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端临的家世及其实学思想(下)

信息来源: 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发布日期: 2025-03-21 访问量:



马端临的家世及其实学思想(下)

马水金


二、马端临的实学思想

马端临师从休宁曹泾。“曹泾,字清甫,号弘斋。屯田郎中矩之裔。幼颖悟,八岁能通颂五经。不专攻举业,研穷经学尤精,诣朱熹氏之书,故为文率皆典古有法。丞相马廷鸾尝招置宾塾,教其诸子端临等。后端临博学知名,撰《文献通考》,岂学实自泾出。”

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中进士,八年调池州教授,在家等待补缺上任。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廷鸾娶徽州婺源甲路张氏,入赘张家因此廷鸾在婺源的时间较多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廷鸾赴池州教授任对徽州和池州的学人非常了解,故请得徽州大儒曹泾执教。马廷鸾著有《六经集传》、《读庄笔记》、《皇极观物外编》等书,儒学造诣极深,朱熹曾孙朱濬从廷鸾学可见端临儒家家学也非常深厚。

马端临博极群书,洞察“理乱兴衰”,精通“典章经制”,成一代大儒。他自言“先儒之绪言未墜,足资讨论,虽圣人亦不能臆为之说也。窃伏自念:业绍基裘,家藏坟索,插架之收储,趋庭之问答,其于文献盖庶几焉。常恐一旦散轶失墜,无以为属来哲,是以忘其固陋,辄加考评,旁搜远绍,门分汇别”终成《文献通考》。

端临“自以宋宰相子耻北面他姓,怀宝藏器,”未能刊行。“延祐四年七月,(元)仁宗命宏文辅、道粹德、真人王寿衍访道行之士。十五年十二月,行至饶州,教授杨甲关称乐平州儒人马端临:‘行履端纯,词章雅丽,家传鼎鼐之谱。幼繙馆阁之储,知前代之典章,识当世之体要,以所见闻著为成书,凡于治道有关者无不表分汇列,井井有条,治国安民直举而措之耳,可谓济世之儒,有用之学。’”

至此,济世之巨著《文献通考》才为世人所知。

杨甲关称端临为“济世之儒”,其学为“有用之学”,这就是实学。刘学智先生认为:“实学有以下特殊的形态:其一,通经致用之实学。其二,经世致用之实学。“经世”即治理世事;“致用”即尽其所用。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现状,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治国安民之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实事、实功、实效、实践的思想特点,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经世致用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儒学传统。”那么,从哪里可以具体体现马端临的“济世”呢?本文仅从马端临“量入为出”的经济思想方面,谈谈端临的儒家实学思想。

马端临说:“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抄,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为出。”同时引用西汉贾山的观点:“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用,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什一而籍,君有余财,民有余力,而颂声作。秦皇帝以千八百国之民以自养,力罢而不能胜其役,财尽而不能胜其求。一君之身耳,所以自养者驰骋弋猎之虞,天下弗能供也。”

  “马端临认为:“量入为出以制国用”原则的核心是在节源。因为国家正常的收入和民力的负担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只有在支出上打主意。只有提倡节俭,压缩开支,才能做到不加赋税而财政有节余。他考察了历代国用的得失,认为历史上凡是富裕的朝代都是节俭所致。而贫弱的朝代总是侈奢至极、费用过度所促成。从而得出:节俭致富,纵侈则穷;节俭致盛,纵欲则亡的结论。”

马端临亲历丧国痛,在反思宋朝灭亡的惨痛教训时,做了深入的分析。宋朝的政治制度,完全建立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之上,集权于皇帝一人,中书省、枢密院、三司是三个平等独立的单位,各有所司,互不相属,因此“谏官范镇上书宋仁宗‘古者宰相制国用,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愿使中书、枢密院通知兵民财利大计,与三司量其出入,制为国用,则天下民力庶几少宽。’”根据南宋当时的财政状况:北宋末,全国有二十三路,一千二百三十四县;到南宋时只剩下十三路,七百零三县。以东南半壁的生产,来应付宋朝廷如此庞大的需要,财经上的危机自然不可避免,朝廷只得用增税的方法来弥补,弄得民间社会日渐困乏,仍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宋室只有贫弱依旧,偏安一隅。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记载了一个发生在他家乡的真实故事,真实再现了当时加赋之酷。“宋咸淳六年,江东包饶州乐平县士民白札子陈:‘恭维公朝勤恤民隐,比年以来,宽恩屡下,有好郊禋则预放明年之租,秋苗则痛除斛面之取,快活条贯,诚前所无,惠至渥也。今有五代以来所未蠲之苛政,四海之内所未有之暴赋,而独于小邑不得免焉。倘不引首一鸣,是疲民永无苏醒之期矣。窃见五季暴政所兴,江东、西酿酒则有‘麴引钱’,食盐则输‘盐米’,供军须则有‘鞋钱’,入仓库则有‘䕠钱’。宋有天下承平百年除苛解娆,䕠之征一切削去独盐䕠米一项诸路皆无而江东独有之江东诸郡皆无而饶州独有之饶州六邑皆无而乐平独有之照得本州元起催苖额十有八万此正数也乐平正苖二万七千五百餘石每石加盐米四斗、‘二斗八升二合於是一石正苗非三石不可了纳夫所谓正苗者隶之上供籍之纲解颗粒不敢言蠲减者也加盐䕠米者上供纲解未尝取诸此徒以利郡县而已夫均為王土而使此邑独受横敛岂理也哉士民怀此欲陈久矣徒以前此版籍不明苗额失政复哀吁必遭沮格今推排成矣租额登矣正赋之毫髮不遗者民既不敢亏官则加赋之苦乐不均者官稍捐以予民宜无不可且此项重敛利归州郡害在闾阎,其於朝廷纲解曾无损益用敢合词控告欲望特赐指挥行下本州契勘乐平毎年输纳盐䕠米一项诣实供申从朝廷斟酌蠲减施行。

