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良善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文艺创作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助力文化立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对我市文化建设工作的关心,你提出的建议客观实在,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根据你的建议,联合相关部门与人员,尽快开展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创作经典文艺作品。立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围绕蕴含重要人文思想价值、体现民族精神、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展开的艺术创作。如,以洪皓使金为时代背景,精心编排大型赣戏剧目,定期组织“千人品茶观瓷听赣剧”文艺演出。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研学活动比赛,组织力量撰写一大批有深度的文艺、新闻、报告文学、调查报告等作品,用艺术的方式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审美叙事,用审美的眼光对历史和现实再发现,以启示未来。
二是用好现代媒体平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艺术欣赏“现场感”的要求也在降低。借助抖音、头条、映客、知乎等新兴媒体,人们可随时随地浏览感兴趣的内容,不再必须走入剧院、美术馆等场所欣赏音乐、歌舞、书画艺术,普通群众对传统文化艺术传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正在逐渐增强。为此,要立足乐平实际,大力实施“网红文艺”培育工程,在扶持与培育文艺团体的基础上,推行“网红演戏、演家乡戏、为百姓演唱”的自娱自乐式的文化活动模式,充分发挥“网红宣传”活跃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三是打造时代文创产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与“乐平文化”题材的文艺创作,将乐平古戏台、赣剧、名贤故事及水桌、古酒等文化资源转变成陶瓷工艺品或文创产品。还可拓展名人乡贤诗词、家风家训、现代的村规民约等题材,融入乐平老北街、古戏台、田园综合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景区景点以及洪皓书院、洎阳楼等古建筑之中。使这些文创产品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
四是积极筹办特色活动。策划、举办新时代的大型民俗文化节、宗祠开谱庆典、古戏台开台仪式、古戏台大讲堂、农民丰收节等极具乡域特色的节庆活动,展现当地舞手狮、舞桥板龙灯、打串堂鼓、办水桌酒等民俗文化魅力,优化互动体验,增强游客“黏性”,穿插书法会展、摄影比赛、木质雕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市里可每一两年举办一届综合性活动,各景区应常态化组织特色活动。
乐平市文广新旅局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