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乐平市良好的林业发展基础,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通过开展国土绿化,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政策扶持,深化林业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化林业,为建设“绿色乐平”,推进乐平市林业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完成林业产业升级转型、促进生态文化发展,坚持林业深化改革,推动林业创新驱动,夯实林业基础保障,基本形成“林业生态发展结构更趋合理、林业全产业链发展日益协调、林业生态文化建设更加普惠、林业改革创新更加全面深化、林业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的林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具体指标如下:
1.约束性指标(8 项)。包括:森林保有量、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重点公益林地比率、天然林保有量、湿地保有量、自然保护地面积。
2.预期性指标(6 项)。包括:义务植树尽责率、自然教育普及率、古树名木保护率、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公众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满意度。
主要规划指标一览表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现状值 (2020 年) |
目标值 (2025 年) |
属性 |
1 |
森林保有量 |
公顷 |
97039 |
≥97039 |
约束性 |
2 |
林地保有量 |
公顷 |
103566.2 |
≥103566.2 |
约束性 |
3 |
森林覆盖率 |
% |
49.3 |
≥49.3 |
约束性 |
4 |
活立木蓄积量 |
万立方米 |
544.7 |
560 |
约束性 |
5 |
重点公益林地比率 |
% |
42.7 |
≥42.7 |
约束性 |
6 |
天然林保有量 |
公顷 |
58699.4 |
≥58699.4 |
约束性 |
7 |
湿地保有量 |
公顷 |
6432.1 |
≥6432.1 |
约束性 |
8 |
自然保护地面积 |
公顷 |
9265.9 |
≥9265.9 |
约束性 |
9 |
义务植树尽责率 |
% |
- |
85 |
预期性 |
10 |
自然教育普及率 |
% |
- |
80 |
预期性 |
11 |
古树名木保护率 |
% |
- |
100 |
预期性 |
12 |
森林火灾受害率 |
‰ |
- |
≤0.5 |
预期性 |
13 |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
‰ |
- |
≤3 |
预期性 |
14 |
公众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满意度 |
% |
- |
90 |
预期性 |
三、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林业“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按照“一廊三区多点” 的林业发展布局,全面实施林业生态、产业、文化建设,坚持林业深化改革,推动林业创新驱动,夯实林业基础保障。
3.强化生态林业建设,严格生态资源保护。强化生态建设,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 严格保护生态资源,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扩大森林资源面积,全面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有效加强天然林资源管控,优化重点公益林空间布局,加大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
4.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根据乐平市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按照林业产业相关政策,对林业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开展林业特色基地建设,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完善林业产业服务体系。
5.打造生态文化样板,健全生态服务体系。积极挖掘生态文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业,深入森林文化探索与宣传,加快构建生态公共服务系统。
6.坚持林业深化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林长制”工作,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林业体制机制新模式,切实加强依法治林,提高林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一体化智慧林业支撑体系。
7.夯实林业基础保障,加快现代林业建设。重点解决管理手段粗放、应急能力不足、信息化薄弱、科技含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加强森林防火建设力度,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建设,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设备设施现代化建设,加强生态监测评价体系建设。
四、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8.国土造林绿化工程。根据全市绿化工作实际,制定“十四五”期间乐平市国土造林绿化五年行动方案,具体任务细化到各部门、单位,将国土造林绿化工程作为全市生态审计及政绩考评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政府主导全面开展全市的造林绿化,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9.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着力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着重抓好中幼龄抚育、混交林培育、封山育林、森林“四化”建设、加强森林经营管理。
10.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加大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力度,着重实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态廊道建设、古树名木保护、湿地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公益林资源保护。
11.实施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发展林业产业,推进“绿色惠民”。全市将发展林业产业作为激活林业生产力和做强绿色产业的突破口,以木材、油茶、森林药材、雷竹和山桐子为重点,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多措并举发展林业产业。
12.绿色福利建设工程。积极创建省级森林乡村,建设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康养基地,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特色产业基地等生态资源,建设形式多样的自然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为民众提供更多的绿色福利。
13.实施林业信息化建设工程。积极探索“互联网+”,建立林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强化乐平林业科技基础研究,重点突破天然林保育、重要湿地恢复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攻克用材林、经济林、竹藤、储备林建设等资源培育与经营关键技术,在关键技术突破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林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14.实施林业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工程。着重抓好森林防火能力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国有林场管护用房改造。
五、林业治理能力建设
15.林业协同管理。林业治理体系中,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社会和公众都是治理的主体。树立系统治理的理念,并依法确立政府在林业治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协调多部门和公众共同参与管理林业资源,建立起各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合作治理模式。林业主管部门作为监督执行机构, 依法保障社会和公众在其中的参与权,形成良性有序的治理体系,协调解决交叉管理问题,提高管理能力。
16.林业监测管理。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监测体系,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以及湿地落界为基础,以智慧林业平台为支撑,全面及时掌握林业资源年度变化情况,为林业用地用途管制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撑。林业资源监测是对林业资源进行监督管理的基础和保障,需每年对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湿地落界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实现动态化监测。
17.林业监督管理。乐平市林业资源监督体系主要由市林业局、乡镇设立的林办以及林业局设立的林工站组成。应继续落实林长办标准化建设,完善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巩固林长制“APP”巡护系统推广使用,强化专职护林员队伍的动态监管。建立健全非法破坏森林资源及非法捕猎、贩卖、经营野生动物案件查办督办、行政被许可人监督检查和其他专项打击行动相结合的林业违法案件有效查处机制。加强林业行政监督和执法检查,继续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推进依法治理能力建设,创建林业法务平台,科学合理落实林业执法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及时发现违法行为,通过查处和打击,对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帮助有效实现林业用地用途管制。
18.林业审批管理。严格落实林业审批管理有利于依法依规保护林业资源。一是规范采伐管理。执行森林限额采伐政策,严格按规定分解下达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坚持实行木材生产计划进村公示制度。林业工作站和林办协助乐平市林业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开展林木采伐等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核和发证工作。强化木材运输管理,依法取得采伐许可证后,按照许可证的规定采伐的木材,从林区运出时,应当发给运输证件。二是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原国家林业局修订出台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35 号令)、《关于加强临时占用林地监督管理的通知》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应在执行林地限额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严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征占用林地审查关,督促征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植被恢复,全市林地总量动态平衡。三是严格湿地用途管制。全面停止在重要湿地和城区湿地审批光伏发电、城市建设等项目。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确需占用湿地的,应按照 “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制定湿地占补平衡方案;占用湿地的,应事先征得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依规办理审批手续。坚决杜绝未批先占、违法违规占用湿地行为。
乐平市林业局
2021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