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全面提升区域创新综合实力
健全优化创新供给、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保障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更多高水平、引领性和原创性的创新成果,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第一节 强化创新载体建设
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型城市。推进古戏台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支持乐平工业园中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构建层级分明、功能互补、支撑有力的创新平台体系。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精细化工、医药等高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建设。
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计划,鼓励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或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技术转移等服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十四五”末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番的目标,达到80家。
第二节 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
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构建有利于产业升级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大落实所得税减免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度,实施研发经费后补助激励举措。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第三节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积极对接国家、省、景德镇市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关键技术攻坚行动。积极参与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聚焦精细化工、医药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攻关和技术突破,强化成果转化,着力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共性难题,形成更多高水平、引领性和原创性的创新成果。完善技术攻关体制机制,组织实施企业牵头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章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优化创新制度供给,营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创新生态。
第一节 优化整合科技资源
着力优化创新资源布局、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协作机制,加快构建以平台为载体、以区域为支撑的全域创新体系,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创业潜力、创造动力。支持我市企事业单位加强与市外优势科技资源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共同合作实施研发项目或共建研发平台。支持天新药业维生素研发机构做强做优。
第二节 激活各类创新要素
全面优化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及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健全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知识、技能、管理、数据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专栏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
(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建立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等技术创新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10个。 2.引导激励规上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6个。 (二)科技研发利用工程 1.实施6个重点科技研发产业化项目。 |