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留格言垂后世,清风化雨润古今 ——纪念马廷鸾诞辰800周年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3-05-25 访问量:

四留格言垂后世,清风化雨润古今

——纪念马廷鸾诞辰800周年

扶风马氏第七十六世孙、廷鸾公第二十六世孙、(江苏)阜宁马岗马氏第二十二世孙  马汝江


2022年11月1日(农历10月初八),是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诞辰800周年。马廷鸾(1222—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市)人。他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赴京考试,获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奸臣贾似道、丁大全把持朝政,马廷鸾被视为异己,受到压制,不能尽展其才华,迫于内忧外患,含恨引退。宋亡后,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乐平是马氏先民南迁的主要聚散地,也是马氏文化和马氏延脉的主要摇篮之一。廷鸾公要求子孙后代诵记他的为人格言:“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

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近年来,从我接触和了解的一些事件中,切身感受到“四留”格言垂范后世,像清风化雨般融入在一代又一代马氏后裔的血脉中。

一笔退款

三年前的一天早晨,我刚打开手机,就发现微信上收到了一笔“退款到账通知”,我顿时觉得莫名其妙,再看看原来是我半年前在水滴筹的捐款被退回了。我继续了解下来,对乐平市一位叫马有年的普通农民肃然起敬。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由于江西省乐平市是我的祖籍地(六百多年前我先人从乐平北迁)。近年来,乐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辑的《翥山洎水》期刊发表了我的几篇文章,也收到他们转来的一些稿费。对于我这种黎民百姓来说,钱肯定希望多多益善,但从乐平拿稿费我总觉得有点难为情,毕竟这里是我先辈生活的地方。

2018年12月,我从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常务副秘书长兼总会长助理马伟宗长的微信朋友圈得知,乐平市一位叫马有年宗亲因为突发脑溢血,家庭困难,通过水滴筹向社会求助。于是我就把乐平转来的稿费悉数捐出,也算“取之乐平,用之乐平”。后来有年宗亲病治好了,医疗费也有政府报销了一大部分,他就主动把在水滴筹众筹款原路退回。

有句话非常有名: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有些人为了钱,不惜铤而走险,出卖尊严,甚至为钱成了阶下囚。钱,是人性的照妖镜,是人心的考量尺,是感情的试金石。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基本可以折射出他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底线。如今,在金钱这一面镜子面前,照亮了马有年宗亲的人品,虽然朴素无华,但纯朴、善良。我要为这位素不相识的中国农民点赞:乐平马有年,你是好样的,向你致敬!

一句遗言

马相伯(1840—1939年),江苏镇江人,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复旦大学创始人。他学贯中西,获得博士学位,南宋右丞相马廷鸾的次子马端临后裔,是廷鸾公第二十一世孙。

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的失败后,马相伯渐悟强国之道:“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以设立学堂为先。”于是下决心在中国兴办新型教育,培养救国救民人才。他先后创办震旦大学(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时代。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91岁高龄的马相伯发表《为日祸敬告国人书》、《国难人民自救建议》等文告,多次发表国难广播演说,痛斥日本侵略行径,全力呼吁对内团结,一致对外抗战。他先后发起组织江苏国难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爱国救亡团体,号召为抗日将士劝募义捐,积极组织救援难民和伤员;他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收入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他号召家庭“全家出动”参加救亡运动,儿媳和孙女牵头联合多名妇女,自购医疗用品办医院,救治抗日战士。这位爱国老人在上海的寓所被世人称之为“抗日民主堡垒”,被公认为中国抗战的精神领袖。 马相伯号召学生“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呼吁社会“耻莫大于亡国,战虽死亦犹生”。马相伯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抗日情怀深深注入他的血液。1939年是他百岁诞辰,国民政府对他颁发褒奖令,他也赢得“民族之英,国家之瑞”(国民政府贺电)、“国家之光,人类之瑞”(中共中央贺电)的赞誉。1939年11月,马相伯去世,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联名发唁电,如今其墓园在上海宋庆龄陵园内。

“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这是马相伯这位百岁老人的遗言,他宁肯自己去当一只“狗”,也希望能将这个民族唤醒,真可谓铮铮铁骨、热血可鉴!

