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映照下的党纪光辉
——解读借据中的“纪律密码”
乐平市档案馆
1 921年7月下旬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这艘历史的航船,经北京孕育,在上海制造,从嘉兴南湖启航了。自此,也正式开启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漫长历程。在党的历史上,有着很多彰显党群真情交融、干群鱼水情深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到我们党的如山承诺、如铁纪律。
今天,让我们通过两张共产主义水库建设时留存下来的残破
借据,来看一看先辈们的纪律意识是怎么深入骨髓的。
回溯至1958年,为改变“水旱频仍几时休”的困境,四万多乐平儿女,以“要高山搬家、叫河水让路”的雄心壮志,以手挖肩扛、打洞放炮的原始方式,向大自然宣战,誓要在这片土地上筑起一座丰碑。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党的纪律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物资极度匮乏的困境,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采取了打借据、理账目的方式调配资源。每一份借据,都是对信仰的坚守,对纪律的尊崇;每一笔账目,都清晰记录着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与无私奉献。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身作则,他们不仅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
这两张借据是略显发黄的毛边纸材质,由于时间久远,纸张边缘已经受损严重,多处位置也有明显的褶皱和小洞。当我们仔细参阅这张“破旧”借据,其上,‘今借到,检察院茶椅壹张整’‘今借到,乐平市邮电局电话机壹部,避雷器壹台整’几行钢笔字工整地跃然在借据纸之上。在那个年代,一张借据、几行钢笔字代表的不仅仅是纸张上的黑白印记,更是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与严明纪律的生动写照。它见证了党如何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如何在挑战中保持定力,如何在艰难中凝聚力量。正是这份纪律的力量,让党带领乐平群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最终让共产主义水库从梦想变为了现实。
岁月流转,翠平湖依旧碧波荡漾,它不仅灌溉了乐平的田野,更滋养了共产党人的心灵。每当微风拂过湖面,我们仿佛能听到当年响彻云霄的呐喊声,看到人们坚毅不拔的身影。这些画面,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