等固守城池,稳扎稳打,使得燕军三个月毫无战果。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时的燕军士气低落,在被盛庸和铁铉乘夜偷袭后,更是大败之下丢兵卸甲。在解除了济南的危机后,盛庸等还乘胜收复德州。七个月后,朝廷论功行赏,加封盛庸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之后的盛庸更是被任命为平燕将军,担任南军伐燕的总兵官。

建文三年时,盛庸率兵镇守前线重城德州。数月后,燕军袭击沧州,俘守将徐凯,劫取城中辎重威逼济宁。盛庸奉命讨燕,率军与其决战于东昌。一番激烈的战斗过后,燕军大败,大将张玉战死当场,燕王朱棣险些被活捉,只的在百名骑兵殿的护送下逃至馆陶。燕师精锐部队丧亡几尽,盛军声威益大煊赫。

一年后的建文四年,在南军大将接连战败战死的情况下,声名大振的盛庸,在三月的保定战争中两天战败燕军。盛庸独自率军向南,在淮水南岸排列战舰。然而兵力不足的盛庸,在燕军将领丘福等偷渡淮河的情况下,无法两线作战,淮河失守。继而,失盱眙,陷扬州,败走,逃出浦子口,连连败北,一蹶不振。

燕军士气如虹,发起了靖难之役最后一战—过长江。可惜,天时地利不在盛庸这边,东北风大起,处于南边的盛庸军队视线严重受阻,最终大败。北地失守,大军南撤。

此后中央军逐渐走衰,攻入南京的朱棣赶走了朱允炆,自立为帝,号永乐,史称明成祖。盛庸在无力回天的状况下,率领残余部队,向朱棣投降,受封守淮安,朱棣命他“辑兵养民”。

永乐元年(1403年),身为贰臣的盛庸向朱棣请求辞官。素与盛庸不和的千户王钦朝中都御使陈瑛伺机弹劾盛庸对朱棣怨恨,“身怀异谋”想要行不轨之事盛庸在被朱棣怀疑的压力下,自杀身亡盛庸的军事才能数一数二,但在官场上还是没能做到自保

盛庸死后,朱棣为稳定部属,宣布盛庸为冤案,公开恢复名誉。其孙盛瑜曾被招为驸马,其故乡古田下堡曾建有驸马坊,后毁于文革中。                 

(宇辑)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