一次会议

在中国大陆,有组织、大规模的马氏宗亲联谊活动,大多是从2006年左右开始的。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于2006年10月在江西省乐平市隆重召开,让“世马大会”第一次踏入国门,海内外马氏宗亲大规模的寻根谒祖、宗亲联谊由此有如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迅猛开展。

世界马氏恳亲大会是由泰国马氏宗亲总会倡议,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国马氏宗亲组织共同发起的,前三届分别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召开,在华侨华人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江西省乐平市争取到了2006年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的承办权,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暨马廷鸾、马端临生平研讨会于2006年10月在江西乐平市举行(第一次在中国举行)。

第四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以“文化、血脉、亲情”为主题,举行了团长会议、专题讲座、经贸洽谈、极峰会议等,拜谒马廷鸾公祠、马廷鸾墓,通过了马氏(乐平)宣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马氏后裔出席了此次盛会,他们聚集在乐平寻根问祖,恳亲联谊,进一步加强了海内外马氏的联系,促进了全世界马氏文化和经贸交流的发展。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发来贺电,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也发来贺电并题词:“和平发展,爱国大同”。中国侨联副主席李祖沛,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王林森等出席了开幕式。

“四马会”的热烈氛围和积极成果、美丽乐平蕴涵悠久的马氏文化、乐平马氏宗亲的热情好客、乐平干部群众为“四马会”的无私奉献,以及垂范后世的马廷鸾“四留”格言、影响深远的马端临《文献通考》后来都广为传颂;第四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有档次、有水平、有影响,载入了世界马氏联谊的史册。

一部巨著

有谱云:“迨至宋时,后裔贵与公,学富五车,精通六艺,仕宋荫补承事郎,后隐翥山,守先待后,继往开来,著《文献通考》一书,与经史并重”。贵与公,即廷鸾公次子马端临(1254—1340年),是宋末元初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潜心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积数十年辛劳著成历史巨著《文献通考》,是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十分完备、非常有价值的史书;该书体例别致,史料丰富,内容充实,评论精辟,被誉为中国最有影响的100本历史巨著之一。

典章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涉及范围极广,大到军政外交,小到生活琐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要遵守。从很早开始,中国历代统治者就十分重视典章制度的建设。在这一研究领域,专门研究典章制度的学术文献,出现了很多专著,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一部就是《文献通考》。

廷鸾公家中藏书丰富,马端临随其父生活,读书颇广。父亲去世后,他曾短期间内出任慈湖书院、柯山书院院长等学职,一生主要时间都在家乡隐居著书,是一位学识渊博、学风务实、人品正直的学者。这部《文献通考》他写了20余年,从30多岁时开始准备,一直到他50多岁才完成编写工作。

《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宁宗时历代典章制度沿革。体例仿杜佑《通典》,但分类更细。《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后人合之称为“三通”。《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方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治史者广泛征引与运用。

一脉相传

马姓始祖赵奢(马服君)是赵国公子,他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用今天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收税官。《赵奢说平原君》因为曾经入选课本而广为人知。他凭借过人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君主的赏识,良好的人格操守得到世人的尊重。他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马援伏波将军(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将领,东汉开国功臣。他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民国期间,孙中山先生为蔡锷将军亲写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东北抗日联军名将赵尚志曾经写过一首词:“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可见马援伏波将军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

廷鸾公,作为马姓始祖赵奢(马服君)、马援伏波将军的后人,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洁,重视人才荐拔,关心人民疾苦,对奸佞腐败疾恶如仇,对朝廷,对国家,对民族矢志忠诚。晚年辞官隐居故乡乐平,着书,教子,热心公益,是一位家乡百姓敬重的贤明,他传承了马氏的家风。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同样值得我们后人去传承。

我来自江苏省阜宁县,20年前,我只是知道江西省有个乐平市,对于乐平其他方面一无所知。2002年底到2003年初,老家的先贤们参修了第八次阜宁马岗马氏宗谱,从尘封的历史中,才明白我们根在乐平,600多年前从乐平辗转迁徙而来。20年来,血脉相连的乐平成了我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作为名相马廷鸾、史学家马端临的后裔, 我为先辈们筑就的辉煌历史而自豪,同时也要自觉承担起延续传统文化的责任,奈何本人才疏学浅,谨以此拙作纪念廷鸾公诞辰800周年。廷鸾公勤政爱民、刚正不阿的气节,以及精心提炼的四留格言,千古流芳,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和缅怀。

作者简介:马汝江:男,江苏阜宁人,1968年生,会计师;曾任国企、台企、港企财务部门负责人。十多年来,积极参与世界马氏联谊活动,同时利用业务时间从事马氏文化研究,发表相关文章近三十篇,六万余字,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奉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是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现居上海。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