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可能预示致命性疾病发作。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80%由急性心肌梗死引发。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可在生死关头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一、识别致命胸痛的“三色预警”胸痛病因复杂,需快速分级评估:
——红色预警(立即抢救):压榨性胸痛持续>15分钟,伴随冷汗、呕吐、左肩放射痛,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黄色预警(急诊就诊):胸痛时轻时重,与呼吸/体位相关,可能为胸膜炎、气胸。
——绿色预警(门诊检查):刺痛持续数秒,与情绪相关,多为神经痛。
特别警惕“沉默型心梗”:糖尿病患者、老年女性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缺血,仅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模糊。
二、急救四步法
1.制动平卧
立即停止活动,采用半卧位(呼吸困难者)或平卧位(休克者)。解开领带、腰带等束缚物,保持绝对安静。
2.启动急救系统
拨打120时准确陈述:“患者突发胸痛,持续X分钟,伴有X症状,既往有X病史”。保持电话畅通,有条件者启动AED定位功能。
3.药物干预
——确诊心绞痛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收缩压>90mmHg)
——疑似心梗无禁忌症者嚼服300mg阿司匹林
——禁忌:主动脉夹层患者禁用抗凝药物
4.心肺复苏准备
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叹息样呼吸时,立即开始胸外按压(100-120次/分,深度5cm-6cm)。使用AED时持续按压至设备分析心律。
三、常见急救误区
1.用力咳嗽法: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反增加心肌耗氧
2.自行驾车就医:院外死亡率比救护车转运高3.2倍
3.反复测量血压:每移动患者一次,心脏负荷增加15%
4.盲目针刺放血:可能引发感染,延误抢救时机
四、预防性干预策略
建立“胸痛日历”:记录发作时间、诱因、持续时间,定期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高风险人群应随身携带“急救身份卡”,注明病史、过敏药物、紧急联系人。
胸痛急救本质是与心肌细胞死亡的赛跑。每延迟1分钟开通血管,心肌坏死面积增加10%。普及急救知识,完善公共场所AED配置,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记住:正确的早期处理,比任何“特效药”都更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