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截至2023年上半年,《乐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执行过半,根据国家、省、市要求,我们组织了《纲要》的中期评估,现报告如下:
一、《纲要》目标完成情况评估
《纲要》确定了“综合质效、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改革开放、绿色生态、民生福祉”31项指标,5项指标已提前完成规划目标,19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共计占比77.4%,整体完成情况较好。受新冠疫情、外部环境等影响,3项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4项指标无统计数据,暂未作评估。
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2021-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接近《纲要》要求的“年均增速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均增长9.7%,超过《纲要》“年均增速7%”的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远超过《纲要》“年均增速5.2%”要求。乐平市先后荣获2021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获评首批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在全省工业强省推进大会上作为县(市区)唯一代表作交流发言。
二、重大任务实施情况
(一)创新高地打造卓有成效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争取科技创新平台5个、众创空间1个,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及企业技术中心)10个、市级示范公共服务平台2家。天新药业申报的“维生素D3原料羊毛脂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项目获省科技厅2021年江西省技术创新引导类科技计划科技合作专项重点项目立项;江西欧美亚电子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UC型电源滤波器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获景德镇市科技局科技合作与成果推广类项目立项。创新生态逐步优化,推荐景德中药、泰迪智能科技两家企业申报《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领军人才项目》并获得省科技厅批复立项;宏柏新材料公司成功申报2022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实现国家级人才类项目零的突破;县级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2021-2022年新增专利授权总量762件,2022年专利质押登记工作在全省县级排名第二位。
(二)全面调动经济内循环
项目投资提质增量,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申报省大中型项目71个,完成投资275.29亿元,申报省重点项目28个,完成投资172.32亿元,重大项目建设经验做法在省委办公厅重要信息上刊登,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消费有力拉动内需,各类消费市场不断完善,消费活动你那个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特色产品网购年货节,线上销售121.8万元;“汪麻糍芝麻片”销量在互联网销量排名前三。
(三)对外开放合作深入推进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速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现有产业“虹吸效应”持续发挥;组织企业参加景德镇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专题培训和口岸“三同”试点政策暨口岸通关便利化政策措施宣讲等活动,推行“单一窗口”标准版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成功申请并被评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市、乡两级落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制,引进锦石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实现了景德镇地区百亿项目零突破;组织参加景德镇云签约活动、杭州推介会、赣台会、瓷博会等招商活动,宏柏新材、德孚环保、同宇新材料等项目顺利落地并开工建设。
(四)全面融入服务国家战略
陶瓷文化传承保护成效突出,南窑遗址被列为江西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遗址文旅项目(一期)设计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通过,已顺利开工建设;打造了全国唯一一家古戏台主题博物馆-一座以展示古戏台营造技艺为主题的非遗展示中心、一座全亚洲最大的水上古戏台;《看戏说台》节目作为全省县市区融媒体唯一电视戏曲类节目,参加了全国第27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的评选;赣剧《瓷·心》荣获多个单项奖。融入国际旅游名城建设,依托洪岩、老北街历史文化街区、赣东北特委旧址、怪石林景区等打造了三条主要精品旅游线路;老北街成立乐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夏家坞打造了高空漂流项目、鸣山打造了滑翔伞低空飞行等旅游体育项目;“禾雀花节”“高山西瓜节”“山顶帐篷节”“樱花节”“栀子花节”“赣剧文化节”等活动蓬勃开展。
(五)特色文化蓬勃发展
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强化,创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创作、复排《雪花不是花》《烈日秋霜》及《永恒的丰碑》等一批红色文化精品,《赣东北特委旧址(荷园)陈展提升工程》荣获“全省革命文物保护运用优秀案例”;乐平水桌、乐平赣剧等被《舌尖上的中国》《城市一对一》相继报道。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市图书馆获批国家县级“一级图书馆”,市文化馆云基层智能服务端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首批典型应用案例,并获评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一级文化馆;市博物馆入选“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名单,乐平摘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桂冠。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高,道德模范评选、“文明家庭”申创等特色评选评议活动持续推进,2人入围“中国好人榜”。未成年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基本建成。道德建设与低碳环保、公益慈善、安全防范等知识宣传力度明显增强。
(六)快乐平安乐平加速创建
经济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连续20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打击非法小煤窑,连续16年实现“零开采、零死亡”目标;查办涉嫌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案和虚假宣传案2起案件,入选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社会治理效能稳步提高,作为最优拼图助力景德镇市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获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创新“快递小哥吹哨、综治中心响应、部门单位报到”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入选2022年全国社会治理100个创新案例,“自治强基”经验做法在2022年全省政法创新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七)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功能品质建设提升,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案件入选省城市管理执法典型案例,获批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先进市(县)及“厕所革命”先进单位称号,2023年以全省第3佳绩顺利通过4月份创文“复检”。乡村建设大力实施,1529个自然村村庄分类工作顺利完成,同步开展334个村庄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农村生活垃圾清扫、转运、处理覆盖率100%,荣获2022年“全省美丽乡镇建设专项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
(八)现代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5家,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31.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先后荣获2019-2021年度加快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2021年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2022年度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一类先进县(市、区)、全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江西省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县(市、区),在全省工业强省推进大会上作为县(市、区)唯一代表作交流发言。数字经济产业加速发展,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达28家,实现营收91.02亿元。截至2023年底,建成1104个5G基站,5G通信网络、千兆有线网络实现全域覆盖。江西万年青水泥“5G+互联智慧水泥工厂”项目成为2023年度(第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及2023年“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
