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党史学习教育: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偏方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市人社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全体干部职工。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四本“指定书目”,要求全体人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教育引导全体人员沉下心来学,联系实际学。
二是丰富学习方式,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减力度。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相结合,采取领导班子示范学、线上线下同步学、党史竞赛高效学、红色基地实地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更加有趣、更加生动、更加有效。6月22日,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到“中共赣东北特委旧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走读党性教育活动,参观红色旧址,学习革命先烈事迹,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革命基因,营造崇尚英烈浓厚氛围。
三是注重成果转化,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打折扣。将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人社工作,把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落实,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与园区企业对接,进一步了解企业用工缺工情况,以劳动力和就业岗位供需对接的方式推荐就业,为企业输送紧缺人才;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实现劳动力有序转移;在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的基础上,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建立劳务协作,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跨区域劳务输出;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了3场线上招聘会(其中2场2021年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线上招聘参与企业192家,发布就业岗位15035个。举办了9场线下招聘会,进场企业370家,向全社会提供39863个岗位,达成就业意674人;每日督促全体干部职工在全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在线学习答题平台答题,进一步学习人社业务政策知识,做到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与人社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果不打折扣,以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抓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培训99期,共培训3100人(其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526人,就业技能培训2058人,创业培训437人,新型学徒制培训79人),拨付补贴资金288.667万元。二是抓援企稳岗稳定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稳岗返还、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全力为企业减负稳岗,着力稳定就业岗位,对符合条件的人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参保26100人;发放失业补助金1248人次,发放金额124.8万元;三是抓重点群体帮扶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05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25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50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7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33人(其中,新增省内转移就业2420人);四是抓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25万元(其中,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8笔共2660万元,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36笔共2065万元,扶持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占贷款总数的43.7%),共扶持125人创业,新增担保基金50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99.94%;五是抓就业服务扩大就业。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了3场线上招聘会(其中2场2021年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会),线上招聘参与企业192家,发布就业岗位15035个。举办了9场线下招聘会,进场企业370家,向全社会提供39863个岗位,达成就业意674人。六是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我市脱贫人口7537人,已就业6287人,未就业1530人(无就业愿望1187人,有就业愿望3人,务农340人)。就业扶贫专岗安置贫困劳动力467人,拨付补贴资金42.4万元。
(三)社会保障工作:
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585851人,较2020年底新增参保11877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97322人(在职62339人,退休34983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19665人(在职13441人,退休622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68864人(缴费374225人,待遇领取94639人)。
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累计收入47141.2万元,累计待遇支出73460.64万元。受经济下行、园区企业环保整改、企业养老保险征缴费率下调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了企业养老保险的扩面征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养老累计征缴收入26793.4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49%,累计待遇支出46554.5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累计征缴收入15187.48万元,累计待遇支出18442.5万元;城乡居民养老累计征缴收入4529.76万元,累计待遇支出8004.4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48949人,累计征缴收入630.51万元,累计待遇支出759.13万元。
继续落实延长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助力企业更好发展。截至6月底,为全市企业降费减负2288.29万元,其中养老保险减收1996.69万元,失业保险减收261.64万元,工伤保险减收29.96元。
社保领域“一卡通”应用排在全省前列。新制卡20554张,补卡13824张。我市享受养老保险待遇135405人,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26977人,启用率93.78%,排在全省前列。
(四)人事人才工作:
完成2021年度我市拟招募19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岗位计划申报工作;完成景德镇市2020年事业单位定向招聘8名随军家属体检、政审、考核及聘用工作;为26名2020年度符合安置条件的专业士官办理人事关系;配合教育部门做好2021年拟招聘216名国编教师及300名特岗教师计划申报工作;完成2021年度景德镇市公开招聘4名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计划申报工作;为5名2020年度符合安置条件的随军随调家属办理人事关系;完成卫生系统47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划申报工作;为8名从优秀村书记和社区选聘的事业编人员办理人事关系和聘用手续;为9名2016年服务期满村官办理人事关系和聘用手续;为2020年招聘的61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办理人事关系和聘用手续;配合教育部门完成2021年全省招聘教师及特岗教师入闱人员资格审查工作;对全市事业单位人员2020年度考核进行了验收。为我市取得高级资格111人、中级资格130人办理了资格证书;认定初级资格453人,已全部办证。完成了202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晋升中级、高级、技师共160人考核评价认定(考试)工作;批复了3家企业(宏柏、瑞盛、赛复乐)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申请;审核通过了我市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线上培训的审批;开展并完成了对我市11家民办职业技能学校2020年度评估(年检)工作,及以日常不定时监督工作。
(五)劳动保障工作:
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0起、不予受理3起,涉及劳动者140余人。开庭审理118起、结案118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82.3万元(不含补缴社保金额);另庭外调解争议案件23起,将劳资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用人单位鉴证劳动合同600余份;
积极开展日常劳动用工巡查工作,检查用工单位40余家次,督促签订劳动合同1200余份;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工作,检查用工单位36家,督促支付农民工工资120万余元;现场受理投诉举报欠薪案65起,涉及劳动者160余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130万余元;另电话受理其他投诉案件多起,通过与用人单位及时沟通,将劳资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立案处理欠薪案件9起,涉及劳动者220余人,为劳动者追讨工资60万余元;积极开展薪酬调查工作,完成调查单位126家。举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活动多场,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引导农民工理性维权,依法维权。
调查工伤事故80起,认定工伤79起,不予认定1起;处理工伤行政复议1起、诉讼5起,协助工伤职工鉴定伤残等级60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就业资金缺口大。考虑就业资金的可持续发展,以量入为出的原则,导致我市在补贴标准和政策覆盖上都偏低。同时,我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起步较晚,政策知晓率还不是特别高,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受益人群的递增,资金缺口大。
二是硬件建设及人员不足。随着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市就业中心工作任务更多、强度更大,对工作场地、办公设备、人员素质等的要求提高,存在硬件设施建设及人员素质跟不上工作要求的情况,难以保证基层公共就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
三是基层服务能力不足。当前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乡村振兴工作即将接续开展,以及“简政放权”对公共就业服务事项权力进行了下放的要求,对基层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受限于人员素质,以及基层人社所的整合,接续帮扶工作及下放的权利难以承接,致使业务无法实际下沉到基层。
四是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工作任重道远。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压力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伤认定以及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等工作存在取证难、查处难、结案难等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是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二是坚持就业优先,以供需对接的方式稳定就业。坚持把就业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积极与我市工业园区企业对接,进一步了解企业缺人缺工情况,以劳动力和就业岗位供需对接的方式推荐就业,为企业输送紧缺人才。加大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力度,以政策促就业。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实现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巩固提升就业扶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三是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持续夯实社会保障基础。深化“互联网+社会保险”服务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深入推进社保征收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全国统筹、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等制度。持续推进人社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为参保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务。
四是继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做好人才招聘工作。加强专业人才技术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做好享受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选拔工作。做好市直机关绩效考核工作。
五是继续加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力度。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领导协调机构,建立劳动关系群体性纠纷的排查和动态监测预警制度,建立健全欠薪保障金制度,落实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仲裁队伍建设,完善调、裁、审衔接机制,提高仲裁质量。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抓好重大违法案件、群体性事件和投诉、举报案件的查处。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六是全力推进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服务事项标准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网络多元化、服务能力专业化”四大建设任务,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加快实现“不进人社门、办好人社事”的服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