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环境如何,事关广大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广大家长们热切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店主占道经营、流动摊贩、以路为市造成周边环境卫生差、道路拥挤的情况,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给广大师生们营造良好的环境,乐平市城市管理局集中开展“党建+校园及周边治理”行动,通过“党建+学校”“网格+精细”“城管+交警”“建设+服务”“督查+保洁”等多种创新载体模式,对校园周边进行专项整治,全力净化校园周边的市容环境。
▲“党建+学校”联动机制
全面摸排,“党建+学校”联动机制筑安全。针对城区学校周边各类摊点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加之学校已实行脱管教育,致使高峰重叠。为弥补执法短板,该局充分借助城管进学校,积极与学校互通,开放离校通道,将接送车辆规范至停车位,设立“执法人员+值周老师+值周学生”的安全岗位进行规范监督,实行分批放学,防拥堵。辖区各网格党员干部结合上、放学两个高峰时段,利用上学前、放学后的时间节点,深入广大门店、流动摊贩业主中间,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经营的时间、地点、方式、品种等基本情况进行摸排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筑牢学校周边“安全网”。
▲“网格+精细”常态清理流动摊贩
严格执法,“网格+精细”常态机制扮颜值。每当学校上放学时,不远处,各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小商小贩便“不甘示弱”,纷纷将摊位摆在了原本就不宽敞的过道中,加之学生在这些摊位间“逗留”,过道变得更加狭窄。为切实改善学校周边市容环境,该局采取“5+2”“白+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从而避免传统的“游击战”、“拉锯战”,确保无缝隙、不断档。
每到一处,城管执法人员说道:“请你们将货物全部收进店内,否则我们将依法进行暂扣。”在城管执法人员的劝导下,不少商家都自觉将货物收起,但个别商家却无动于衷。面对这些商家,执法人员耐心劝说,最终所有占道物品都被挪进了店内。同时,为有效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依托网格员严格执法、规范执法,适时采取女性应有的柔性执法,做到“疏堵结合、规范有序”,扮靓城市颜值。
▲“城管+交警”联勤执法
精准施策,“城管+交警”联勤执法保畅通。由于条件的限制及配套设施的不足,且随着接学生的家长增多,其法律及安全意识淡薄,道路顿时变得拥堵,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局主动担当、抓住关键、部门联动,经过反复踏勘、反复研究,结合各个学校的管理特点和流动摊贩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项整治方案及具有针对性的“一校一策”管理方案。
与此同时,依托“城管+交警”联勤执法模式,投入到到辖区校园周边道路、学校门口等路段,清理机动车违章占道,并集中整治接送学生机动车乱停乱放,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行为,做到坚持高峰站点,平峰巡线,坚决查处校园周边一切交通违法行为,确保辖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加快建设学校周边人行道
补齐短板,“建设+服务”提指数。随着乐平市第七小学主体工程已相继完工,也即将交付使用,但周边无完好人行道,严重影响了广大师生的正常出行,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有效解决广大师生的出行难问题,进一步补齐城市功能与短板,该局对七小周边进行专项工程性建设,其建设项目包括人行道、机动车道、树池、路灯等,做到机非分离。同时,对市区松动、破损人行道板、沥青坑槽等,充分利用快修、抢修机制,发现一处修复一处,今年以来,共对城区人行道提升改造及修复修补面积达17630.5平方米,安装洪塘公园挡车石球160米,更换破损窨井盖372套,修复城区路缘石226处,疏通下水道74处。
▲督查在岗在位及履职
▲人机常态保洁
巩固成果,“督查+保洁”长效管理双提升。该局以督查考核为统领,促学校周边环境大提升,按照“以督促变,以查促改,管用有效”的督查原则,重点督查校园及周边重点路段的出店经营、流动摊点和非机动车乱停放等问题,提升校园及周边市容环境水平。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督促相关网格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整改到位。
为巩固整治效果,强化环卫保洁常态化。落实卫生保洁主体责任,对校园周边环境卫生进行定时保洁,确保校园周边道路、绿化带干净整洁,安排专人增加清扫保洁频次,力推垃圾“日产日清”“时产时清”,对破损垃圾桶进行及时更换,新增垃圾桶,进一步提升校园周边环境。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采取“常态化巡查+精细化管理+集中性督查”的方式及“媒体+执法”“城管+交警”联动机制,持续发力,进一步细化措施,及时补齐短板不足,全面提升护航服务细密度,夯实平安校园建设的基础,筑就校园周边市容环境的牢固防线,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学校环境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