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市科技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以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二十五字总要求,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保障。
一、2023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构建创新发展体系
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认识,抢抓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形成齐心协力抓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刚性制度。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下发了《乐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院大所合作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的实施意见》(乐府发〔2023〕3号),为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乐平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实施方案》。
(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通过建立各相关部门、乡镇、工业园区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聘请第三方专业人员对研发经费归集工作进行辅导等措施,2022年度全市研发费用统计联网上报数达5.14亿元,较2021年度提高了1.7%,最终认定数为3.13亿元,较上年度增长了40%。在2022年度景德镇市对县综合考核指标中我市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实现进位,排位靠前。
(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核心,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我市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申报入库82家,全面超过2022年的59家,增长了40.6%。
(四)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的申报
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树立“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并重”的理念,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1.在去年江西宏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我市国家级人才类项目零的突破基础上,2023年我市加大挖掘力度,推荐吉翔医化董事长王农跃申报2023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项目,目前已被省科技厅推荐到科技部参加了项目答辩。
2.围绕江西绿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韩国籍李海翊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别申报了2023年度“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引进项目”和国家级海外人才计划(涉密)。
3.启动申报2024年度“赣鄱俊才支持计划”,其中“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已引导宏柏新材料公司申报了“青年计划和今年新增的“青苗计划”两项。
(五)建设一批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在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资本、凝聚创新人才、孵化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1.2023年5月,江西景德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了科技部验收,为我市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科技力量。
2.根据省科技厅关于组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我局在全市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进行摸底,为优化重组省重点实验室、组建江西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景德镇市级技术创新中心、景德镇市级众创空间提出指导意见。
(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体系建设
2023年我市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提升技术转移专业化服务水平,今年3月组织有关企业工作人员参加江西省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班的学习,全部考试合格,16人获得初级技术经纪人证书。技术合同成交额截止到11月份,已登记合同数37份,完成合同成交总金额6.7亿元,同比增长9.8%。
(七)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
全市共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88名,其中省级4名、景德镇市级10名、市本级74名,实现对全市乡村振兴重点村科技服务全覆盖。2023年,我市双田镇、洪岩镇、乐港镇获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韩渡村等23个村获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省级技特派团5个。全市科技特派员累计培训20多次,培训人数136余人次,指导农业经营主体50多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1余项(个)。
(八)市委、市政府主要中心工作
1.优化营商环境。认真对标找差,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牢固树立“企业至上、服务至上”理念,以思想“破冰”提升服务“质效”,提升帮扶干部思想认识,端正对营商环境的工作态度,全局15名帮扶干部按工作要求每月对接帮扶企业联系工作至少2次,积极帮助对接企业完成电子印章注册和使用,全年落实惠企资金330万元。
2.“创文”整改工作。在认真落实责任路段、共建小区、自建小区的常态化整改同时,做到静态问题马上改,动态问题及时改,按照创文国检的新标准,新要求,共完成创文网申材料18条,全部合格通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困难
1.财政科技投入不足
我市科技三项经费目前仅为100万元,且2013至今2023年未有增长,已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德兴市自2018年起科技三项经费已达到220万元,浮梁县2022年的科技三项经费也到达了190万元,并相应制定了常态化增长机制。
2.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未能及时兑现。
2019、2020年度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市政府还未进行资金安排,未能将奖励资金及时兑现,造成一定社会负面影响,给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存在的问题
1.创新驱动支撑能力不足。创新体系不够健全,高层次科技人才不足。工业园区载体建设较为滞后,承载能力弱,对高尖端项目缺乏吸引力。
2.产学研合作程度不深。企业与大院大所的产学研合作层次还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缺少战略性合作,名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我市的转化率和产业化率较低,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明显不够。
3.人才引进吸引力不强。一方面我市整体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工作环境,生活便利、文化生活设施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另一方面是已有的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强,高层次人才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落实也不到位。
三、2024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2024年,我局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大会、景德镇市第十二次党大会、乐平市第七次党代会及省委十五届四次、景德镇市委十二届四次、乐平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紧扣“树标杆、勇争先,奋力用实干创造新时代乐平第一等的工作”要求,聚焦工业强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赣东北明珠的奋斗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一)主要思路
1.配合做好科技部门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国家、省里统一部署,对照中央和省、市规定的时间要求,倒排“工期”,严格把握方案预审核、正式上报方案、制定“三定”框架等核心节点,绷紧弦、鼓足劲,紧跟省、市步伐,充分准备、迅速反应、有序衔接,不折不扣推进本级科技部门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2.围绕我市精细化工及医药产业等主导产业,广泛挖掘科技型企业潜力。高效快速助力企业完成创新平台申报,统筹推进我市各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稳定支持现有省级创新平台,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推动企业与更多“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在乐平设立或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和中间试验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重点产业加速发展。
3.大力发挥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工作联络站等新型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联络站平台纽带作用,发挥在外乡贤和专家人才作用,通过加强乐平在外游子与家乡的联系、接触,进一步强化思想交流、碰撞,探索构建稳定、信任、优质的人才引进渠道,推动“双招双引”工作,力求为乐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好思路、好想法,为创造新时代乐平第一等的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打算
1.重点围绕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及特色农业等领域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尤其在03专项、先进陶瓷和数字经济等方面,积极采取“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定向委托”等多种项目组织形式,形成一批关键技术成果,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问题。
2.加大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三清零”行动。对符合条件的规上企业完成科研条件平台清零、产学研合作清零、高企认定清零。
3.加快培育建设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业化“小巨人”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4.加强落实引才留才的措施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乐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引进扶持激励的暂行办法》等人才政策中涉及人才引进和产学研方面的奖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