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稻浪翻滚,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在田野间穿梭,割台精准吞吐着沉甸甸的稻穗。农技人员紧随其后,在刚刚收割完的地块上迅速布点,仔细收集散落的谷粒,精确测量着每一平方米的损失。一场聚焦于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全程全面机械化区域片的测产工作正在火热进行。
在江西省乐平市后港镇西山村连片示范区,测产结果振奋人心:示范区域片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较周边传统种植区域实现亩均增产36.8公斤,成功跨越30公斤增产目标线。这一成果背后,是良种、良法、良机与良田深度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
在确保高产的同时,“颗粒归仓”的减损目标同样被摆在突出位置。此次测产特别关注了机收环节的损失控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每台参与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进行精细调试,依据水稻品种、成熟度、干湿状况等动态调整割台高度、滚筒转速、风机风量等关键参数。
经现场多点位、多重复的严格测损结果显示,示范区水稻机收总损失率稳定控制在1.8%-2.0%之间,优于国家作业质量标准,成功将损失牢牢锁定在2%的目标线内,有效守护了来之不易的丰收果实。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提升,”现场农业专家强调,“全程全面机械化与精准减损技术的集成应用,标志着我市水稻生产正加速向高质、高效、低损、可持续方向转型,为应对资源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装备支撑。”
在广袤的田野上,智能农机轰鸣不息,承载着丰收的喜悦驶向粮仓。良种良法打底、智能农机贯穿全程、机收减损精打细算——这条水稻全程全面机械化之路,正将“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