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平市历代名人暨洪皓马端临(历史文化)研究会2024年年会上的讲话
乐平市副市长 朱柳英
各位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各位名研会会员、各位文化爱好者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又是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期,又是一年一度的乐平市历代名人暨洪皓马端临(历史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名研会)年会,大家欢聚一堂,共飨乐平文化大宴,共商乐平文化大事,共谋乐平文化发展,令人开心、令人鼓舞、令人期待。在全国两会期间,召开我们名研会年会,已经成为一个传统。这是一个好传统,应该继续传承下去,通过年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我们名研会一年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以名研人的拼搏努力,奋力用实干为我市工业强市、贸易兴市、文化立市做出名研人更大的努力。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名研会2024年年会。对我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和学习机会。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饱读诗书的儒雅之士,有年届七旬的老年智者,也有正值芳华的青年才俊;有籍籍无名的初学新手,也有蜚声文坛的知名人士。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名研会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名研会始终秉持“阐发、传承、弘扬”工作理念,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自觉,坚持文化传承,忠诚履职,文化赋能,服务发展,为我市精神文明领域传承文化遗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民、资政参考、续写文化繁荣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尤其是乐平历史文化走出乐平、走进京城,取得了历史突破,迈出了坚实步伐。2023年8月6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实学研究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洪马文化专业委员会,标志着“这不仅仅是要探讨我们乐平层面上的洪马精神、洪马文化,而是要把我们乐平洪马文化的研究提升到国家层面国家水平去研究”,可喜可贺。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名研会的全体同志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中央提出要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中,基于中国灿烂历史和悠久文明传承的文化自信,是前面三个自信的基础和核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乐平市委坚持“工业强市、贸易兴市、文化立市”三手发力,并把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作为最大的民生、民心工程,坚持文化立城、文化立业、文化立人,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强思想保证!
刚才,徐行溥会长在报告中提到“古为今用,古今观照,讲好乐平故事”。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名研会的使命所在,我们就是要把乐平历史文化前世今生、深厚底蕴、丰富内涵的故事讲给人们听,告诉大家古代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同时,名研会要积极主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紧扣“文化立市”要求,勇当“排头兵”、争做“先行者”,为乐平的文化建设事业当好参谋、做好助手,多提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意见和建议,多做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年一度的年会,旨在营造乐平历史人文学术研究氛围,加强人文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拓展会员学术视野,提升会员学术研究水平和综合素质,引导广大会员潜心科研、努力创新,打造好名研会“一刊(《翥山洎水》会刊)一平台(“乐平文化与乡贤”微信公众号)”品牌。在这里,我谈几点个人的认识,与同志们共勉。
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在坚守文化传承上再提质。文化的力量贯穿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全党“不忘本来”“不忘初心”,不忘本来,内含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追根溯源;不忘初心,才能真正浚通拓展未来的源头活水,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总书记所说的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乐平置县从东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至今已有1846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我们这块古老而又现代、绿色古色红色三色文化于一体的赣东北大地上,有着古人类遗址文化、南窑陶瓷文化、古戏台文化、红十军革命文化……等等。“忠毅爱国、坚韧不拔,执着进取、自强不息”的“洪马精神”,已成为新时代乐平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源泉。尊重历史,记载历史,再现历史,宣传历史,不仅有利于传播优秀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而且在教化人民、资政参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我市历史文化、历史名人的研究,需要我们名研会全体会员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始终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文化方向,立足实际,深入发掘、整理、研究乐平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乐平文化薪火相传,不断培育和丰富我市厚重的文化底蕴,从而展示地方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年会,进一步加强人文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力争在乐平历史文化、历史名人研究,诸如洪马文化、赣剧文化、宗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再多出新作、再多创佳绩。
二要坚持文化赋能,在创造文化精品上再提升。要树立打造品牌的思想观念,铸就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使之成为推动乐平发展进步的文化标识和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近年来,由名研会主持编撰的《乐平乡贤》《乐平历史概览》等优秀文化书籍,已成为乐平为之少见典藏文化读物,深受广大读者的青睐和饱赏。同时,也为乐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现在,会刊《翥山洎水》、“乐平文化与乡贤”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我们名研会全体同仁坚持文化赋能助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年会的交流发言以及今后开展的专题研讨会认真总结经验,从各位老师和会员的意见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加优秀、更加厚重、更能体现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精品佳作,让更多的人通过名研会“一刊一平台”走进乐平、关注乐平、了解乐平、熟知乐平、爱我乐平、兴我乐平。当前,正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也希望各位会员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积极投身乐平的发展热潮,赋能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发展,用你们的多彩镜头和生花妙笔为乐平明天的美好图景增光添彩。我相信,市委提出的“文化立市”战略,会激励更多的研究会员、本土作家、艺术家在创作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不断迈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乐平这片热土的优秀作品,为乐平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独特的贡献。
三要强化人才引领,在搭建研创平台上再提级。名研会要积极利用文化能人引领效应,支持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充分发挥会员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通过挖掘吸纳文化人才、乡贤人才和文艺创作人才资源,不断壮大乐平历史文化研究会队伍。鼓励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创作,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乐平历史文化、历史名人研究工作,引导广大会员潜心科研、努力创新,为开发保护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切实把名研会建设成为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历史文化事业上的“智囊团”和“思想库”。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战线首要任务,积极实施“传承+”工程,让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既“有质有效”又“常态长效”,推进“载体+”建设,让文化活动既“有心”又“有形”,做好“文化+”文章,让文化资源既“富脑袋”又“富口袋”。要用历史文化焕发出来亲和力、创新力、凝聚力,来塑造乐平崭新的人文精神。尤其是要充分挖掘那些能够体现乐平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资源,把它们打造成集旅游、经贸、文化于一体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断擦亮乐平“中国古戏台之乡”“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赣剧之乡”等特色文化金字招牌。同时,要加强与省内外有关院校、有关机构、知名专家、学者的联系与合作,积极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水平、扩大影响。
同志们,把乐平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高品位的文化强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希望名研会全体会员和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爱好者,齐心协力,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乐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谱写灿烂辉煌的中国式现代化乐平华章,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作出我们名研会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