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政策法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200问》相关知识点

信息来源: 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5-07-04 访问量:

86.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包括哪几类?
答: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本章以下简称“监测对象”)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
87.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分别是指什么?
答:脱贫不稳定户,是指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返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是指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新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一般农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本章以下简称“突发严重困难户”),是指虽然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监测范围,但受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影响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农户。这类群体可以是脱贫户,也可以是一般农户。
88.易返贫致贫人口与监测对象有区别吗?
答:易返贫致贫人口与监测对象是同一个概念。
89.监测对象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答:监测对象的认定有着一套综合体系,主要包括农户的收入、合规自付支出、突出困难问题和自主应对能力。工作中,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识别认定,重点关注农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同时关注他们在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统筹考虑收入支出情况以及农户自主应对能力,进行综合研判。具体工作中,认定监测对象可分为两类情况:一是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监测范围,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突出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一般应识别为脱贫不稳定户或边缘易致贫户。二是虽然农户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监测范围,但因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影响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突出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一般应识别为突发严重困难户。
90.认定监测对象都有哪些程序?
答:认定程序包括:乡村入户核实和农户授权承诺、民主评议和村公示、县级审核批准和公告。村公示环节原则上只在村内开展一次,县乡不再重复公示。监测对象认定要经县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等)批准或授权批准。
91.认定监测对象是否有时间要求?
答:认定工作坚持应简尽简、公开公正原则,从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发现风险线索之日起,到完成监测对象识别认定,一般不超过 15 天,其中村内公示不少于 5 天。
92.如何提高监测对象识别纳入的效率?
答:一是及时掌握情况。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群众骨干要通过走访、听取群众反映等方式,主动及时掌握农户家庭情况,尤其是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问题和困难的农户,要第一时间入户了解、核实,及时组织分析研判。二是加强预警分析。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等都应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在国家系统、省系统,以及“12317”平台中及时发现、处置农户自主申报和行业部门推送的预警信息。三是优化工作程序。监测对象认定的信息比对与识别程序同步进行,推动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数据共享、比对结果共用,排查识别监测对象时点前三个月内已开展过信息比对的低保对象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可不重复比对。制定帮扶措施计划应与监测对象认定同步开展。
93.民主评议应通过什么方式开展?
答:各地可结合实际,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扩大会议等方式开展民主评议,确保过程结果公开、公正。
94.监测对象系统录入的识别时间以什么时间为准?
答:常态化识别的监测对象以县级批准时间为准,批准后10 天内完成系统录入。进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中的“绿色通道”并经核实认定的监测对象,以录入“绿色通道”的时间为准。
95.监测对象是按户籍地识别,还是按常住地识别?
答:原则上以户籍为依据,统筹考虑实际居住情况和家庭成员共享收支情况进行精准识别认定。实际工作中,一般应首先由户籍所在地开展识别,便于落实相关政策,确有特殊情况不能由户籍地开展识别的,由常住地牵头负责,及时纳入监测、落实帮扶,确保监测不留死角。易地搬迁群众由迁入地负主体责任,迁出地配合迁入地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
96.所有的拟纳入监测对象是否需要签署承诺授权书?
答:是。在监测对象认定前,农户所有家庭成员应通过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书面等方式签署承诺授权书(特殊情况个人可书面委托他人签署),承诺提供的情况真实可靠,并授权查询、核对家庭收入、财产、支出等信息,确保依法依规通过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数据比对。
97.如何做到精准施策?
答:要准确认定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根据家庭成员劳动能力及发展需求,因人因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切实体现“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实施精准帮扶。要充分运用好行业部门政策举措,统筹协调好各项帮扶工作,强化行业部门责任落实,合力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对义务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且风险单一的,要及时实施针对性帮扶措施,尽快解决问题,消除风险;对风险复杂多样的,要分层分类实施综合性帮扶措施,做到管用够用。要更加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着力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至少落实一项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勤劳致富;对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力半劳力,要创造条探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
98.对监测对象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有什么要求?
答:开发式帮扶,是指通过提供劳动机会,帮助提高劳动技术或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或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开发利用土地、房屋或其他生产资料等途径,促进农户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帮扶措施。对监测对象实施开发式帮扶要以促进稳定增收为根本目的,要注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要带动监测对象就业或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环节。直接发钱发物、入股分红和对提升劳动能力没有直接作用的技能培训不属于开发式帮扶措施。
99.如何使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对监测对
象实施帮扶?
答: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综合使用行业政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社会帮扶力量等,对监测对象开展精准帮扶。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监测对象、脱贫户增收,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资金需求。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完善奖补政策设计,支持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贴息、发展类补贴等,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引导监测对象通过参与生产提升家庭经营性收入。支持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明确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带动生产、帮助产销对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充分受益,并向监测对象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到帮扶车间就业,优先聘用从事公益性岗位,对跨省就业的监测对象适当安排一次性交通补助,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安排“雨露计划”补助,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按规定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监测对象务工就业增
收。
100.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的条件是什么?
答:收入持续半年以上稳定且超过当年监测范围、“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经综合分析研判,监测对象识别时的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或自然消除,且不存在新增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
101.监测对象标注风险消除应履行哪些程序?
答:参照监测对象识别程序,标注风险消除程序包括乡村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和公示、县级审核批准和公告等环节。
102.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后,哪些政策可以延续?期限是
多长?
答:监测对象标注风险消除后,要在常态化排查预警和年度动态管理中持续跟踪监测。需要延续的政策主要是存在一定时间周期的帮扶措施,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帮扶应持续至合同到期,公益性岗位应持续到岗位协议到期,教育帮扶和“雨露计划”应持续到完成当前学段等。行业部门的普惠政策按相关规定实施。
103.风险消除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是根据返贫致贫风险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并认真评估帮扶效果,对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的,按照规定的程序消除风险,做好资料存档,并在监测系统中及时标注“风险消除”。二是标注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时,须达到风险稳定消除条件。对风险消除后又出现新增风险的,要按照规定视情况重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对集中排查等发现风险消除不精准的,要按程序申请“风险消除回退”。三是监测对象因“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识别纳入的,其“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的风险是否稳定消除,按相关行业部门标准予以认定。四是因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识别纳入的监测对象,风险消除需稳定解决大额刚性支出问题。
104.对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的监测对象落实相关措
施后,能否消除风险?
答:暂不消除风险。
105.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是否有比例要求?
答:不得设置风险消除比例要求。
106.如何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宣传?
答:县(区)要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的年度更新。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要发放至所有农户,确保农户知晓申报政策;帮扶政策“明白纸”要发放至所有监测对象,确保监测对象知晓帮扶政策。
107.防贫保险主要的保障对象是谁?
答:以县级为单位购买防贫保险的,重点针对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兼顾其他农村低收入人群,保险对象不事先识别,参保人数一般为当地农业人口的 5%~10%。
108.防贫保险主要针对哪些风险?
答:主要针对因病、因学、因灾及不可抗力因素等导致的返贫致贫风险。经核实,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对象,按相应的标准赔付。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