对其详细过程,马端临说:“先公(马廷鸾)丁卯(咸淳三年,1267年)居忧时,与郡士李君士会讨究本末。戊辰(咸淳四年)入觐,继登揆席,讽李拉邑之士友,请于郡,俾郡上其事,而久之未有发喙者。先公乃自草白札子,作士民所陈,径自朝省下本州契勘,而郡守回申,止欲少作豁除,具文塞责。盖此米虽不系上供,而州县经费所仰,故郡难其事。先公却回元奏,俾从实再申,守知不可拒,乃再诣实申,上,即进呈,奉旨蠲除。”联系《宋史·马廷鸾传》,可知南宋乐平减赋的过程是:丁卯年马廷鸾丁母忧居乡期间,曾与郡人李士会讨论乐平盐蕨钱始末;戊辰年马廷鸾人朝,不久兼权参知政事,讽言李士会带领饶州士民向饶州知府请求蠲减,希望饶州知府能把此事报告政府,然后他在朝中活动,以达到蠲减目的;咸淳五年马廷鸾进为右丞相,次年,在李士会没有动作时,他“自草白札子,作士民所陈,径自朝省下本州契勘”;但饶州知府对蠲减米钱态度消极,“止欲少作豁除”而不想全部蠲减,马廷鸾却坚决要求“使实再申”;在饶州知府第二次报告时,马廷鸾当即进奏,度宗同意,他“奉旨蠲除”。因为加赋的受害者是百姓,受益者是郡县;从减赋中失去经济利益的是饶州府,而不是中央,加上马廷鸾的积极活动,盖自晋天福时创例,至是凡三百一十四年而始除云。’马廷鸾设法蠲除饶州加赋,惠及家乡。马端临非常重视其父亲的功劳,“此宋咸淳年间事,《通考》所载本不及咸淳,但欲见此项蠲除之难,故述其本末。”

从中可以看出,地方在执行中央政策时,经常只在乎本位的利益,往往不在乎国家利益和老百姓的死活,因为南宋偏安一隅,庞大的官僚机构需要运转,国家层面又不开源节流,统一财经管理,除了加赋,别无他法,这一点马端临非常清楚。马端临是乐平人,地方老百姓沉重的经济负担他都是亲身体验的。马廷鸾这一行动体现了作为一个宰相对朝廷政策的维护,同是也体现了他对底层百姓的爱护和同情,反映了一个具有儒家思想的官僚经世致用,身体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学思想,马端临与乃父一脉相承。

宋朝并非没人注意这个问题。司马光等提出:“‘国用不足,在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冘滥,军旅不精。必须陛下与两府大臣及三司官吏,深思救弊之术,虚以岁月,庶几有效,非愚臣一朝一夕,所能裁减。” 神宗继位后,尤先理财。后王安石执政,就“议置三司条例司,讲修钱谷之法。”三司条例司为改革总汇,其首先规定者,即为预算。”

有预算,才会有“节源”,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就不花,才不致国困民穷。可惜,即算有王安石变法,宋室统一经财预算未能实行,又不懂得开源节流,直到北宋末靖康元年,言者论天下财用,岁入有常,须会其数,宜量入为出。比年以来,有御前钱物、朝廷钱物、户部钱物,其措置裒敛、取索支用,各不相知。天下常赋多为禁中私财,上溢下漏,而民益重困”的糟糕局面,最终成为导致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马端临深为痛惜的。

马端临在反思南宋灭亡的原因时,针对先朝的财经弊端,提出了“量入为出"的反思,以供后世执政者借鉴。倒是新入主中原的元廷注意了这个经世大儒。他们认为“其书(《文献通考》)用心二十余年,卷帙繁多,若令官为镂板以广其传,非惟不负本儒平生所学,且于世教有所补益,寿衍韪之。为表进于朝,复关江浙行省,缮送翰林国史院,考校佥谓,纂集古今浩汗,该博殚极精力,有益后学,遂移咨本省转劄饶州路,仍下本州礼请马端临亲齐定本赴路校勘板行。”这部史学巨著始得以刊行传世。

马端临国家统一财政,统一规划,量入为出为国用的实学思想,在当代仍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总量处于世界第二,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我们还是要勒紧裤带过紧日子,做什么都应量入为出。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24年预算报告,“‘该花的花’,体现在基层‘三保’、民生支出等不含糊。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是今年财政政策的“重头戏”。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667亿元;中央财政安排教育领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4085亿元;.......‘该省的省’如何体现?中央部门将在‘过紧日子’上作表率。 从2024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来看,中央本级支出41520亿元,增长8.6%,扣除重点保障支出后增长0.3%。据介绍,近年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合理安排中央部门支出,增加对地方转移支

付;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






引用文献

 康熙《休宁县志》卷之六文苑》。

《文献通考·自序》。

③④⑯《柔桥文钞》卷十四《传志·补元史马端临传》。

 刘学智《关于实学研究的方法论散议》载自《实学研究》第一辑。

⑥ ⑦文献通考·国用考一·历代国用》。

 肖也珍《试评马端临的理财思想——读<文献通考·国用>札记》。

《宋史》卷一七九《食货志下一》。

⑩⑫《文献通考四《田赋考四》

 见《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王培华著《马廷鸾、马端临与咸淳减赋及其思想史意义》。

《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

 邓之诚《宋辽金元史》五《王安石变法》。

《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

 汪文正《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批准2024年预算报告——翻阅“国家帐本”,今年的钱这样花》,《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314日。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