(九)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
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实现入企帮扶县级领导全覆盖、工业园区全覆盖、规上企业全覆盖、惠企政策宣讲全覆盖。2022年落实减税降费8.3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3.9亿元,发放产业链长制贷款1.9亿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指导7家企业办理专利质押13笔,贷款总额4.538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截至2023年上半年,开办企业893户,执照办理用时均未超过2个小时,企业注销登记时间1个工作日办结率达到95%以上。荣获2022年度全省政府系统“五型”政府建设先进集体。
(十)生态样板高质量打造
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乐安河流域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乐平水利枢纽工程率先与国开行签订1.55亿元的项目信贷协议,开创了重大水利项目规划合作投融资先河,项目成功列入2023年省级重点项目,工程用地成功纳入国家“三区三线”范围,并作为省第一排序项目申报国家“十四五”中期评估纳规入库。产业循环发展步伐加快,天新药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德孚环保、吉翔医药、万年青水泥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乐平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园区。生态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制定并下发《景德镇市乐平生态环境局2022年“清河行动”实施方案》《乐平生态环境局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森林资源保护长效体制。
(十一)民生福祉有效改善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和2000人口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公办幼儿占比稳固在58%以上;78所公民办幼儿园通过江西省标准化幼儿园评估认定;全市中小学完成校园网改造工作,“专递课堂”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获批“青椒计划”全国优秀区县。医疗卫生服务优化提升,完成14家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建设和295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市人民医院入选国家“千县工程”名单,乐平精神病医院被江西省卫健委批准设置为三级精神病医院,市中医医院升级为三级中医医院。成功申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国家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乡镇7个;2022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2.72%,较2021年增长2.5个百分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党建+农村互助养老”瓷都爱心食堂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接渡镇子安社区通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城乡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和2022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42.5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510人,年度任务均全面完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全,截至2022年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累计60.75万人,医保参保总人数为808620人。率先开展了“童伴妈妈”项目,覆盖6个乡镇15个村共1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该项目荣获全国“标杆示范县”称号。
(十二)人才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育才引才彰显成效,2022年,推荐省“双高”领军人才评选2人,景市“双高”领军人才评选2人,景市政府特殊津贴人选2人,教育、卫生系统人才队伍稳步发展,坚持每三年评选一次优秀乡土人才。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印发《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引进扶持激励的暂行办法》,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开展2022年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申报推荐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职称313人、中级职称291人、初级职称认定553人,办理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920人。
(十三)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动态监测帮扶更加牢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教育健康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全覆盖。现代农业成绩斐然,江西蔬乡农业、中远蔬菜农产品市场融入江西省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家、名口创成江西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推动乐平福乐欣、乐以科农业、绿领农业、嘉一农业创建省级现代蔬菜农业产业园。乐以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以色列无土栽培技术,建成数字化高科技示范基地。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创建村集体组织单位数1686个,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书发证率和合同签订率达99.3%。2022年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45.4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2%,较上年增长10.8。截至2022年底,培育合作社1248家、家庭农场1732家。
三、《纲要》实施的存在问题
两年多来,乐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同时存在部分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整体经济增长乏力,2022年乐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较2021年增速降低3.7个百分点;整体经济发展较多依赖于国外经济发展形势,自主性较差,亟待挖掘自身新兴产业。二是产业发展支撑不强,企业主体梯度培育整体不佳;三产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41.5%,与景德镇市平均水平(48.9%)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发展创新能力不强,科创型企业及创新平台建设显然不足;产业平台支撑作用不足,园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待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存在缺项、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四是发展要素制约明显,财政支撑不足;全市土地碎片化问题凸显;乐平市能耗指标可用空间不足,对新引进的重大项目保障能力存在制约;高端人才匮乏,周边发达地区对乐平市人才“虹吸效应”凸显。
四、高质量推进《纲要》实施的举措建议
(一)创新提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持续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更多高成长性企业融资、上市;推动全市研发投入经费实现扩容增量;培育一批大学科技园、院士工作站及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推动园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强化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加强“科贷通”融资服务力度,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申创、保护宣传力度。
(二)转型升级,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持续实施工业倍增三年行动,加快“1+2+1”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实现“千亿园区、千亿产业”发展目标。落实“1269”行动计划。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三是力促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稳定供应;做精做优茶产业,推进茶园及示范基地建设;支持特色农家乐、休闲乡村民宿、精品园区(点)和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扩大优势蔬菜瓜果种植规模。
