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洲文集》编刻流传考

信息来源: 孙文明(广西) 发布日期: 2020-11-11 访问量:


内容提要:洲文集》又称《洲集》,是南宋洪适的别集,其祖本以及少量的抄本、刻本、活字印本至今尚存。祝尚书先生在其《宋人别集叙录》中对其版本做了一简略的介绍,但没有对其编刻流传进行详细考察,本文对该书的编刻流传进行考索,并指摘和纠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其版本记载的错误。

       洪适(1117——1184),初名造,字温伯,亦字景温,号洲,饶州鄱阳人(今江西乐平人)。洪适起于词科,工于丽偶,甚得皇帝赏识,孝宗时累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乾道五年,他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此后在家闲居十六年而终,卒,谥文惠。《宋史》有传。
    洲文集》是洪适的文集,收录了其生前的诗文、词科习稿、奏章 、疏议、碑传、词作墓志、祭文等著作。


洲文集》在洪适生前已经编订成集,死后疑由其后人,刊刻于犍为郡斋。流传和记载的版本系统比较简单,尚未刊刻之前为一百卷,刊刻之后为八十卷。八十卷的《洲文集》一直流传到今,有少量的抄本、刻本、活字印本至今尚存。

一百卷的《盤洲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洲文集》八十卷,宋洪适撰……许及之撰《(洪)适行状》,称有文集一百卷,藏于家。周必大撰《神道碑》称其论著为四方传诵,有《洲集》八十卷,与《行状》互异。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张萱重编《内阁书目》俱作八十卷,则及之所称其家藏之旧稿,必大所称乃其行世之刊本。”[1]P1378  按:此有误,周必大和许及之所称洪适的文集其实都为一百卷。

洲文集》其实在洪适生前已经编成,尚未刊刻,即为一百卷。许及之《洪适行状》:“有文集一百卷藏于家,淳熙十一年二月二日薨于正寝。”四库本周必大《文忠集》六十八卷中载《丞相洪文惠公适神道碑》:“罢政后,论著益多,四方传诵,有《洲集》一百卷。”欧阳刻本的《文忠集》中载《丞相洪文惠公适神道碑》也为一百卷。虽然《四部丛刊》本影印的《洲文集》亦载有周必大此《神道碑》,称其“罢政后,论著益多,四方传诵,有《洲集》八十卷”,然该文系后人删改之作。此《神道碑》周必大的署名为“少傅观文殿大学士、致仕益国公,食邑一万三千六百户,实封五千户”。然考《宋史·周必大传》,周必大在淳熙年间,才封为益国公,庆元元年,方以少傅致仕。
    可知四部丛刊影印的《洲文集》中所载的《神道碑》实际在刊刻时,已经过修改。文集当时只有八十卷了。

八十卷的《盤洲文集》

      洲文集》,在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中著录的卷数相同,都为八十卷。八十卷刻本的祖本今尚存,为宋蜀中刊本。
    此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其版式为十行,行二十字,单鱼尾(黑色),白口。版心刻有文集名、页数,版心下刻有刻工姓名田成。此本历经明朱大韶、项元汴、清代季振宜、徐乾学、吕葆采、宋筠、民国张元济诸家收藏。傅增湘《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和张元济《影印宋本洲集跋》中对此祖本有详细的记载和鉴定。然现存的祖本篇目依然残缺,比照目录,尚缺后序和跋。按照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中的记载还应缺一篇谥议。
    明代依然有不少的宋椠《洲文集》,还有较多的抄本。《内阁藏书目录》:“《洲文集》,八十一册全,宋洪文惠公适著,抄本,凡八十卷。”[2](第四册P302)竹堂书目》卷三有:“《洲文集》,十一册。”然而《洲文集》在明代后期渐趋消亡。毛氏汲古阁影摹宋刻,此后流传渐多。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洲文集》八十卷目录二卷,旧抄本,陈振孙《书录》载:洲文集八十卷,题曰丞相文惠公鄱阳洪适景伯撰’……集本罕有传布。毛氏汲古阁影摹宋椠,从此辗转传录,近且不止一刻。此亦依宋旧抄。”[2](第九册P758
    洲文集》在清代流传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翻刻本、活字印本、影宋抄本、抄本、节本、残本等。本文将根据相关书目和馆藏记载的情况,对《洲文集》在清代至今流传、现存的情况进行一简略的介绍。
   1)翻刻本    洲文集》在清代有洪汝奎晦木斋翻刻本,其版式为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栏。洪氏所刻之本与宋蜀中刊本较相似。其刻本依据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

