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怕崴脚,雨天怕湿鞋”,文昌门社区方家祠小巷“行路难”问题是当地居民多年的无奈。这条约200米长的小巷,是连接三条繁华主街的“咽喉要道”,但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打磨,不少地方出现了路面开裂、盖板松动翘起、排水系统堵塞等问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并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产生较大影响。

为切实解决方家祠小巷“行路难”问题,街道党工委将方家祠路面及排水系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了社区重点民生问题清单,由党工委书记杨乐军作为第一责任人,组建了工作专班,承诺45天内让当地居民走上一条安心路、舒心路。为彻底解决问题,施工前多次组织了专家对路面、排水管网等进行勘测,精确计算工程量和材料需求,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前组织召开了3场居民代表座谈会,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通过集思广益为让方案更加“接地气”“合民意”。
7月初,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为降低对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了“分段作业、滚动推进”的模式进行施工,每次只封闭30 至 50米作为施工区域,周边设置好安全围挡和绕行提示,并留出人行通道。街道党工委还组织了党员干部进行排班轮值,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切实保障好施工环境,为如期完成建设打牢基础。

45天后,方家祠小巷焕然一新,原本坑洼龟裂的破损路面变成了宽阔平整的防滑路面,绊脚石砖和杂物也全部被清理干净。排水系统完成了清淤疏通及部分更新,雨天排水顺畅,彻底告别了“看海”模式。在改造提升后的道路上,老人们悠闲唠家常,孩子们自由嬉戏,过往行人安全顺畅,体验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条小巷的蜕变,彰显出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与温度;一条新路的铺就,连接起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间的情谊。街道党工委用45天的实际行动,将“堵点痛点”变为“亮点暖点”,完美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庄严承诺,为老百姓铺就起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连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