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中国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故能绵延千载,为国人珍赏。天地造化,山川风物,画家尽收眼底,凝于笔端。在真山真水中体验生活,在烟云变幻中涌动情怀,画“胸中山水”,抒“心中逸气”,这是中国画家最爱追求的境界。马氏后裔、岭南画派马流洲先生就是一位善于通过笔墨抒发炽烈情感的著名画家。
记得1996年10月26日至30日,乐平召开“洪皓、马端临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马流洲先生在乐平宾馆作画时的情景,他那专注的神情,那大笔一挥的潇洒,那水墨淋漓的画面,令观者赞叹不已。看画家马流洲作画,是种享受,一种心灵的震颤。
十年后,依然是金秋十月,在乐平举办第四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期间,我又一次有幸近观马流洲先生作画,面对宣纸,他是那样从容不迫,那样驾轻就熟,那样挥洒大气,山川幻化,云水奔涌,让人在充满韵律的欣赏中陶醉。他那次画的是一张名为《一派生机》的大幅山水画,是画家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立案边5小时为乐平市政府即兴创作的。作品表达了画家对乐平市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为开好这次世马会所作努力的感激之情。国画《一派生机》以黄河壶口瀑布为题材,展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伟气势,寄意乐平人民在乐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如伟大的母亲河一样浩浩荡荡奔腾向前,到处呈现一派生机。
画家马流洲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经历了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凭着聪颖、勤奋、执着,一步步走进了艺术殿堂,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艺术历程:
1942年出生于广东潮汕平源的贫苦农家,从小艰难困顿的生活磨炼了他坚韧的意志,1961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深造,系统学习了中西绘画理论和技法,打下了扎实基础;20世纪70年代,他在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的艺术主张和方法的指导下勤学奋发,并将关山月、黎雄才等诸位大师独到的山水画法巧妙地融入自己的大写意山水画中,丰富了表现形式。创作中,他继承传统而不在传统中徘徊,注重生活的真实而又观照人类文化的现代意识。因此,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浩然之气潜于其中,神采飞扬披于其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艺术个性,取得了累累硕果。
天赋、勤奋和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三要素。马流洲之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得益于他的天赋和勤奋。勤奋这一点,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习前人绘画思想和作品,从中国传统山水画包括岭南画派一些大师以及当代许多优秀画家身上吸取有益于自己创作的精神和营养。临摹、写生、创作、读书、勤悟,即便是在繁忙社会工作之余也偷闲创作,画出一幅幅精美的力作。我认为他的性格中有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他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执着的追求精神。他从艺几十年,一直在探索:如何从生活中寻找创作题材;如何从想象中寻觅艺术的真谛;如何从继承中寻找创新和发展;如何以满怀激情去创作出心中的画卷。知难而进,笔耕不息,在弘扬和发展岭南画派绘画艺术上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岭南画派主张艺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博采众长”,强调有扎实的写生实践和摹写的功底,把自然山川升华为艺术景物,达到“雅境”,体现出艺术家的人生理想和艺术情操。马流洲深谙岭南画派的绘画思想与特点,并把它融入中国山水画的大境界中加以发挥。面对当代山水画的格局,他有清晰、明确的认识。综观马流洲近二十年来的创作,可以看出他靠自己的辩证智慧,做出了明智的选择:看真山水,写真性情,在写生的基础上写意、写趣事、写心,力追气度博大雄浑风格。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石涛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言,马流洲十分注重从大自然中吸吮养料,对祖国的大好山川有种特殊感情。他多次北登泰山、长白山,南探珠江源头,西上张家界、天山,还深入到云、贵、川深山老林写生作画。朝观日出、暮览烟霞,听万壑松涛,看千山飞瀑,领略大自然雄壮之美。以真山水作为自己创作资源,用笔墨来写山水的真性情,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2006年2月,他应邀为天安门城楼中厅创作《江山永泰》巨幅山水画,这是画家宏卷巨制的代表作。为画好这幅巨作,马流洲三次登泰山写生,上百次观云海,惨淡经营,几易其稿,反复提炼,寻找最佳表现形式,以深化《江山永泰》这一绝妙的主题。巨画苍松屹立,千峰涌翠,万里腾波,一轮红日从云海中腾跃而出,灿烂无比,它象征着伟大祖国永远蒸蒸日上、国泰民安、民族兴旺,雄伟壮观的气势给上天安门城楼参观的中外宾客以强烈的震撼。
马流洲的山水画,突出特点是深沉浑厚、博大隽永,有大气魄、大气势,是大山水画。他的作品既有北派山水之粗犷、雄伟,又有南宗山水之灵秀、优美。他酷爱祖国河山的壮美,无论是家乡清奇的粤北山水,还是奔流的黄河、雄伟的泰岳,抑或是林海原野,都画得痛快淋漓,沉雄大气。反映了他豪爽、直率的性格。他身上很自然地兼有北人的豪迈和南人的灵秀。这一特点,也见于他的水墨语言。他作画时意在笔先,大处着眼,落笔惊风雨,有横扫千军之力,同时又从小处着手,细心收拾,用笔苍劲而灵动。他常常爱用大斗笔,顺笔、逆笔、中锋、侧锋,下笔成形生趣,散锋勾点擦皴,反复渲染,墨彩浓厚华滋,画上峰峦变幻,激流奔湍,气象万千。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流露的记载。马流洲的画充满激情,他是用情感去作画的画家。从他的山水作品中,可以阅读到画家对生命意义的深层理解与感受,在探索自然的景观中,即便是苍虬的古松、葱茏的小树、苍茫的远山和湍急的飞瀑,在画家墨彩交融、线面综错中幻化成与大自然互相映照、相互诠释的乐章。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水拍云崖》、《九派千秋》、《春和景明天地宽》、《瀑击千壑动》等宏卷巨幅,还是清新洒脱的《初雨》、《村渡》小品,都融注了画家的思想情感,给人很强审美愉悦。他特别擅长画水,画家对水性有独到的见解,并把水赋予人的性格加以升华。奔腾不羁的瀑布仿佛是从云雾里挤出来的水,画家能巧妙地将山的质感和水的动感统一到和谐的画面之中,凸显主题,深化意境。读他诸多观瀑图佳作,若身临其境,如闻水声,试想,如果不是画家深入生活,与大自然心照神交,写胸中逸气,是不可能画出这样感人至深的作品来的。
生长在南国的马流洲先生,数十年的游历、写生、创作,不断丰富了他的艺术实践。他是一位有艺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山水画家,并以积极进取的心态观照、走向现在,张扬写意笔墨山水画的动态生命力,强化艺术表现的震撼力,从而使其山水画存在着一种融汇气正道大的感召力量。他能以其大智大勇跋涉在中国画创作的艰辛之道上,对艺术至精至诚的追求,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他的努力是成功的。
二十多年来,画家马流洲的作品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出,深受人们赞赏。尤其是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水画个展,受到了美术界专家一致好评。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马克概括马流洲的画有“气势美、节奏美和意蕴美”。著名画家钱海原说他的画“画出了山的雄浑、博大和凝重,画出了水的柔弱、秀美和灵气”。而著名美术理论家孙克在总结评价马流洲的山水画时说:“画家马流洲成功地继承和发扬了岭南画派深入生活接近自然、追求变革、注重传统的精神,也是关山月、黎雄才二位大师的艺术衣钵的真正传人。”马流洲独树一帜的山水画,还被名家称为“马家山水”风格。勤奋、执着的画家马流洲,在艺术道路上永远不会息步,如今,他正在寻找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竭力拓展本民族优秀艺术,向更高的境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