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琛、方进、戴征、李雪梅、周宏等10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开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中小学校应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按照每两周一节课的标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做到有教学计划,有课时安排,有专业教师,有规范教材、有效果考核。
二是科学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有的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明、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与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足音体美课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释放压力。
四是建设使用好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中小学校要按照标准建设心理辅导室,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
五是家校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各中小学校每学期要组织教师开展对每个学生家庭不少于一次的家访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要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或活动,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主动承担子女教育责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各中小学校通过“父母信箱”“亲情包裹”等方式畅通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增进亲子互动。要全面清理校园内一些看似励志、实质教育功利化的标语,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六是建立心理健康干预体系。各中小学要建立完善心理健康辅导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要在校内公布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966525(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等咨询热线,助力心理问题化解;要在教室、寝室、食堂等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区醒目位置设置统一1ogo标识的“心语信箱”。所有初中、普通高中学校每个班级应设“心理委员”(男、女委员各1名),帮助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线索。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协会等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培训场所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开展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七是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八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业务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要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工作顺利!
乐平市教育体育局
202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