丁丙《八千卷楼藏书志》 “《洲集》八十卷,宋洪适撰,抄本、洪氏刊本。”[2](第九册P421
    《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 “《洲集》八十卷,宋洪适撰,末一卷,校记一卷。○清同治光绪间泾县洪氏晦木斋丛书本。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栏,余有一帙。余据涵芬楼宋书本校七十二卷。词未校。”[3]P1205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洲集》八十卷,宋洪适撰,末一卷校记一卷。清同治泾县洪氏刻。光绪十年续刻本,傅增湘校。   四一○四(书名编号)   现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4]P348
    《中国丛书综录》 “《洲文集》八十卷,附录一卷,(宋)洪适撰 ,校记(清)洪汝奎撰  洪氏晦木斋丛书。”[5](中册P1268      按:①②③的版本都同出洪氏晦木斋刻本。

2)活字印本       祝尚书先生在其《宋人别集叙录》中称有:“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宜黄洪氏三瑞堂有活字印本,今江西省图书馆及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有藏本。”[6]P876
    按:此活字本版心镌三瑞堂,三瑞堂乃洪皓室名,洪皓政和年间在台州宁海为官,代摄县令,县中桃实、荷花、竹干皆有连理之枝,因建三瑞堂,后为洪氏堂号。活字本前有张敦仁序。此本最早为彭元瑞从天禄琳琅阁中抄出,天禄琳琅阁所藏乃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可惜已经不全,彭本后为宜黄洪星焕(乾隆进士)辗转抄得,错误甚多。洪星焕以该本示张敦仁,张敦仁又重为补定属洪氏,以活字本成书。

3)抄本 
    1、影宋抄本
     《四库全书》所录的《洲集》八十卷,无拾遗一卷,为浙江巡抚采进本。
   《总目提要》称:“此本为毛氏汲古阁所藏,犹从宋刻抄写。惟末卷拾遗子三篇,蠹损特甚。其余字句间有脱落,而卷帙完好,亦古本之仅存者。”[1]P1378
   《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洲集》八十卷,宋洪适撰。○天禄目有琴川毛氏影宋抄本,缺序跋及拾遗文四卷之二,即据入四库之本○吴门黄氏有影宋抄本。张金吾亦有惠红豆藏书。”[3]P1206
    宋楼藏书志》:“《洲集》八十卷,影宋抄本,宋洪适撰,后附行状及拾遗,惠红豆旧藏。”[2](第八册P981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一:“《洲文集》八十卷。影抄宋本,宋洪适撰,后附行状神道碑及拾遗文二篇,其《转运司乞移免折斛钱子》仅存二行。目录有后序、跋,亦阙。此书传本绝稀。曝书亭所藏仅有诗,未见全帙也。(卷首有红豆书屋惠栋之印,定宇诸朱记)”[2](第十册P326
    按:张金吾所藏《洲集》、宋楼所藏、铁琴铜剑楼所藏,为同一类,皆出惠栋的红豆书屋。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宋洪适撰,清嘉庆十九年洪振安影宋抄本,洪振安跋,四○九三(书名编号),现藏在中山市图书馆。”[4]P348
     《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清传写宋刊本,钤劳权印,已印入《四部丛刊初编》第一次印本。”[3]P1206《宋人别集叙录》:“《四部丛刊初编》初次印本用影宋抄本。”[6]P875可知此本即为影宋抄本。
    缪荃孙《艺风堂藏书记》卷六:“《洲集》八十卷,影宋抄本,仁和劳氏藏。书收藏有丹铅精舍朱文长印(丹铅生为劳权的号)、蒋氏求是斋藏书印朱文方印,劳权平甫白文两方印。”[2](第十四册P287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附录一卷,宋洪适撰,清劳权校补,四一○一(书名编号),现藏在上海图书馆。”[4]P349
    按:由此可见影宋抄本的递藏关系如下:先是劳权收藏,然后是蒋学卿(堂号求是斋),缪荃孙,接着是上海的涵芬楼,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2、抄本
    清代《洲集》的抄本记载和流传至今的有:
    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清初抄本,清王士祯跋 ,四○九四(书名编号),现藏在上海图书馆。”[4]P349
    2《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清写本,钤汪文柏古香楼印。”[3]P348
    按:汪文柏,字季青,号柯庭,安徽休宁人。康熙年间任官兵马司指挥,家有藏书楼“古香楼”、“藻堂”、“拥书楼”。
    3《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一卷,宋洪适撰,清抄本,清彭元瑞跋 ,四一○六(书名编号),先藏在湖南省图书馆。”[4]P349
    《香港所藏古籍善本书目》:“《洲文集》八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八册。宋洪适撰,清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现藏在香港大学图书馆。”[12]P762
    按: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号芸楣,江西南昌人。清代大臣、学者,其斋号为知圣道斋。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文集》八卷,宋洪适撰,清乾隆李平仲抄本,清李文藻校并跋,四一○八(书名编号),现藏在山东省图书馆。”[4]P349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清抄本,清翁心存跋 四一○○(书名编号),现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4]P349
    按:翁心存 (17911862),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熟人,清朝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赠太保,谥文端。
    《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清写本,钤许考藏印。”[3]1205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宋洪适撰,清抄本,清丁丙跋,四一○二(书名编号),现藏在南京图书馆。”[4]P348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一卷,宋洪适撰,清吴氏四古堂抄本,吴允嘉校并跋,四一○五(书名编号),现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4]P349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宋洪适撰,清文珍楼抄本,四○九八(书名编号),现藏浙江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即现在的天一阁博物馆)。”[4]P348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清抄本,四○九六(书名编号),现藏在复旦大学图书馆。”[4]P348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清抄本,四○九七(书名编号),现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4]P348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宋洪适撰,行状、神道碑、拾遗一卷,宋周必大撰,清抄本,四○九九(书名编号),现藏在陕西省图书馆。”[4]P349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八十卷,清抄本,四○九五(书名编号),现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4]P348