(三)补短强弱,激发区域发展潜力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速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融入景德镇市“半小时经济圈”。全力推进乐平水利枢纽工程。有序推进城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文明城市。二是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展城市生态空间修复治理,逐步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和覆盖率。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探索城市综合管理“一网统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完成重点易涝区域整治。三是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推动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
(四)改革开放,调动区域发展张力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乐平工业园区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二是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积极配合景德镇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面向沿线重点城市,开展多领域务实合作。加快融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加强与大南昌都市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城市的合作。强化外贸行业发展。三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强化工业产业招商,做精做优文旅招商,加强城市建设招商;创新招商方式。培养专业招商队伍。
(五)绿色低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持续强化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大气、土壤、水源污染污染防治。二是推进绿色循环生产,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推行化工、建材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创建“无废园区”和“无废企业”。探索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三是推进低碳可持续生活,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公共交通和物流配送、市政环卫等车辆电动化,推动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绿色出行”“光盘行动”。
(六)集聚要素,巩固规划实施合力
一是盘活土地生产要素,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渠道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优化重大项目土地报批、土地储备等环节全流程审批流程。二是统筹资金发展要素,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扩展社会资本融资渠道。三是集聚人才发展要素,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探索实施“人才飞地”,柔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优化人才引入机制,充分营造爱才、识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附件:“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进度表
附件:
指标名称 |
实施进展情况 |
“十四五”纲要目标 |
实施进度 | |||||||
2021 |
2022 |
2021-2022年均增长(%) |
2023年上半年数据 |
总量 |
年均/累计增长(%) |
指标属性 | ||||
总量 |
增幅 |
总量 |
增幅 | |||||||
一、综合质效(7项) | ||||||||||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
406.33 |
8.5 |
439.23 |
4.8 |
6.6 |
205.99 |
460 |
7左右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5.4 |
5.8 |
12.65 |
7左右 |
预期性 |
未达到序时进度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11 |
8.5 |
9.7 |
1.6 |
- |
7左右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 |
9.4 |
- |
8.2 |
8.8 |
负增长 |
- |
8左右 |
预期性 |
未达到序时进度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172.59 |
16.5 |
180.79 |
4.75 |
10.5 |
92.36 |
200 |
5.2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
7.41 |
7.23 |
- |
7.4以上 |
保持稳定 |
约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亿吨标准煤) |
- |
- |
约束性 |
未统计 | ||||||
二、创新驱动(3项) | ||||||||||
研发经费支出(亿元) |
5.05 |
5.14 |
1.8 |
5.8 |
10左右 |
预期性 |
未达到序时进度 | |||
每万人口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1.71 |
1.76 |
2.02 |
1.49 |
[1.104] |
预期性 |
已完成 |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8 |
2.8 |
- |
-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三、协调发展(3项) | ||||||||||
三产比例(%) |
10.4:47.5:42.1 |
10.3:48.2:41.5 |
6.8:47.2:46.0 |
10:44:46 |
- |
预期性 |
达到序时进度 |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
2.048 |
- |
2.021 |
- |
2.187 |
2.00 |
[-0.05]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5.7 |
- |
46.53 |
- |
[1.93] |
- |
[5左右]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四、改革开放(2项) | ||||||||||
进出口额(亿美元) |
4.727亿美元 |
6.361亿美元 |
34.57% |
1.892亿美元 |
4.5亿美元 |
3.7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
0.93 |
1.04 |
0.16 |
1.16 |
6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五、绿色生态(8项) | ||||||||||
耕地保有量(万亩) |
81.54 |
81.60 |
81.63 |
确保数量不减,质量提升 |
约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幅(%) |
- |
[18-22] |
预期性 |
未统计 | ||||||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3.9 |
3.5 |
- |
- |
约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 |
约束性 |
未统计 |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
- |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
- |
- |
- |
约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8.6% |
92.9% |
96.1 |
- |
保持稳定并持续增长 |
约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100 |
100 |
100 |
- |
保持稳定并持续增长 |
约束性 |
已完成 | |||
森林覆盖率(%) |
- |
保持-稳定 |
约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六、民生福祉(8项) |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2121 |
8.4% |
33954 |
5.7 |
7 |
- |
- |
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 |
<4.5 |
- |
4.5以内 |
约束性 |
已完成 |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0.66 |
[0.7] |
约束性 |
未统计 | ||||||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个) |
2.3 |
2.38 |
2.46 |
2.89 (调整为2.6) |
[0.6]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59.78 |
6.2% |
60.75 |
1.62% |
3.9 |
53.63 |
61.5左右 |
[4]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指标 |
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个) |
2.78 |
3.36 |
3.6 |
3.5 |
[2.4] |
预期性 |
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 |||
人均预期寿命(岁) |
77 |
- |
77.3 |
- |
- |
77.23 |
[0.8] |
预期性 |
已完成 | |
公众安全感(%) |
98.34% |
99.07 (调整为98%) |
[0.11] |
预期性 |
已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