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736375999/2022-04365
乐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第5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 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1-08-10 访问量:

民革乐平支部: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在乡村振兴中推进乡村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规划制定、环境优化、形象推介等方面的政策引导,整合农林、旅游等多方力量,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出台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专项扶持资金和配套政策支持

党的十九大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提出了新的两步走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省市“十四五”农业现代化规划和2035年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和江西省委建设“五美乡村”的部署,我市积极应对,聘请江西江农规划设计院为我们量身定制编制了“十四五”农业现代化规划和2035年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规划以全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围绕进一步提升、拓展现代农业多种功能,结合区域特色、人居环境整治等,积极推进以示范村为引领,沿线村为主体的一批人居环境、产业增收、特色风貌、乡风文明、社会和谐乡村文化,厚植乡风文明的靓丽底色,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2021年,根据中央精神,市委 市政府制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乐发[2021]1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统筹部署,全面落实了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下,我市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县  、美丽宜居示范乡镇、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美丽宜居示范农户庭院四级联创。2020年,累计建成美丽宜居示范乡镇 5 个、美丽宜居示范庄 104 个、美丽宜居示范农户庭院 4616 个、美丽宜居示范风景线 6 条。

二、关于加强特色理念。在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做足洪马文化、“中国古戏台博物馆”、“赣剧之乡”文章,充分利用翠平湖、洪岩仙境、文山石林、洪岩曹家里等特色乡镇(村)的地形地貌、人文特点,依托水系、老桥、古树、竹林等自然景观,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原则,打造一批秀美乡村示范点,全面做好大农业+旅游规划,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农旅融合的品牌园区、品牌名村名镇,实现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构建“一核、两带、四区、六业、多点”空间布局。即:以乐平龙头企业为带动,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驱动核。建设以新老G206国道沿线,示范农业产业带、乐安河及辐射水系秀美乡村休闲带。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加工区。推进粮食、蔬菜、水果、糖类、畜牧、茶叶(中药材)六业振兴,打造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厚植乡风文明的靓丽底色,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规划依托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旅游等,科学布局了东糖、西菜、南粮、北果(中药)产业。结合乡村现状基础、区位概况、发展动力、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按照优先振兴、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时序原则,着力构建“一河两道六线”(乐安河,G206新老国道和乐平景鹰、乐德高速挂道,乐涌线、田乐线、乐德线、乐弋线、众篁线、渡洄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基地及休闲农业园。

目前,我市围绕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强镇战略,建成2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批似沃博田园综合体、花正红农业示范园、百景汇现代农业产业园、蓝妮子生态园等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运行良好,形成了以蔬菜为龙头,粮油、茶果、中药材、红糖、蜂蜜、桃酥等地方农产品为主体的农业特色产业体系。构建了十里岗莲子、高家白茶、众埠中草药、礼林香草、镇桥芡实、乐港蔬菜、浯口湖羊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

三、关于加强产业聚集。建立集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名片,促进农产品变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完善旅游路线,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线路、旅游接待、旅游服务等水平。同时,注重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确保产业布局合理。

“规划”围绕“稳生产、转方式、提品质、补短板”,深化绿色引领,改革驱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和融入互联网+农业等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等的新业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文化资源,充分展示南窑遗址、古人类遗址、458座古戏台及赣剧的古文化风采;不断激活马灯戏、赛龙舟、桥板龙灯等民间体育民俗活动;大力丰富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新时代内涵;全面发挥乡村民间职业剧团、串堂锣鼓班、民间铜管乐队、腰鼓队、广场舞队、古戏台讲堂的宣传宣讲作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建成19个乡镇(街道、园)综合文化站、336个村级(社区)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0多个古建公司文化产业;荣获“赣剧之乡”、“中国古戏台之乡”、“南窑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洪岩镇-全国文明村镇”、“江西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先进单位”和“江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四、关于加强日常管理。建设停车场、休闲广场、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坚持管早管小,划定停车位,杜绝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乱排污水等行为。要经常性通过制定管理规定、逐户上门宣传、集中力量打击等措施,确保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长久保持,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八方游客。

目前,我市按照“五美”“四精”要求,积极推进了国家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一是积极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全市已打造1条美丽宜居示范风景线、2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3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500个美丽宜居农户示范庭院。农村道路、管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整洁、秀美、宜居”已成为乐平最亮的底色。省委书记刘奇两次亲临乐平视察,对后港镇义方、大田村的建设给予肯定和鼓励。二是按照“四化”目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和改水改厕,实现环卫“全域一体化”。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理,垃圾总减量率达100%,乡镇垃圾集中处理和自然村保洁员配备率均达到100%。持续推进农村改厕,强化三格式户厕建设,规范专业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农村户厕改造147170座,卫生厕所改厕率91.06%,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厕率71.03%,建成旅游厕所6座。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0年完成上级下达的1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任务。“十四五”期间,2021年计划完成20个农村村庄污水治理项目。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生活污水收集率达60%以上,处理率达70%以上。制定了《乐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保障农村污染治理设施长效运行。

乡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受农业短板的影响,乡村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再次感谢你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关注。目前,第二个现代农业发展百年奋斗目标已扬帆启程,我们将以你建议为我们工作的方向,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融合,更好满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共同努力,准确把握乡村演变发展规律,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乡村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天地。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
关闭
打印

主办单位:乐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乐平市大数据中心ICP备案号:赣ICP15003826号-2

地址:江西省乐平市大连新区为民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798-6568602 电子邮箱:lpic@jdz.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2810028 赣公网安备:36020002000383

江西乐平市政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