 选本(节本)

从现存的版本来看,《洲集》是存在选本或节本的。存在的选本是明清人从《洲集》中选编而成的,主要有文集、诗集和词集三种。洲文集》十五卷
     瞿中溶(1769——1842)其在《古泉山题跋》中记载:“旧钞本《洲文集》十五卷,每集纵横皆二十字。上册八卷九十二页。下册七卷九十页……此抄本十五卷。予曩在吴,趋旧肆中搜得,藏之四十年矣。书手虽不甚精妙,中尚有缺字,然墨色纯旧,决非近代人所为。前有十五卷之目,目后有题款一行云:‘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观文殿学士、开国侯食邑三千户,实食邑二千五户,洪适景□’。似非后人所能杜撰也。其目分内制、外制、题跋各一卷、经筵故事及策题、昏聘、礼书共一卷、致语三卷。上梁文、清词、疏文、祝文各一卷、祭文二卷、行状、墓志铭各一卷。昔王渔阳《居易录》谓朱竹坨所藏《洲集》有诗而无文,则此十五卷为前辈藏书家所未见,亦不可不宝贵矣。”[7]P362
    洲诗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书流传颇少,王士祯《居易录》谓朱彝尊所藏《洲集》仅有诗。则藏书家已罕睹全帙。”[1]P1378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一:“《洲文集》八十卷……此书传本绝稀。曝书亭所藏仅有诗未见全帙也。”[2](第十册P326
    《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清写本,九行十八字,王士祯朱笔校并跋,钤朱彝尊印。”[3]P1205
    按:上面三者所指该为同一本书。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诗集》十卷,宋洪适撰,清抄本,清吴长元校并跋,四一○九(书名编号),现藏在浙江图书馆。”[4]P349
    洲词集》
    《北师大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洲词》集三卷,宋洪适撰,清抄本,一册,十行二十四字,无格,钤‘冯雄印’、‘南通冯氏景岫楼藏书印’。” [8]P 292

残本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志》著录的卷数相同,都为八十卷,清抄本、影宋本多为八十卷,可知八十卷为足本。
    《中国丛书综录》:“《洲集》三卷,(宋)洪适撰”。 [5](中册P1268
    《中国丛书综录续编》:“《洲集》一卷 ,(宋)洪适撰”。 [10]P354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文集》八十卷 、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清道光二十七年抄本,清方蕊校,存六十七卷,(一至十四 、二十二至三十五、四十四至八十、拾遗、附录全)   四一○三(书名编号),现藏在南京图书馆。”[4]P349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洲集》十三卷,宋洪适撰,清抄本,四一○七(书名编号),现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图书馆。”[4]P348

结语

以上是有关《洲文集》编刻源流和版本流传一些简要梳理和考查,并指摘和订正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关于其版本论说的错误。由于该文集版本流传不多,专门研究者甚少,目前仍留有许多阙疑,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和考究。如宋椠《洲文集》究竟刻于何时,该版本的后序及跋、谥议的辑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极大推动洪适诗文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C]·北京:中华书局 1965 
[2]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6。
[3] []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 藏园订补·亭知见传本书目 [M]·北京:中华书局     2002。
[4] 顾廷龙,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 中国丛书综录[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6] 祝尚书 ,宋人别集叙录 [M]·北京:中华书局 1999
[7]  []黄丕烈、王国维等 ,宋版书考录[M]· 北京: 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社 2003
[8]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录[M]· 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社 2002
[9] 四库全书,第1147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87
[10] 施锐,中国丛书综录续编[M]· 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社,2003。
[11] 四部丛刊 [C] ·上海:上海书店印行 1989
[12] 贾晋华 ,香港所藏古籍书目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作者:孙文明,广西大学2011级古典文献研究生,该文已经发表在《郑州师范教育》2012年05期上。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编辑: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